李曼曼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和分析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归性分析99例非M3型初治AM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探讨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有无贫血、乳酸脱氢酶水平、染色体核型以及融合基因等因素对AML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FS)及总体生存时间(OS)的影响。结果 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44岁(1-84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2.6月(0.33-59.47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率为62.7%,复发率为44.1%,不同年龄段患者CR率有明显差异(P=0.03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及染色体数目异常为AML患者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t(8,21)/inv(16)系其独立预后良好因素。结论 老年及染色体数目异常为非M3型AML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t(8,21)/inv(16)是其独立预后良好因素。AML临床应结合年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预后因素进行预后评估,据此制定个体化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熊术道胡林辉蒲莲芳丁洋洋李曼曼刘军杨冬冬王会平张翠
- 关键词:核型基因融合
- 原发血小板增多症中JAK2V617F突变与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胡林辉蒲莲芳丁洋洋李曼曼杨冬冬张翠熊术道
- 原发血小板增多症患者 JAK2 V617F 突变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原发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 JAK2 V617F 突变及其突变负荷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 ET 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行 JAK2 V617F 点突变检测,实时定量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行JAK2 V617F 检测突变负荷,分析 JAK2 V617F 突变及突变负荷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90例ET 患者中,50例患者检出 JAK2 V617F 突变,突变率为55.6%。 JAK2 V617F 突变组红细胞计数[(4.67±0.89)×109/L 比(4.04±0.99)×109/L, P=0.003]、白细胞计数[(11.64±5.20)×109/L 比(9.11±4.11)×109/L, P=0.014]、血细胞比容[(0.41±0.07)比(0.36±0.07),P=0.005]均较野生型组高,凝血酶原时间较野生型组长[(13.18±1.63) s 比(12.02±1.24) s,P=0.000]。 JAK2 V617F 突变负荷为(29.91±18.63)%,JAK2 V617F 突变负荷与血常规之间未见相关性(均 P>0.05),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之间存在相关性(r=0.456,P=0.001)。结论 ET 患者存在较高的 JAK2 V617F 突变率,临床早期检测JAK2 V617F 突变及突变负荷可能对 ET 患者血管性事件早期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胡林辉蒲莲芳丁洋洋李曼曼刘军王会平杨冬冬张翠熊术道
- 关键词:JAK2V617F突变凝血功能
- 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浸润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8年
-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免疫抑制的关系。方法以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70例MM患者为观察对象,以20例良性血液病(缺铁性贫血13例,巨幼细胞性贫血7例)患者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骨髓标本中CDl63、CD34、VEGF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IL-10水平,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70例患者中,男31例,女39例,中位年龄65(50~78)岁。MM患者组的TAM浸润密度、微血管密度(MVD)、VEGF表达水平、Treg细胞比例及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值均〈0.05)。②在MM患者组中,疾病稳定组(15例)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初诊组(35例)和复发难治组(20例)低(P值均〈0.05);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35例初诊MM患者中27例完成4个疗程治疗,有效组(15例)治疗后TAM浸润密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0±7.66)对(28.87±11.97)个/高倍,t=2.362,P=0.025];无效组(12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00±13.76)对(48.25±13.59)个/高倍,t=1.119,P=0.275]。④硼替佐米方案治疗有效组患者(21例次)的TAM浸润密度较非硼替佐米方案治疗有效组(18例次)减低[(16.52±4.26)对(19.27±5.82)个/高倍,t=1.662,P=0.170]。@MM患者的TAM浸润密度与MVD、VEGF表达水平、Treg细胞比例及IL.10水平呈正相关(P值均〈0.001)。结论骨髓微环境中浸润的TAM与MM发生、发展、疗效及治疗耐药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AM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及抑制免疫反应有关。
- 桂前乐汪延生黄山万阳王会平朱自刚李曼曼朱海燕陶千山沈元元张青秦慧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