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 作品数:28 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热盛蚀骨”理论探析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防治被引量:3
- 2022年
- 骨破坏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常见表现,也是最主要的致畸因素,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目前治疗手段有限,且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可避免,中医药有其特殊的治疗优势,但尚无规范的理论基础和广泛应用的依据。团队前期研究发现湿、热、瘀与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密切相关,故从“热盛蚀骨”“瘀血伤骨”出发,阐述“热-瘀”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意义,并探析清热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机制,以期对临床上RA骨破坏的治疗有所裨益。
- 张富渊宋梦歌徐浩东夏聪敏王建姜泉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医药
- 湿热证黄腻苔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探析被引量:2
- 2019年
- 舌诊是望诊的重要部分,通过观察患者舌质、舌苔的形状和质地以诊察疾病的方法。舌苔由脾胃之气上熏于舌背而成,根据邪气的寒热虚实不同,舌苔的病理性表现亦有所差异。黄腻苔是湿热证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司外揣内,而预判体内的疾病变化。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是机体免疫失衡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众多。文章以湿热证黄腻苔为立论点,从其成因、现代研究,中医病机及其与炎症细胞因子、菌群变化、疾病活动度等方面探讨二者相关性,以探寻是否有可量化的指标,从而辅助疾病的诊断,并为后续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些许思路。
- 崔家康陈晓姜泉彭秋伟王建
- 关键词:黄腻苔湿热证类风湿关节炎
- 基于细胞焦亡探讨中药复方对CIA大鼠炎症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清热活血方基于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containing aspartat-specific protease-1,Caspase-1)/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细胞焦亡通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热活血方低(8.5 g/kg)、中(17 g/kg)、高剂量组(34 g/kg),甲氨蝶呤组(0.2 mg/kg),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尾根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构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collagenⅡ-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造模成功后予对应药物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连续灌胃30 d后观察不同实验组大鼠体质量及足趾容积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8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NLRP3/Caspase-1/GSDMD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18水平及滑膜组织NLRP3/Caspase-1/GSDMD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血清IL-1β、IL-18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滑膜组织NLRP3/Caspase-1/GSDMD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 清热活血方可能通过下调细胞焦亡通路NLRP3/Caspase-1/GSDMD mRNA表达及减少IL-1β、IL-18炎症因子释放,改善炎症状态,减轻CIA大鼠炎症,减缓RA进展。
- 尚碧月姜泉夏聪敏翟争王建张富渊姚传辉巩勋唐晓颇
- 关键词:清热活血方中药复方CASPASE-1炎症
- 类风湿关节炎患病人群的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病人群的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RA防治提供证据支持。方法:设计RA病证规律调查表,对华北、东北、华东、西南、西北、中南6个地区19家研究中心收集的1602例RA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频数分析通过频数分布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结果:RA患病患者中女性患者1347例占总数的84.08%,男性患者255例占总数的15.92%,男女比例为1∶5.28;RA患者多从事中低强度劳动,具有明确家族史患者78例占调查人群的4.86%,30~59岁患者有1065人占比70.86%,病程在3年内的患者624例占40.1%,79.31%患者能在2年内确诊。结论:RA的患病人群以中年女性居多,多发于绝经期前后,环境因素对RA患病有重要影响,遗传因素作用亦不可忽视,虽然大多数患者在2年内确诊,但早期诊断及干预仍需加强。
- 崔家康翟争姜泉王建唐晓颇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患病人群
- 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被引量:73
- 2018年
-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集全国18家研究中心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设计类风湿关节炎病证规律调查表,将所有信息录入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数据库。将患者辨证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分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特点。结果共收集符合标准的调查表1602份。因部分调查表证候诊断缺如,1418例证候填写完整的RA患者中,单一证候1232例占86.88%,其中湿热痹阻证比例最高共计622例,占43.86%,其他依次为寒湿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痰瘀痹阻证、风湿痹阻证、气血不足证。RA患者不同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西南地区外,其他各地区RA患者均以湿热痹阻证为主要证候,湿热痹阻证在华北地区的证候分布中所占比例最高为57.08%(137例/240例),西南地区最低为25.48%(66例/259例),西南地区以寒湿痹阻证为主要证候占32.82%(85例/259例)。各地区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病程与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痹阻证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证候类型,其地域分布广,病程较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患者短。
- 王建巩勋唐晓颇刘宏潇刘健何东仪张俊莉李振彬黄清春王新昌吴庆军方勇飞汪悦陈适蒋红高明利刘维刘英李泽光赵钟文王成武刘维超王海东娄玉钤孟庆良阮崇杰谢雁鸣姜泉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分布湿热痹阻证
- 复方雷公藤外敷对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细胞因子和ERK通路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雷公藤外敷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CIA)模型大鼠膝关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细胞因子表达以及ERK通路活化的影响,探讨复方雷公藤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镇痛与减轻血管翳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IA模型,各给药组分别用扶他林外敷、雷公藤多苷片口服和复方雷公藤外敷剂外敷。观察原代培养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差异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雷公藤外敷组显著降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原代培养上清中IL-1β、TNF-α、VEGF及Ang^(-1)含量水平(P<0.01);显著减少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IL-1β、TNF-α、VEGF和Ang^(-1) mRNA表达水平(P<0.05,P<0.01);显著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ERK通路蛋白的磷酸化。结论:复方雷公藤外敷剂通过降低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弱ERK通路活化,进而抑制滑膜组织增殖,减少滑膜中血管新生和血管翳形成。
- 赵越唐晓颇姜泉王洁晶巩勋王建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复方雷公藤外敷成纤维样滑膜细胞ERK通路
- 基于“病证经纬”理论探讨中医风湿病药靶方略被引量:3
- 2022年
- 风湿病对应现代医学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历来被归于疑难杂病范畴。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历史悠久,疗效卓越,近几十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风湿病普遍具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相交替的动态演变过程,而反复发作致使病情逐渐加重。控制风湿病情,使其稳定不发作,以达到临床持续缓解是避免疾病进行性加重的关键。针对风湿病不同时期的证候特点,笔者提出“病证经纬”理论,在“病证结合”原则基础上引入动态演变的观念,运用中医“祛邪安正”理论进行分期论治。同时,整合人工智能、现代药理、多组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体系,通过系统辨证,探寻诱发风湿疾病发作的风险因素及作用机制。以期达到风湿病靶向给药、精准治疗的目的。“病证经纬”理论指导下的药靶方略充分突显中医个性化治疗优势,本文作一阐释以期为风湿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姜雯姜泉周新尧韩曼巩勋王建李克嵩唐晓颇
- 关键词:风湿分期论治药靶现代药理
- 太极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达标控制增效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肾虚瘀阻证患者达标控制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AS肾虚瘀阻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太极拳运动联合补肾强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补肾强脊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0周)和治疗12周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CRP)、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评分、指地距、枕墙距及抑郁、焦虑和压力量表-21(DASS-21)评分、夜间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脊柱痛VAS评分、患者整体评估(PGA)评分、慢性疾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FACIT-F)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变化。结果研究脱落12例,最终纳入68例分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6例。(1)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ASDAS-CR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ASDAS-CR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ASDASCRP<1.3达标率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0.6%vs 25.0%);治疗组ASDAS-CRP实现重要改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6.3%vs 38.9%)。(2)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BASFI评分、BASMI评分、指地距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BASFI评分、BASM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治疗12周后,治疗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4)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脊柱痛VAS评分、夜间痛VAS评分、PG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夜间痛VAS评分和PG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太极拳运动联合补肾强脊汤能有效降低AS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提高功能状况,缓解焦虑、抑郁,改善患者报告结局,太极拳运动对AS的达标控制具有增效作用。
- 耿昭阳杨琨刘宏潇冯兴华何夏秀罗成贵王建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太极拳疾病活动度
- 863例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同证候与相关指标关系探讨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不同证候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全国18家研究中心女性RA患者的证型和实验室指标(PLT,HGB及ESR,CRP)的特点及关系。结果:纳入863例女性RA患者,湿热痹阻证占比最高(40.90%);PLT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4,P=0.033),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B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24,P<0.001),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分别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21,P=0.016),湿热痹阻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痹阻证与气血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66,P=0.056)。结论:湿热痹阻证是女性RA的主要证型,RA活动期PLT,ESR及CRP均升高,HGB降低,与湿热痹阻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 李克嵩巩勋姜泉王建刘蔚翔李延婷翟争刘岩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女性患者炎性指标
- 一种类风湿性关节中医证候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及预测方法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类风湿性关节中医证候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及预测方法。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该预测方法包括:获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描述文本;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算法提取症状描述文本中的特征,得到特征数据;将特征数据输入训练完...
- 姜泉韩曼 杨晶东唐晓颇巩勋焦娟 刘蔚翔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