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华

作品数:201 被引量:1,521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3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2篇石油与天然气...
  • 47篇天文地球
  • 12篇文化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54篇油气
  • 41篇凹陷
  • 35篇盆地
  • 23篇气藏
  • 22篇油田
  • 22篇成藏
  • 20篇东营凹陷
  • 17篇渤海湾盆地
  • 16篇储层
  • 14篇源岩
  • 13篇烃源
  • 13篇烃源岩
  • 12篇地质
  • 12篇油藏
  • 11篇运移
  • 11篇输导
  • 9篇地层
  • 9篇断层
  • 9篇油气成藏
  • 8篇新近系

机构

  • 103篇中国石油大学...
  • 81篇中国石油化工...
  • 21篇中国石油大学...
  • 20篇中国石油天然...
  • 19篇中国石化
  • 14篇中国石化胜利...
  • 1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山东科技大学
  • 7篇西安石油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石化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冀东...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 2篇北京航天指挥...
  • 2篇石油技术有限...

作者

  • 199篇刘华
  • 52篇蒋有录
  • 15篇李相方
  • 9篇刘景东
  • 9篇张益
  • 8篇王玉林
  • 7篇余继峰
  • 7篇王卫红
  • 6篇林会喜
  • 5篇徐昊清
  • 5篇李增学
  • 5篇张宁生
  • 5篇王永诗
  • 5篇生如岩
  • 5篇鲁雪松
  • 5篇吴智平
  • 5篇宋国奇
  • 5篇王鑫
  • 4篇谭丽娟
  • 4篇隋秀香

传媒

  • 13篇油气地质与采...
  • 10篇天然气地球科...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石油实验地质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天然气工业
  • 6篇油气井测试
  • 6篇油气田地面工...
  • 5篇地质通报
  • 5篇西安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钻采工艺
  • 4篇特种油气藏
  • 4篇中国地质教育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大庆石油地质...
  • 3篇石油学报
  • 3篇新疆石油地质
  • 3篇断块油气田
  • 3篇石油钻采工艺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12篇2016
  • 11篇2015
  • 8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11篇2009
  • 13篇2008
  • 13篇2007
  • 18篇2006
2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济阳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砂岩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
2004年
对砂岩进行粒度分布研究不仅有助于成因分析和环境解释,而且是评价砂岩储集性能和砂岩微观非均质性的重要指标。应用分形的思路和方法研究了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砂岩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表明,分维数大小能够反映砂岩形成背景的复杂性和环境,且分维越大,背景复杂性越高,自组织程度越低。因此,研究砂岩粒度分形特征,对分析沉积环境和沉积背景的复杂性具有指导意义。
车艳余继峰刘华王玉林
关键词:含煤地层分形石炭-二叠系
微量元素分析在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4年
研究了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特点,进行了层序划分。研究表明,在济阳地区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的沉积序列中,障壁-泻湖沉积体系比较发育,尤其是障壁砂坝的多次出现,与鲁西区一般以潮坪体系为主的特征具有明显不同。微量元素及其分布规律在分析沉积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着重讨论了利用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进行层序划分和确定层序相关界面。
刘华
关键词:微量元素分析含煤地层层序划分石炭-二叠系
S7断块油藏表面活性剂渗流行为及驱油机理被引量:4
2013年
以SN油田S7块油藏为例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进入多孔介质后,在岩石/油/水这个复杂系统中的渗流、驱油过程。表面活性剂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分为乳化、运移、富集3个方面。低界面张力体系能使油珠分散,使油珠直径变小,使油珠易于流动。实验研究表明,注入表面活性剂后,相对渗透率曲线发生变化,水相曲线左移,液相渗透率明显提高,残余饱和度减少。
刘爱武刘华马铭骏李晓南黄菊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两相渗流驱油效率相渗曲线
地质异常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4年
油气地质异常理论源于固体矿产 (金属矿产 )地质异常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将地质异常理论应用于油气勘探一般有 3个步骤 :首先是选择与研究区石油地质条件相似的成熟勘探区作为模型区 ,进行油气层与地质异常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 ;然后利用研究区三维地震信息中所提取的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作为地质变量 ,进行地质复杂系数、熵值、地质相似系数等异常值的计算 ,建立地质异常定位预测模型 ;最后计算出研究区每一评价单元的成矿有利度和优益度 ,并最终优选出勘探目标。油气地质异常理论首次应用于临清坳陷德南地区油气勘探 ,取得了成功。
刑国才逄建东刘华陈建平张明华
关键词:地质异常理论油气勘探瞬时振幅
陆相断陷盆地有效输导体系组成与油气分布规律浅析--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输导体系主要由砂体、断层(裂缝)、不整合、层理等要素组成,有效输导体系决定了油气的运移路径及油气藏的时空分布。本文以油气富集程度较高的东营凹陷为例,通过砂体、断层、不整合等输导要素分布规律和输导机理的分析...
刘华蒋有录
关键词:油气藏成藏机制输导体系油气分布规律东营凹陷
特低渗非均质油藏CO_2驱注气速度对采出程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特低渗非均质油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饱和度和低产等特征,利用常规水驱开发难度大,采收率低,而CO2驱油能显著提高特低渗非均质油藏的采出程度。根据特低渗非均质油藏的地质和储层特征,利用双层非均质岩心模拟油藏非均质性,设计完成了5种不同注气速度下(1、2、4、8、10 m L/min)的驱替实验,系统分析了CO2驱油速度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2驱提高采收率幅度最大段在CO2窜流之前,随着注气速度的变大,推进速度变快,突破时间逐渐前移;合理的驱替速度使得CO2气体与岩心孔隙中水及原油的接触时间变长,采收率提高,从而提高特低渗非均质油藏开发的经济效益。
刘华李相方李朋高云丛夏俊于鹏亮
关键词:特低渗非均质油藏CO2驱油采收率
陆相断陷盆地有效输导体系组成与油气分布规律浅析——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输导体系主要由砂体、断层(裂缝)、不整合、层理等要素组成,有效输导体系决定了油气的运移路径及油气藏的时空分布。本文以油气富集程度较高的东营凹陷为例,通过砂体、断层、不整合等输导要素分布规律和输导机理的分析...
刘华蒋有录
关键词:输导体系断层断陷盆地东营凹陷
记我在美国的合作导师赵东高教授
2016年
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前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生涯。这一年的访学经历,使我深切感受到了美国的先进教学理念、前沿的科学技术以及浓郁的创新氛围,让我明白了世界各国优秀学子前去美国“膜拜”的原因所在。然而,除了科学知识的获取以外,让我感悟最深刻的却是从我的美国合作导师赵东高教授身上看到的“为师之道”。
刘华
关键词:导师教学理念科学知识
考虑压裂缝网连通的页岩气井组试井分析方法
2025年
针对页岩气藏邻井压裂、开发调整等引起的井间干扰等问题,现有基于单井或未考虑缝网连通的井组动态评价方法难以适用。基于变导流能力裂缝模型,构建了考虑压裂裂缝缝网连通的页岩气井组试井分析模型,对裂缝缝网进行离散化,将多级压裂井井组模型方程转化为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并获得了井组井底压力解。通过有限体积数值方法对井组井底压力解进行了对比验证,建立了有连通裂缝和无连通裂缝时的井组井底压力典型曲线特征图,并给出了涪陵页岩气田2个平台4口井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①生产井具有双线性流1/4特征段、线性流1/2特征段、非稳态窜流特征段、边界拟稳态流特征段,而非生产井很难出现双线性和线性流特征段;②有连通裂缝和无连通裂缝情况下,利用有限体积数值方法计算的井组井底压力解与研究方法计算结果完全一致;③涪陵页岩气田2个平台4口井的实测数据解释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吻合,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气藏储层参数的计算,压裂改造参数的计算以及井间连通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胡小虎刘华刘华袁鸿飞
关键词:页岩气多级压裂井组试井分析
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特征及成煤环境
2025年
煤岩气的勘探研究尚属新兴阶段,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为一套含煤地层,含煤段气测高异常,但目前尚未开展煤岩特征及成煤环境研究。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全岩显微组分以及镜惰比等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地震、测录井、岩心等资料,从煤类划分、煤质特征及煤岩分布等方面开展了煤岩特征研究,并探讨了煤岩形成的环境。研究表明:1)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发育两套煤岩,Ⅱ号煤层发育厚且稳定,煤岩镜质组含量较高,惰质组次之,腐泥组和壳质组含量极低,为倾气型煤岩,以镜煤和亮煤为主,属于中煤级煤Ⅰ类。2)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经历了潮湿—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水体逐渐加深的古环境背景,成煤古植物群主要以喜湿植物为主,煤岩主要形成于湖侵过程中湖盆大幅度扩张的滨湖、浅湖亚相中。3)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煤岩为湿地草本沼泽相,煤岩覆水过程主要经历了弱覆水→最强覆水→较强覆水→强覆水的变化过程,水体深度则是偏浅→极深→较深→深的变化历程,成煤环境是由潮湿—弱覆水环境→潮湿—最强覆水环境到干旱—强覆水环境转变。研究成果对于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西山窑组煤岩评价以及后续煤岩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程长领程长领刘华张奎华张奎华范恩硕赵晓东
关键词:煤岩特征成煤环境西山窑组准噶尔盆地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