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孙才智

孙才智

作品数:15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脓毒
  • 7篇预后
  • 6篇休克
  • 6篇脓毒症
  • 4篇蛋白
  • 4篇脓毒症休克
  • 3篇短期预后
  • 3篇急性肺损伤
  • 3篇肺损伤
  • 2篇丁胺
  • 2篇多巴
  • 2篇多巴酚丁胺
  • 2篇休克患者
  • 2篇水通道蛋白
  • 2篇水通道蛋白5
  • 2篇通道蛋白
  • 2篇脓毒性
  • 2篇脓毒性休克
  • 2篇重症
  • 2篇重症监护

机构

  • 15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孙才智
  • 9篇张铮
  • 9篇沈华
  • 8篇秦海东
  • 4篇郭磊
  • 4篇朱进
  • 3篇宋杨
  • 2篇刘晓东
  • 2篇何小卫
  • 2篇仲伯蒙
  • 1篇金晶
  • 1篇杨海燕
  • 1篇肖峰
  • 1篇朱成宾
  • 1篇季伟
  • 1篇张宏亮

传媒

  • 4篇中华急诊医学...
  • 4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罗格列酮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54只健康清洁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组(L组),罗格列酮治疗组(T组)。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于注射LPS后3 h、6 h、12h进行心脏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取肺组织做HE染色,观察肺组织光镜下的病理学改变,测肺湿/干重比值(W/D),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HO-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L组和T组各时间点大鼠肺的W/D比值显著增加(P均<0.01);与L组比较,T组6、12 h时W/D显著降低(P<0.01)。与C组比较,L组与T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与L组比较,T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C组相比,L组6、12 h时HO-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L组比较,T组各时间点HO-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论预先加入罗格列酮可以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肺组织HO-1蛋白表达,减轻脓毒症大鼠的炎症反应有关。
靳希成秦海东孙才智沈华张铮
关键词:罗格列酮脓毒症血红素加氧酶-1
多巴酚丁胺对脓毒症休克兔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模型,观察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在脓毒症休克所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时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对脓...
孙才智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急性肺损伤多巴酚丁胺水通道蛋白5环磷酸腺苷
文献传递
肝素结合蛋白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究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对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经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者为病毒感染组,及同期收治的非感染患者为非病毒感染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HBP。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记录病毒感染组患者入院24 h内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以及ICU滞留时间、抗病毒疗程、呼吸机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与总住院时间占比等预后指标,通过对HBP与上述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判断HBP对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共纳入病毒感染组106例,非病毒感染组10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病毒感染组相比,病毒感染组患者的血清CRP、HB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WBC及NLR水平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P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断效能最佳,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最佳截断值为13.625μg/L,敏感度为92.50%,特异度为76.60%。相关性分析表明,病毒感染组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HBP水平与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756,P<0.05;r=0.747,P<0.05);ICU滞留时间、抗病毒疗程、呼吸机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与总住院时间占比等指标也均与HBP水平呈正相关(r=0.873、0.748、0.830、0.794,均P<0.05)。结论HBP可作为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良好的诊断指标,对其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
郭磊张铮沈华秦海东孙才智魏晶晶
关键词:呼吸道病毒感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预后
血清甲状腺激素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33例入住本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e,APACHEⅡ)、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roxine,T4)、游离T3(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T4(free thyroxine,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并计算T3/FT3比值,根据ICU住院期间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ICU住院期间预后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清FT3、T3及T3/FT3[分别为1.32(0.94,1.54)pmol/L,0.33(0.25,0.43)nmol/L,250.00(192.31,313.92)]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分别为1.73(1.54,2.52)pmol/L,0.70(0.56,0.79)nmol/L,318.18(299.44,448.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以APACHE II评分为标准,T3、FT3的变化与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FT3:r=-0.25,P=0.004;T3:r=-0.24,P=0.00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T3、T3及T3/FT3均是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FT3:优势比(odds ratio,OR)=6.533,95%置信区间(confi dence interval,CI):0.687~62.157,P=0.012;T3:OR=0.529,95%CI:0.372~0.975,P=0.000;T3/FT3:OR=1.719,95%CI:1.007~1.931,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FT3、T3及T3/FT3均可用于诊断脓毒症休克患者ICU住院期间预后的评估,以T3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74,95%CI:0.794~0.954,P=0.000)。T3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ICU期间病死率的截断值为0.535 n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82.6%。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提示:T3≥0.535 nmol/L组的ICU期间病死率显著低于T3<0.535 nmol/L�
孙才智仲伯蒙沈华朱进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APACHEII评分预后
纳米氧化锌制剂对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物品表面抗菌效果的研究
2022年
目的 研究纳米氧化锌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物品表面自然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以医用凡士林和5 nm氧化锌制备0.1%纳米氧化锌混合物,透射电镜检测颗粒大小。选择ICU内频繁接触的表面相邻4片等面积区域为测试区,设定空白对照组、75%乙醇组、1 000 mg/L含氯消毒剂组、纳米氧化锌组,每组15个测试点,分别使用相应消毒剂擦拭,于0、1、4、8、24和48 h时涂抹采样,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物体表面菌落数,计算对自然菌抑菌率。结果 透射电镜显示该纳米氧化锌制剂颗粒大小均匀,稳定性良好。纳米氧化锌组抑菌率在各时间段均高于其他组(P<0.001)。擦拭后1 h, 3种消毒剂组均可达到抑菌要求,纳米氧化锌、75%乙醇和1 000 mg/L含氯消毒剂对自然菌抑菌率依次为96.03%、94.21%和87.62%;擦拭后4、8、24和48 h,纳米氧化锌组抑菌率及消毒合格率均高于乙醇组及含氯消毒剂组(P<0.05)。结论 纳米氧化锌制剂稳定性及抗菌性能良好,可保持一定时间的抗菌效果。
金晶沈华刘晓东巴龙杨海燕朱成宾张宏亮孙才智朱进张铮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抗菌效果
血浆D-二聚体对感染性发热性质的鉴别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对感染性发热性质的鉴别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急诊病房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146例被诊断为感染性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性质的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85例,病毒感染组61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浆中的D-D浓度。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浆D-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患者血浆D-D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浆D-D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结论感染性发热早期,检测患者血浆D-D浓度可鉴别感染的性质,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宋杨张铮孙才智
关键词:D-二聚体感染性发热细菌感染病毒感染
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测定(PICCO)监测技术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72例有行CRRT治疗指征的AK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组32例采用CRRT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CRRT联合PICCO指导患者进行液体管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住ICU 0、24、48、72 h时血肌酐(Scr)及血乳酸(Lac),同时记录72 h液体总入量、72 h时PICCO相关检测数值、CRRT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指标。结果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的Scr及Lac水平在不同时间点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5);与传统组相比,观察组Scr在48 h后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中Lac在24 h时明显下降(P <0.05),48 h及72 h时Lac水平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72 h时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与传统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均明显下降(P <0.05),而观察组72 h液体总入量也明显低于传统组(P <0.05)。与传统组相比,观察组在CRRT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肾损伤患者行CRRT治疗时联合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能够准确判断患者液体负荷水平,降低液体摄入总量,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孙才智胡鹤立张铮何小卫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液体管理预后
多巴酚丁胺对脓毒症休克兔急性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对脓毒症休克兔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联合静脉注射内毒素制备脓毒症休克模型,将7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Au模型组(B组)、多巴酚丁胺低剂量组(C组)、多巴酚丁胺中剂量组(D组)和多巴酚丁胺高剂量组(E组),分别于造模后3h和6h点处死,留取肺组织标本。ELISA法检测环磷酸腺苷(cyclic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浓度;Western-blot法检测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5,AQP5)蛋白浓度;计算肺湿/干重(wettodryweight,W/D)比值;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对肺组织病理损伤进行评分。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与A组相比,B组cAMP、AQP5蛋白浓度在3h及6h明显降低(3.53±0.43)pmol/mL vs.(21.18±0.62)pmol/mL;(0.44±0.04)pmol/mLvs.(0.99±0.06)pmol/mL;(2.71±0.56)pmol/mL vs.(21.78±0.62)pmol/mL;(0.29±0.05)pmol/mLvs.(0.91±0.06)pmol/mL;P〈0.001,W/D比值则明显升高P〈0.00。与B组相比,C组cAMP及AQP5蛋白水平在6h明显增加(8.48±0.61)pmol/mLvs.(2.71±0.56)pmol/mL,P〈0.001;(0.49±0.04)pmol/mLvs.(0.29±0.05)pmol/mL,(P=O.001),D、E组cAMP及AQP5蛋白水平在3h、6h明显增力口(10.86±0.66)pmol/mL vs.(3.53±0.43)pmol/mL;(0.60±0.05)pmol/mLvs.(0.44±0.04)pmol/mL;(13.80±0.49)pmol/mLvs.(2.71±0.56)pmol/mL;(0.64±0.03)pmol/mLvs.(0.29±O.05)pmol/mL;(15.57±O.60)pmol/mLvs.(3.53±0.43)pmol/mL;(0.91±0.05)pmol/mLvs.(0.44±O.04)pmol/mL;(19.30±0.42)pmol/mLvs.(2.71±0.5
孙才智秦海东沈华宋杨张铮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脓毒症休克多巴酚丁胺水通道蛋白5环磷酸腺苷
血小板颗粒蛋白-140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发生呼吸机依赖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病人血清中血小板颗粒蛋白-140(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 140,GMP-140)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其对AECOPD病人发生呼吸机依赖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48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AECOPD病人,按有无发生呼吸机依赖分为脱机困难组(A组,n=40)及非脱机困难组(B组,n=108),检测并分析病人入院后首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D-二聚体(D-dimer,D-D)及GMP-140水平的差异。结果 A、B组病人的凝血和纤溶指标均有异常,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病人血清GMP-14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GMP-140水平升高至正常值的2.0倍及以上的比例均高于B组(P<0.05)。结论 GMP-140对AECOPD病人发生呼吸机依赖有重要的预测意义。当GMP-140水平较正常值升高2.0倍及以上时,可作为评估AECOPD病人发生呼吸机依赖的危险因素。
何小卫孙才智秦海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D-二聚体预后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对老年心力衰竭病人急救效果的影响
2022年
目的分析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对老年心力衰竭病人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依据病人的急救效果将其分为不良组(n=68)和良好组(n=38)。分析不良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终点事件,对2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心力衰竭病人急救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分析SHR对老年心力衰竭病人急救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106例病人中共68例发生不良终点事件,其中48例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以全因死亡为主,其余20例为次要终点,以再发心绞痛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LVEF<40%、心源性休克、SHR≥1.05、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5000μg/L、WBC≥7×109/L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急救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SHR对老年心力衰竭病人急救不良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5%、73.7%,具有较佳的预测价值。结论SHR≥1.05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急救不良的危险因素,对老年心力衰竭病人急救不良有较佳的预测价值。
肖峰秦海东孙才智刘晓东
关键词:心力衰竭老年人急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