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敏
-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巴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显性因素导致AECOPD住院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非显性因素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栓塞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82例非显性因素导致AECOPD患者,按照患者肺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肺栓塞组(60例)和无肺栓塞组(122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临床症状、COPD严重程度、检查结果,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显性因素导致AECOPD危险因素。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COPD分级和临床症状,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栓塞组25.0%患者持续卧床超过1周,28.33%患者出现血二氧化碳分压小于等于基线值(36mmH g),36.67%患者出现双下肢周径差值大于等于1cm,98.33%患者出现D-二聚体大于等于500μg/L以及38.33%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与无肺栓塞组相比,无肺栓塞组患者相关指标均优于肺栓塞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回归分析发现,卧床时间超过1周、深静脉血栓和双下肢周径相差1cm以上三个因素是非显性因素导致AECOPD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论:非显性因素导致AECOPD住院老年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卧床时间超过1周、深静脉血栓和双下肢周径相差1cm,临床上应重视肺栓塞的可能,避免发生漏诊。
- 李军华张仕国陈志勇刘春燕喻小菊牟敏
- 关键词:肺栓塞COPD
- 肺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肌肉功能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出院后自行肺功能锻炼对肌肉功能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呼吸内科就诊的6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锻炼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锻炼组患者自行肺功能锻炼。治疗3个月后复查并比较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肌肌力、60°/s和180°/s角速度时肘屈伸和膝屈伸的峰力矩及BODE指数。结果治疗3个月后,锻炼组患者BODE指数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BODE指数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锻炼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_1)、FEV_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呼吸肌最大吸气压和最大呼气压、肘屈伸及膝屈伸峰力矩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锻炼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p H较常规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COPD患者出院后自行肺功能锻炼可有效恢复呼吸肌和肌肉功能,提高肺功能和活动能力,缓解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李军华刘春燕喻小菊牟敏杨丹张仕国蔡懿陈志勇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锻炼肌肉功能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