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兵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外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国产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在术中监测面神经功能的初步应用
- 2015年
- 目的评估国产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在术中对面神经功能监测作用,并与国外成熟产品的性能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选择30例桥脑小脑角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术中分别应用国产神经电生理监测仪(上海诺诚电气公司Smart IOM系列XP-3E型)和进口神经电生理监测仪(美敦力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进行刺激,记录并分析神经动作电位参数,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两种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在术中记录的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动作电位峰-峰值和潜伏期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仪器的阳性一致性百分比和阴性一致性百分比均为100%。结论国产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在监测参数、安全性、系统稳定性等技术参数方面与进口神经电生理监测仪接近,可以在临床术中神经功能监测中推广应用。
- 吴海兵胡杰王尔松姜时泽郎黎琴冯睿潘力
- 关键词:面神经桥脑小脑角神经外科手术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效果分析被引量:15
- 2015年
- 背景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MMCI)患者传统保守治疗的病死率高达80%,去骨瓣减压术(DC)能显著降低MMCI的病死率。但临床上DC在MMCI患者中的使用比例并不高,在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目的探讨DC治疗MM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MMCI患者24例,其中行DC手术患者12例(DC组),拒绝行DC手术患者12例(传统组)。DC组患者采取DC治疗,传统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并对行DC年龄≥65岁(6例)和<65岁(6例)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两组性别、既往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组患者术后死亡3例(25%),传统组患者分别在发病1周内死亡或在出现脑疝和/或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时放弃治疗。≤65岁和>65岁患者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能显著降低MMCI患者的病死率,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同样有效;多数MMCI患者DC术后神经功能预后不佳;对存在致命性脑水肿风险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强调多科室合作并与患者家属进行包括长期预后方面的有效沟通。
- 费力吴海兵李荣刚杜嘉瑞王尔松张维
- 关键词:脑梗死大脑中动脉去骨瓣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