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忠凯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黄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植物油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安全
  • 1篇食用植物油
  • 1篇市售
  • 1篇气相
  • 1篇转氨酶
  • 1篇自动化
  • 1篇钼酸
  • 1篇钼酸铵
  • 1篇污染
  • 1篇戊型
  • 1篇细菌分离
  • 1篇磷酸
  • 1篇工作场所空气
  • 1篇光度
  • 1篇光度法
  • 1篇光度法测定
  • 1篇分光光度法
  • 1篇分光光度法测...

机构

  • 4篇黄石市疾病预...

作者

  • 4篇王忠凯
  • 2篇程胜
  • 2篇张燕萍

传媒

  • 2篇湖北理工学院...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工作场所空气中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磷酸的改进研究
2024年
为建立可行的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磷酸的方法,将样品经震荡处理,酸化、还原反应60 min后(混合酸溶液:15.0 g/L钼酸铵+4.0 mol/L硫酸;还原剂:15.0 g/L硫酸肼)进行分光光度分析,发现目标物的检测在1.74~10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8),磷酸最低检出浓度为0.02 mg/m^(3)(以采集75 L空气样品计),不同浓度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9.4%~102.4%之间。这表明改进后的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适用实际样品的检测。
程胜张涵王忠凯盛蕖
关键词:磷酸分光光度法
2012~2014年黄石市从业人员ALT HAV和HEV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湖北省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检测结果,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2014年在湖北省黄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的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56 462例为研究对象,抽取其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清ALT、抗HAV-免疫球蛋白M(Ig M)和抗HEV-Ig M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 462例体检者中,ALT异常3 622例,异常率为6.415%,其中男2 578例(11.655%),女性1 044例(3.040%),不同性别ALT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63.34,P〈0.01)。抗HEV-Ig M总阳性率[0.062%(35/56 462)]明显高于抗HAV-Ig M[0.012%(7/56 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74,P〈0.01);男性抗HAV-Ig M阳性率[0.027%(6/22 119)]高于女性[0.003%(1/34 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4,P〈0.05)。结论应重视对黄石市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定期健康体检,并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张燕萍王忠凯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
Probact细菌分离培养系统应用价值探讨
2017年
目的探讨Probact细菌分离培养系统对临床标本进行接种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该院住院患者已明确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标本400份,其中血液标本、尿液标本、呼吸道标本、体液标本各100份,同时分别采用传统手工划线法和Probact细菌分离培养系统进行接种培养,分别在培养16、20、24、36h评价菌落生长状况,评价并比较两种接种培养方法的接种检出率、有效单个菌落数量、各时间段阳性比例等方面。结果血液标本、尿液标本、体液标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的24h接种检出菌株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标本采用Probact细菌分离培养系统进行分离接种的24h检出菌株数显著高于传统手工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bact细菌分离培养系统的24h接种总检出率为49.5%,显著高于传统手工法(P<0.05)。血液标本、尿液标本、呼吸道标本、体液标本分别采用Probact细菌分离培养法进行分离接种的有效单个菌落数均高于传统手工法,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400份标本中,Probact细菌分离培养法在15h即占24h分离得到菌株数的80.8%,传统手工法在15h分离得到的菌株数仅占24h分离得到菌株数的64.7%,Probact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得到的菌株比例显著高于传统手工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bact细菌分离培养系统具有检出率高、培养时间短、有效单个菌落数效率高等优点,明显优于传统手工划线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张燕萍王忠凯
关键词:自动化
市售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污染水平分析
2023年
食用油中脂肪酸氯丙醇酯是近年来国际关注的新食品污染物,其中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E)的污染问题更为突出。文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了2017—2019年从湖北省7个地市采集的105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3-MCPDE的污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05份食用植物油中3-MCPDE的检出率为92.4%,3-MCPDE的检出范围在ND~3.36 mg/kg,表明湖北省市售食用植物油中普遍存在3-MCPDE的污染,且不同种类的食用植物油中3-MCPDE的污染水平差异性较大,因此有必要加大监测力度。
张涵卫杨帆程胜王忠凯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食品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