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萍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通过在临床上使用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观察此药物的临床效果分析,方便为今后临床工作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在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200例患者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00例,治疗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法莫替丁,治疗组患者则给予多潘立酮,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200例资料经过治疗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给予的多潘立酮患者总体有效率高达100%,而对照组患者给予的法莫替丁治疗的效果总体有效率为93%,也就是说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是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使用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其临床治疗效果是明显要优于其他药物的,其安全性高,可以提高患者的不良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质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应用。值得推广。
- 姜晓萍
- 关键词:多潘立酮慢性胃炎
- 环甲膜穿刺麻醉后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 2019年
-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环甲膜穿刺麻醉后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8年12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40例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环甲膜穿刺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组(研究组)和对照组。记录插管前药物预治疗(环甲膜穿刺利多卡因应用、全麻镇静药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前基础生命体征、插管时、插管后1 min、5 min、10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率、插管成功率、插管后低血压发生率、预治疗应用的全麻药、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结果研究组气管插管时和插管后1 min、5 min、10 min、30min、1 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率、预治疗应用的全麻药、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环甲膜穿刺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能使全麻药用量减少;自主呼吸的最大保留,使插管时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幅度影响下降,血管活性药的用量降低,患者病情波动减少,增加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预后间接得到改善。
- 姜娟陈维书卢丽利钮湘俊余阳曲翠竹姜晓萍
- 关键词: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危重患者气管插管
- 药物中毒患者全胃肠洗消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全胃肠洗消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药物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药物中毒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常规治疗组采取单纯甘露醇、聚乙二醇电解质全胃肠洗消,开塞露导泻;血液灌流联合组实施甘露醇、聚乙二醇电解质全胃肠洗消,开塞露导泻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及神志意识恢复清晰的时间、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时间、机械呼吸机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观察患者血清钙、血清磷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并发症。结果:血液灌流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神志意识恢复清晰时间、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时间、机械呼吸机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血清钙和血清磷水平、APACHEⅡ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联合组并发症少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聚乙二醇电解质全胃肠洗消,开塞露导泻联合血液灌流对药物中毒患者应用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血清学指标并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
- 姜娟陈维书卢丽利钮湘俊余阳曲翠竹姜晓萍
- 关键词:血液灌流治疗
-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60例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关于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以此来作为今后广大临床工作者在今后治疗上提供可参考的数据。方法资料来在我院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进行收治的60例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治疗方案随机抽选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0例,治疗组患者3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治疗。最后观察两组之间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的泮托拉唑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0例,对照组给予的奥美拉唑显效23例,有效7例,无效0例。两组资料总体有效率为100%,两组之间对比效果我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药物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过程中,其治疗效果均比较明显,都可以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是对于泮托拉唑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会对患者的干细胞色素酶的P450与其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影响较小,其用药安全性较高,比较适合应用与老年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笔者建议可以在今后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
- 姜晓萍
- 关键词: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消化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