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动脉
  • 10篇冠状
  • 10篇冠状动脉
  • 7篇心肌
  • 7篇心肌桥
  • 7篇肌桥
  • 7篇64层螺旋
  • 7篇成像
  • 6篇动脉成像
  • 6篇血管成像
  • 4篇冠状动脉成像
  • 4篇肺动脉
  • 4篇64层螺旋C...
  • 3篇动脉造影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对心
  • 3篇造影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图像

机构

  • 29篇江苏大学附属...
  • 3篇常州市武进人...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龚波
  • 18篇郑建刚
  • 13篇武洪林
  • 11篇李红尧
  • 9篇高永炳
  • 7篇许建兴
  • 7篇吴惠明
  • 7篇吴小松
  • 6篇殷超
  • 5篇陈建平
  • 4篇刘良卿
  • 4篇何国平
  • 4篇薛维
  • 3篇唐庆放
  • 3篇顾勇坚
  • 2篇周燕娟
  • 2篇石红建
  • 2篇朱燕
  • 2篇王开香
  • 2篇王德杭

传媒

  • 12篇医学影像学杂...
  • 5篇中国医学创新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评价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5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扫描数据从心动周期的R-R相位0~95%每间隔5%进行重建。使用西门子Syngo MMWP VE23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处理。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分组,获得最佳重建时相,进而评价不同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中的图像质量。结果:心率<65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0%~75%R-R间期;心率65~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5%~70%R-R间期;心率>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30%~40%R-R间期。图像质量随心率的增加及心率波动幅度的变大而下降。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受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影响。控制心率、减小心率波动以及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可提高图像质量。
龚波武洪林沈丹丹陈建平陆成栋郑建刚唐庆放李红尧吴惠明殷超薛维
关键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心率图像质量
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合并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心肌桥一般被认为是先天性解剖变异,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引起心悸、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传统检查方法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近年来随着临床检查设备的发展和图像处理技术提高,CT冠状动脉成像广泛开展,心肌桥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及与粥样斑块的关系得到重视[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本院CT冠状动脉检查资料,分析心肌桥合并粥样斑块的特点。
周华明龚波郑建刚殷叶成
关键词:CT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基于CCTA的冠周脂肪影像组学在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冠心病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ericoronary adipose tissue,PCAT)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冠心病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为ACS组48例和SCAD组49例。将狭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设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出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和脂肪影像组学特征。按照7∶3比例构建影像组学模型,97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67例和测试组30例。通过单因素相关系数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两种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从基于CCTA检查勾画的冠周脂肪ROI的图像中获取788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6个特征来构建冠周脂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基于提取的脂肪衰减指数构建FAI模型。冠周脂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及测试组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81、0.884)均高于FAI模型的AUC(0.721)。冠周脂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测试组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66.7%、93.3%。结论:基于CCTA检查的冠周脂肪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冠心病中明显优于FAI模型,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及时、准确发现高危患者,为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周慧刘良卿龚波龚波潘靓李红尧
关键词:冠心病脂肪组织
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较小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较小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64层螺旋CT检查同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较小壶腹周围癌39例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结果:39例患者中:胰头癌18例、胆总管下端癌9例、壶腹癌12例。多种后处理方法相结合可清楚显示十二指肠壶腹周围部的解剖结构、病灶位置、形状、大小及胰胆管扩张情况。38例CT表现低位胆道梗阻,32例表现胆总管截断征,6例表现胆总管下端不规则偏心性或向心性狭窄;36例表现双管征;病灶全部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不均匀强化18例,实心圆强化15例,环状强化6例。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较小壶腹周围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通过多种后处理方法能更加直观显示较小壶腹周围癌的直接和间接征象。
许建兴郑建刚龚波刘良卿
关键词:腹部肿瘤肝胰管壶腹
增强FLAIR和磁化传递对比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对照分析增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和磁化传递对比(MTC)两种序列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7例患有原发性肺癌且临床怀疑有脑转移的患者,比较增强后T1WI、MTC以及FLAIR显示脑转移病变的数目、位置及强化程度,并分析三者之间偏差的原因。结果:27例患者中,共计发现168个转移灶。增强后MTC显示166个病灶(98.8%),增强后FLAIR显示162个病灶(96.4%),增强T1WI显示病灶最少,为148个(88.1%)。大部分病灶强化程度与扫描延迟时间有关。增强后T1WI及MTC因与脑表面小血管混淆而致误判2枚病灶,在对比增强FLAIR均可明确诊断。结论:增强后FLAIR在脑转移瘤诊断中有一定价值,与MTC联合应用能提高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
武洪林龚波郑建刚梅莉许建兴刘良卿顾勇坚周鸿雁
关键词:脑转移瘤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通气功能与CT肺气肿指数的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通过双源CT与肺功能检查(PFT)数据对照分析,探讨CT肺气肿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31例为对照组。进行PFT检查,根据结果将COPD患者严重程度分组,同时进行双源CT肺部扫描,运用肺功能分析软件测定肺气肿指数(LAV%,即肺低衰减区占肺总容积的百分比),分析LAV%与PFT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的LAV%>对照组(P<0.05),COP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组别LA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V%对于评价COPD患者的肺功能有重要意义,患者LAV%与COP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高永炳龚波武洪林周燕娟夏锡仪朱燕李尊许建兴郑建刚恽健何赟李红尧吴惠明王德杭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全文增补中
双源CT锁骨下动脉成像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双源 CT 锁骨下动脉成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4年5月我院双源CT 锁骨下动脉成像检查的27例患者数据资料,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 PR)及曲面重建(CPR)等处理。观察锁骨下动脉的走行,管腔病变情况。结果锁骨下动脉正常2例;检出粥样斑块14例,其中混合斑块7例、非钙化斑块4例、钙化斑块3例,斑块位于开口处9例,近段5例;管腔闭塞5例,均位于开口处;夹层病变3例,均为开口处,受累于主动脉夹层;血管走行异常2例,均为右侧,绕行于胸骨上窝;粥样斑块行支架术后1例。结论双源 CT 血管成像技术无创、便捷、经济,联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充分显示锁骨下动脉的走行、明确诊断管腔有无病变、了解管腔外血管周围的情况,对临床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有重要的价值。
李红尧龚波沈丹丹陈建平郑建刚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血管成像体层摄影术X
倍他乐克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心率干预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以安全、方便、经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已成为冠心病检查重要手段之一。图像质量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但成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心率、重建算法、球管转速、病人屏气等,其中心率是关键。为了保证图像质量,心率须控制在60~65次/分,
沈丹丹何国平龚波陆成栋薛维殷超
关键词:倍他乐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
冠状动脉心肌桥相关粥样斑块的CT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心肌桥相关粥样斑块的特性,探讨其与心肌桥的关系。方法:选取近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本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CT检查数据,根据左前降支有无心肌桥及是否合并粥样斑块分为肌桥组(左前降支心肌桥合并粥样斑块)、斑块组(左前降支仅有粥样斑块)及对照组(左前降支无异常),比较各组数据。再将肌桥组患者根据心肌桥近侧段血管粥样斑块处管腔狭窄程度分组分析斑块特性与心肌桥的关系。结果:肌桥组34例,心肌桥均为单发,位于血管近段3处,中段30处,远段1处,合并有粥样斑块40处,位于血管近段36处,中段0处,远段4处;斑块组77例,粥样斑块84处,位于血管近段55处,中段27处,远段2处;对照组57例。肌桥组与斑块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斑块性质、长度、管腔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桥组患者左前降支近段血管易形成粥样斑块(P<0.05),心肌桥近侧段血管粥样斑块处管腔狭窄程度与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斑块性质和长度、肌桥长度及壁冠状动脉类型无关(P>0.05)。结论:合并有心肌桥的冠状动脉在各种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心肌桥近侧段血管易形成粥样斑块,斑块处管腔狭窄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与斑块及心肌桥本身的特性无关。
李红尧龚波吴惠明高永炳陆成栋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肌桥粥样斑块CT
MRI联合DR、MSCT对膝关节创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评判膝关节损伤程度、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愈后情况的重要手段。方法主要有x线、C-F、MRI检查。作者总结55例膝关节创伤的MRI表现,并与X线平片及CT图像对照分析,评价以上检查在膝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赵卫忠龚波许建兴郑建刚武洪林王开香顾勇坚李红尧
关键词:膝关节磁共振数字X线摄影多层螺旋CT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