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明浩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各种CT征象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 2019年
- 目的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各种CT征象的应用价值。方法 94例甲状腺病变患者,均经病理证实良性病变患者40例(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患者54例(恶性病变组),两组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对其CT征象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单发病灶、病灶边缘模糊、病灶钙化、颈部淋巴结肿大占比。结果恶性病变组单发病灶占比为57.4%,高于良性病变组的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病灶边缘模糊占比为96.3%,高于良性病变组的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病变组病灶钙化占比分别为50.0%(27/54)、30.0%(12/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占比为59.3%(32/54),高于良性病变组的10.0%(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的CT征象包括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灶钙化、病灶边缘模糊以及单发病变等,甲状腺病变性质可采用CT检查进行有效诊断与鉴别。
- 钟明浩候文忠古志聪
- 关键词:甲状腺恶性病变
- 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乳腺疾病诊断中磁共振乳腺平扫与动态增强曲线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乳腺疾病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者手术病理证实,均行磁共振乳腺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4例患者共有病灶74个,均经双侧乳腺动态增强扫描后检出,没有漏诊出现。22例恶性病变均获得正确诊断, 42例良性病变中,仅有4例被误诊,其中考虑为乳腺癌患者2例,经影像学检查不排除属于恶性病变的患者2例。诊断准确率为93.75%(60/64)。恶性病变中,出现结节样强化现象,且有分叶征、星芒状、毛刺征改变出现在其边缘的病灶共有16个;出现团块状不均匀强化现象,且周围具有模糊边界的病灶共有8个。良性病变中,增强之后边界清楚,且出现结节状影的共有32个;边界清晰出现团块状影的病灶共有18个。动态增强曲线:恶性病变中共有18例为Ⅱ型曲线, 4例为Ⅲ型曲线;良性病变中29例表现为Ⅰ型曲线, 12例表现为Ⅱ型曲线, 1例表现为Ⅲ型曲线。结论乳腺疾病诊断中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与动态增强后的病变征象进行充分结合,能促使乳腺疾病诊断率显著提高。
- 钟明浩候文忠张志
- 关键词:乳腺疾病磁共振
-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180例诊断与复位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正>小儿肠套叠是儿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1岁以内的患儿~[1]。诊断与治疗不及时,会引起肠坏死、肠穿孔及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至2014年空气灌肠诊断与复位的18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有关资料并复习文献,以提高本病的空气灌肠诊断与复位的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80例小儿肠套叠中:男性100例,女性80例,年龄55 d至6岁,
- 邱伟江钟明浩
- 关键词:空气灌肠小儿肠套叠软组织肿块肠坏死息肉状肠壁水肿
-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波谱成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能分析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诊断中联合3.0T磁共振PSA(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MRS(波谱成像)、ADC(表观弥散系数)、DWI(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分别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或者穿刺活检确诊,治疗前或者术前均接受MRI检查,对其PSA、MRS、ADC、DWI资料进行收集,由3名具有丰富经验的高资历医师采用盲法阅片,对比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其他两种诊断方式相比,PSA+MRS+ADC+DWI+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更高,假阴性率、假阳性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列腺癌诊断中联合PSA、MRS、ADC、DWI以及常规MRI的效果显著。
- 钟明浩候文忠张志
- 关键词:前列腺癌MRS
- 孤立性肺结节的动态CT增强扫描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动态CT增强扫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癌患者62例,肺炎性结节患者30例,肺结核瘤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行动态CT增强扫描,分析动态增强扫描SPN的强化表现、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病灶的CT值测量结果。结果62例肺癌患者中,不均匀强化32例,均匀强化29例,周围型强化1例;30例肺炎性结节患者中,不均匀强化18例,均匀强化12例;8例肺结核瘤患者均无明显强化,增强之后CT值增加<20 Hu。肺癌平扫CT值均小于增强各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增强各期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性结节平扫CT值均小于增强各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性结节增强30 s的CT值均低于增强60、120、180 s时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性结节增强60、120、180 s时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瘤平扫期、增强各期的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恶性SPN具有独特的动态CT增强扫描强化特点,肺癌增强30 s内的时间-密度曲线属于明显上升型,肺炎性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属于逐渐上升型,肺结核瘤SPN的时间-密度曲线属于平坦型。
- 钟明浩侯文忠范晓东
- 关键词: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动态CT增强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