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勇 作品数:9 被引量:5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巴中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肺泡灌洗液中葡萄糖、腺苷脱氨酶、癌胚抗原检测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估肺泡灌洗液(BALF)中葡萄糖(GLU)、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根据统计学方法制定临床诊断肺癌的可能截断值。方法定量检测分析100例肺部阴影患者肺泡灌洗液中GLU、ADA、CEA浓度;ADA采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检测,CEA采用时间分辨仪时间分辨法检测,GLU采用生化分析仪己糖乙酶法检测。同时行肺活检或黏膜活检、刷检等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结果100例患者确诊肺癌64例,非肺癌36例;两组患者BALF中GLU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GLU≥262.4时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64.7%;CEA≥7.87ng/m L时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58.8%。结论 BALF中GLU、CEA检测对肺癌的早诊断有一定指导价值,当CEA/GLU≥262.4,CEA≥7.87ng/m L时,临床诊断肺癌的可能性较大。 罗世林 吴龙飞 李杰 张仕国 周江 童俊 刘春燕 毛淑华 黎必亮 张帆 殷君海 周金林 蔡懿 刘春 陈志勇关键词:肺泡灌洗液 肺癌 葡萄糖 腺苷脱氨酶 癌胚抗原 非显性因素导致AECOPD住院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非显性因素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栓塞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82例非显性因素导致AECOPD患者,按照患者肺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肺栓塞组(60例)和无肺栓塞组(122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临床症状、COPD严重程度、检查结果,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显性因素导致AECOPD危险因素。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COPD分级和临床症状,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栓塞组25.0%患者持续卧床超过1周,28.33%患者出现血二氧化碳分压小于等于基线值(36mmH g),36.67%患者出现双下肢周径差值大于等于1cm,98.33%患者出现D-二聚体大于等于500μg/L以及38.33%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与无肺栓塞组相比,无肺栓塞组患者相关指标均优于肺栓塞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回归分析发现,卧床时间超过1周、深静脉血栓和双下肢周径相差1cm以上三个因素是非显性因素导致AECOPD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论:非显性因素导致AECOPD住院老年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卧床时间超过1周、深静脉血栓和双下肢周径相差1cm,临床上应重视肺栓塞的可能,避免发生漏诊。 李军华 张仕国 陈志勇 刘春燕 喻小菊 牟敏关键词:肺栓塞 COPD 慢阻肺患者血清IL-17,IL-27和IL-33水平表达及与不同临床分期FeNO和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IL-17,IL-27和IL-33表达水平与不同临床分期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predicted value,FEV1%pred)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COPD患者,分为稳定期COPD患者(n=50)和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n=50),同时收集健康者(n=40)为正常组。测定各组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和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的表达水平;应用FeNO检测仪测定FeNO水平;应用肺功能仪检查各组肺功能指标FEV1%pred;分析血清IL-17,IL-27和IL-33表达水平与FEV1%pred和FeNO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FeNO及血清IL-17,IL-27,IL-33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COPD急性加重期组的血清IL-17,IL-27,IL-33及FeNO的表达水平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75,18.429,24.716和31.143,均P<0.05)。COPD组FEV1%pred低于正常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组FEV1%pred低于COPD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4.642,P<0.05);COPD患者血清中IL-17,IL-27和IL-33表达水平与FEV1%pred呈负相关(r=-0.682,0.743和-0.718,均P<0.05),与FeNO呈正相关(r=0.685,0.714和0.695,均P<0.05);COPD急性加重期组与稳定期组患者血清IL-17与IL-27,IL-33水平呈正相关(r=0.636~0.846,均P<0.05);正常组血清IL-17与IL-27及IL-33无明显相关性(r=-0.237,-0.283,均P>0.05)。结论血清IL-17,IL-27和IL-33均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可作为评价COPD的有效指标。 陈志勇 罗世林 张健 蔡懿 黎必亮 向绍山 胡小英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7 白细胞介素-33 呼出气一氧化氮 肺功能 老年COPD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Th17/Treg失衡及TGF-β水平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与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巴中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00例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SIRS分为单纯COPD组(53例)和合并SIRS组(47例),选取同期5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检测并比较各组Th17、Tre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GF-β水平,分析患者Th17、Treg、TGF-β与炎症反应的关系,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SIRS组患者PaCO_(2)>40 mmHg(1 mmHg=0.133 kPa)占比[65.96%(31/47)]、PaO_(2)≤70 mmHg占比[74.47%(35/47)]、CAT评分>20分占比[70.21%(33/47)]均高于单纯COPD组[33.96%(18/53)、49.06%(26/53)、39.62%(21/53),均P<0.05]。3组Th17比例、Th17/Treg、CRP、IL-6、TNF-α、TGF-β水平相比,治疗前合并SIRS组>治疗前单纯COPD组>对照组(均P<0.05);3组Treg比例相比,治疗前合并SIRS组<治疗前单纯COPD组<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合并SIRS组Th17比例、Th17/Treg、CRP、IL-6、TNF-α、TGF-β水平均高于单纯COPD组,Treg比例低于单纯COPD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h17比例、Th17/Treg、TGF-β水平与CRP、IL-6、TNF-α呈正相关,外周血Treg比例与CRP、IL-6、TNF-α呈负相关(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aCO_(2)>40 mmHg、PaO_(2)≤70 mmHg、CAT评分>20分、Th17/Treg、Th17比例、Treg比例、TGF-β均是导致老年COPD患者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存在Th17/Treg细胞失衡及TGF-β水平升高,且Th17/Treg细胞失衡及TGF-β水平升高与其疾病活动度及炎症程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曾娟 罗世林 蔡懿 黎必亮 王明枫 陈志勇 向绍山 胡小英 李博 张立关键词:辅助性T细胞17 转化生长因子Β 老年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肺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肌肉功能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出院后自行肺功能锻炼对肌肉功能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呼吸内科就诊的6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锻炼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锻炼组患者自行肺功能锻炼。治疗3个月后复查并比较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肌肌力、60°/s和180°/s角速度时肘屈伸和膝屈伸的峰力矩及BODE指数。结果治疗3个月后,锻炼组患者BODE指数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BODE指数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锻炼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_1)、FEV_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呼吸肌最大吸气压和最大呼气压、肘屈伸及膝屈伸峰力矩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锻炼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p H较常规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COPD患者出院后自行肺功能锻炼可有效恢复呼吸肌和肌肉功能,提高肺功能和活动能力,缓解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李军华 刘春燕 喻小菊 牟敏 杨丹 张仕国 蔡懿 陈志勇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锻炼 肌肉功能 肺功能 主动循环呼吸训练联合肺功能康复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23年 目的:探讨主动循环呼吸训练联合肺功能康复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74)和研究组(n=74),对照组术后给予肺功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观察2组入院前和训练后7 d的肺功能指标[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um minute ventilation,MMV)、呼吸频率],活动能力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Borg呼吸困难评分(Borg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训练后研究组的VC、FEV1、FVC、FEV1/FVC、MMV水平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训练前后的VC、FEV1、FVC、FEV1/FVC、MMV水平和呼吸频率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2组均表现为训练后VC、FEV1、FVC、FEV1/FVC水平和呼吸频率升高,MMV水平降低。训练后2组患者活动能力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具体表现为研究组的6MWT高于对照组,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训练前后的6MWT和Borg评分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8%vs 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循环呼吸训练联合肺功能康复可有效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肺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活动能力,且可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王明枫 罗世林 黎必亮 曾娟 向绍山 蔡懿 陈志勇 胡小英关键词:肺功能康复 肺癌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