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明江

作品数:10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孔隙
  • 5篇测井
  • 5篇储层
  • 4篇孔隙度
  • 3篇盐岩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3篇碳酸盐岩
  • 2篇渗透率
  • 2篇喉道
  • 2篇喉道半径
  • 2篇VB.NET
  • 2篇测井解释
  • 2篇测井评价
  • 2篇测井识别
  • 1篇地层
  • 1篇地层渗透率
  • 1篇岩心
  • 1篇岩样
  • 1篇油层

机构

  • 10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川庆钻探工程...

作者

  • 10篇陈明江
  • 3篇胡俊
  • 2篇颜其彬
  • 1篇汪娟
  • 1篇黄婷婷
  • 1篇胡俊
  • 1篇辛军
  • 1篇杜洋
  • 1篇闵家华
  • 1篇李明
  • 1篇汪晓星
  • 1篇颜英
  • 1篇熊舒
  • 1篇程亮

传媒

  • 3篇测井与射孔
  • 2篇测井技术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测未取心井地层渗透率的新模型
2007年
利用岩心孔隙度和伽马测井曲线建立了预测非均质砂岩油层渗透率的模糊模型。本文介绍了模糊模型的基本概念,并阐述了怎样运用所建立的模型来进行分析和解释。模糊逻辑法是用来把一个非线性关系表示为若干个局部线性子模型的平滑连接。通过模糊聚类将输入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的模糊区间,每个区间都由一个规则来表示。模糊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这种模型不但准确度高而且还能够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它所表示的这种非线性关系。此外,测试结果也表明模糊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岩心测量渗透率非常吻合。
E. M. Shokir陈明江胡俊(译)闵家华
关键词:岩心取心孔隙度渗透率
伊拉克Ahdeb油田稠油层测井识别及分布特征研究新方法被引量:3
2017年
伊拉克Ahdeb油田Khasib油藏的开发现状迫切需要明确稠油的分布特征,以降低钻井风险。探讨了稠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稠油含量指数计算方法,在三维空间刻画出稠油的分布特征。分析稠油和轻质油基本性质的差别出发,通过理论模型分析阐述了稠油层和轻质油层在电阻率、中子孔隙度、密度以及核磁共振测井响应特征上的差异。利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冲洗带残余油饱和度结合中子孔隙度与密度曲线的分离幅度,定量计算了稠油含量指数,将其应用于三维地质模型中,直观地展示了稠油在各小层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平井轨迹穿过稠油含量指数高于0.2的区域或低产,或无法投产,生产特征与稠油分布特征完全吻合,充分证明了稠油分布特征描述的可靠性。
陈明江黄婷婷颜其彬汪娟靳松王海峰韩翀
关键词:测井解释稠油测井响应水平井
基于.NET平台开发多功能离散数据等间距化程序
2006年
本文阐述了基于Microsoft.NET平台开发的离散数据等间距化程序的基本功能,以及该程序所采用的曲线滤波和三种插值算法的数学原理。利用该程序处理了大港油田某井的岩心分析资料,并对三种插值算法的处理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陈明江胡俊
关键词:VB.NET离散数据插值滤波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研究及其在测井评价中的应用——以伊拉克Ahdeb油田为例
碳酸盐岩油气藏拥有巨大的储量资源,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但其复杂的孔隙结构给储层评价、油气产能预测、油气层改造及剩余油研究等,都造成很大的困难。建立一套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方法,提高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准确...
陈明江
关键词:碳酸盐岩孔隙结构毛管压力曲线测井评价
文献传递
伊拉克中部A油田上白垩统Khasib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根据伊拉克中部A油田主力开发层上白垩统Khasib组碳酸盐岩油藏当前注水开发现状及需要对其进行流动单元的研究,针对该储层岩石及孔隙类型多样,孔喉结构及孔渗关系复杂特征,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和压汞资料,在岩相、沉积相、物性及孔喉结构研究基础上,运用微观孔隙结构法对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对多级喉道半径与渗透率关系的分析表明,对本区储层渗透率表征最为敏感的为拐点喉道半径而非传统R35参数。采用该参数并结合岩相、物性、孔隙结构划分出Ⅰ~Ⅲ类流动单元:Ⅰ类流动单元岩相主要为砂屑颗粒灰岩,粒间孔、溶孔配合孔隙缩小型喉道对储层渗流起主要作用,拐点喉道半径大于0.8μm,渗流能力好,孔隙度为22%,渗透率为180×10^(-3)μm^2,发育在高能砂屑滩中;钻遇该类流动单元井初期产量高,但注水开发中易形成早期注水突破,应采取温和注水开采。Ⅱ类流动单元岩相主要为砂屑泥粒灰岩和绿藻泥粒灰岩,砂屑泥粒灰岩以粒间孔配合缩颈喉道,绿藻泥粒灰岩以绿藻铸模孔、溶孔配合网络状、孔隙缩小型喉道对储层渗流起主要作用,但主渗流孔喉组合所占比例较Ⅰ类流动单元小,拐点喉道半径介于0.35~0.8μm之间,渗流能力较好,非均质性强,孔隙度为25%,渗透率为10×10^(-3)μm^2,发育在中-高能的砂屑滩和中-低能的藻屑滩中;该类流动单元井初期产量较高,非均质性强导致剩余油分布差异大,是进一步开采和挖潜的主要区域。Ⅲ类流动单元岩相为抱球虫粒泥灰岩,体腔孔、微孔配合管束状喉道对渗流起主要作用,拐点喉道半径小于0.35μm,渗流能力差,孔隙度平均值仍高达24%,但渗透率平均值仅为1.5×10^(-3)μm^2,发育在较低能的缓斜坡中,含油饱和度低,储量低,较难开采。
汪娟杜洋熊舒陈明江黄婷婷程亮辛军
关键词:碳酸盐岩
基于.NET平台的储层参数统计分类程序开发
2008年
在储层测井评价中,有效储层的划分、储层参数分段统计及分类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介绍了基于Microsoft.NET平台开发的多井储层参数统计及分类程序的基本功能及设计原理。利用该程序对大量WIS格式的测井数据以及转换为Excel格式的测井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令人满意,处理速度也非常快。程序处理结果可为地质工作者绘制储层参数分布图及其它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陈明江胡俊
关键词:VB.NET有效储层储层分类
测井评价储集层之沥青质的模型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井评价储集层之沥青质的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取若干块岩样;步骤二:建立岩样洗油前后的孔隙度模型和渗透率模型;步骤三:建立对孔隙度模型和渗透率模型进行校正的模型。本发明提供的测井评价储集层之...
胡俊陈明江李明
文献传递
模式识别在测井资料划分沉积相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在一系列连续或离散的测井资料中,包含了丰富的各种地下地质特征和沉积环境信息。可从中提取表征沉积环境的各种特征参数,建立起某地区的沉积相测井相模型,应用模式识别的各种处理方法,便能划分出该地区的各种沉积相及沉积微相。
胡俊颜英陈明江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环境测井相模式识别特征参数
含沥青储层的测井识别及评价被引量:10
2012年
以塔里木盆地某区块泥盆系K组含沥青储层为例探讨含沥青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分析沥青对储层物性及产能的影响,通过2口井测井曲线的对比分析,指出含沥青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并建立含沥青储层的测井识别图版,将含沥青储层与泥质区分开。在定性识别的基础上,利用自然伽马与中子-密度交会法计算储层泥质含量的差值作为储层沥青相对含量,建立有效孔隙度校正模型,提高有效孔隙度计算精度,为准确评价储层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储层沥青相对含量及孔隙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趋势,指出区块内油藏东部受破坏程度比西部强。
陈明江任兴国
关键词:测井解释沥青储层物性交会图有效孔隙度
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喉道半径的关系被引量:22
2015年
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的相关性差,与喉道半径的相关性较好,但喉道半径的分布范围通常较大,究竟哪一种喉道半径对渗透率起主要的控制作用,对此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为此,有必要探讨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与喉道半径之间深层次的关系,建立渗透率、孔隙度、喉道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差异较大的特点,利用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参数对研究样品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孔隙结构的样品分别研究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避免了把所有样品放在一起研究而掩盖掉非均质性影响的情况。通过对压汞实验基本原理的深入分析,认为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拐点所对应的喉道半径对渗透率起主要的控制作用,并首次提出了拐点喉道半径的概念。将各种喉道半径与渗透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证实了拐点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的相关性最好,最终建立了拐点喉道半径与渗透率、孔隙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的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渗透率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79。
颜其彬陈明江汪娟杜洋汪晓星
关键词:碳酸盐岩渗透率孔隙度喉道半径毛细管压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