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磊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菏泽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直肠
  • 3篇肠癌
  • 2篇硬质
  • 2篇直肠癌
  • 2篇探针
  • 2篇切除
  • 2篇球状
  • 2篇细胞
  • 2篇结肠
  • 2篇复杂肛瘘
  • 2篇肛瘘
  • 2篇肛瘘手术
  • 2篇标本
  • 1篇蛋白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动脉

机构

  • 10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吴磊
  • 4篇祝青
  • 4篇王建
  • 3篇孔德才
  • 2篇薛洪峰
  • 1篇常凤华
  • 1篇司世同
  • 1篇冯斌
  • 1篇张勇
  • 1篇王琛
  • 1篇李慧
  • 1篇张飞妍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肛瘘手术应用球状空心探针的效果分析
2018年
目的研究复杂肛瘘手术中球状空心探针的运用效果。方法该研究方便选择的对象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该院行肛瘘切开挂线术的患者有88例,将他们分为两组(A组与B组),对于A组的44例患者运用球状空心探针来探查其瘘管与内口,对于B组的44例患者则运用硬质实心探针加以探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探查准确率、切口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手术治愈情况,A组治愈与有效例数均多于B组,A组治愈率为100.00%,B组为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状空心探针运用于复杂肛瘘手术中能够帮助医师提升瘘管以及内口探查的准确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吴磊
球状空心探针用于复杂肛瘘手术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球状空心探针用于复杂肛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0例复杂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均行肛瘘切开挂线术,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球状空心探针及硬质实心探针探查瘘管及内口。比较两组探查准确率、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复发情况、一次手术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探查准确率分别为100%和82%,二者比较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32±10)、(55±15)min,二者比较P<0.05;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22.0±4.1)、(30.0±6.0)d,二者比较P<0.05;一次手术治愈率分别为100%和81.9%,二者比较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肛瘘及脓肿再发及肛门失禁、肛门狭窄及肛周脓肿等并发症。结论肛瘘手术中应用球状空心探针能显著提高瘘管及内口探查准确率,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提高一次手术治愈率。
吴磊孔德才祝青王建
关键词:复杂肛瘘
腹腔镜下盆底抬高及直肠悬吊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
2021年
目的研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盆底抬高及直肠悬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院接受诊治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腹腔镜下盆底抬高及直肠悬吊方法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粪便造影征象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和排粪造影结果。结果治疗后骶直分离、直肠黏膜内套、直肠折曲、直肠前突患者数量明显少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盆底疝、会阴下降患者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便秘得分、伴随症状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乙耻距、肛上距、骶直间距指标值在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盆底抬高和直肠悬吊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疾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薛洪峰吴磊高兰英薛心怡
关键词:出口梗阻型便秘直肠悬吊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对结直肠癌生物学特性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结直肠癌生物学特性的作用。方法:培养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根据转染物不同分为IGFBP7质粒组、空白质粒组和对照组,RT-PCR法检测细胞中IGFBP7基因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IGFBP7质粒组细胞中IGFBP7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质粒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IGFBP7质粒组细胞24、48、72和96 h吸光度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IGFBP7质粒组细胞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BP7质粒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低于空白质粒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BP7基因过表达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加速细胞凋亡、减少细胞迁移和侵袭。
吴磊
关键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细胞侵袭
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应用于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肝转移瘤应用于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可切除胃癌肝转移需行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免疫相关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AFP、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90%低于对照组41.94%(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胃癌肝转移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可明显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吴磊王建陈龙王琛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射频消融胃癌肝转移
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炎性因子在结肠癌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菏泽市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结肠癌切除术,术中取得肿瘤组织标本,检测其中Treg的表达水平,并对患者随访3年。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37例)和对照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Treg及其他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复发组患者肿瘤组织中Treg、CD4^+T细胞及白介素(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0.023,0.018),两组患者CD8^+T细胞水平无显著差异(P=0.135)。IL-17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0.001)。结论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reg和IL-10水平升高,IL-17和IFN-γ水平降低,提示结肠癌患者存在免疫抑制,且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祝青任秋霞吴磊任少达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炎性因子结肠癌预后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8例的治疗
2023年
总结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治疗的临床经验。回顾性分析菏泽市立医院2017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8例SISMAD患者的病例资料。18例患者中男14例,女4例;年龄41~73岁,平均(58.79±10.17)岁。其中13例患者入院时行保守治疗,其中2例因保守治疗3~5 d后腹痛加重改行腔内治疗,余1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入院后立即行腔内治疗3例;行开放手术治疗患者2例。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患者随访时间6~30个月,其中1例合并肺癌,患者因肺癌广泛转移于出院10个月后死亡。另有1例因饮酒后再发腹痛入院,予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再发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或新发血栓形成。SISMAD的治疗应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分型等多个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无明显肠道坏死及肠系膜上动脉破裂的患者,可首选保守治疗。对于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腔内治疗也可视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孔德才吴磊王建薛洪峰孙良金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在老年高位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治疗老年高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高位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均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经腹部辅助切口取标本,观察组经肛门取标本。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疼痛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病理分级、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病理切缘均为阴性;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与经辅助切口取标本手术相比,在减少术后疼痛、胃肠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王建孔德才王茂峰陈龙李珍祝青吴磊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检查
抵钉座经肛置入法腹部无切口手术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抵钉座经肛置入法腹部无切口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laparoscopic anterior rectectomy,LAR)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菏泽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NOSES组(n=30)作为观察组行抵钉座经肛置入法肛门外翻切除标本腹部无切口手术,对照组(n=30)行LAR,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和术后各临床相关指标。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SES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效果满意。相比传统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肛门排气早、进食时间早、住院时间短、腹部无切口疤痕、快速康复等优点,而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冯斌王茂峰吴磊曹艳茹张飞妍祝青司世同常凤华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回肠结肠侧侧吻合术与辅助切口回肠结肠端侧吻合术患者的近期疗效资料,探讨全腹腔镜下回肠结肠侧侧吻合术的安全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采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的7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全腹腔镜下回肠结肠侧侧吻合术患者30例(实验组),辅助切口回肠结肠端侧吻合术患者49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口长度[(5.53±0.73)cm]相比对照组切口长度[(7.12±1.3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6±0.5)d]、术后疼痛程度[(3.1±0.7)分]相比对照组的[(3.5±0.7)d]、[(3.8±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8.2%)较实验组术后切口感染率(0)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应用全腹腔镜下回肠结肠侧侧吻合术具有较好近期疗效,快捷方便且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茂峰李慧吴磊王明李珍张勇
关键词: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