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护理
  • 2篇血氧
  • 2篇血氧饱和度
  • 2篇氧饱和度
  • 2篇监护仪
  • 1篇弹力绷带
  • 1篇导联
  • 1篇导联线
  • 1篇导尿
  • 1篇导尿管
  • 1篇导师
  • 1篇导师制
  • 1篇导师制模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造影术
  • 1篇动态检测
  • 1篇多参数监护仪
  • 1篇心电
  • 1篇心电监护

机构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朱锋
  • 4篇朱丽萍
  • 3篇苏严琳
  • 3篇周焕芳
  • 3篇任玉娇
  • 1篇苏纯音
  • 1篇浦佳静
  • 1篇严静静

传媒

  • 6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介绍一种"8"字形外固定尿管方法被引量:1
2016年
保留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双腔气囊导尿管以其操作简单、固定稳妥、不易滑出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因双腔气囊导尿管前端有一气囊,可起到固定导尿管的作用,因此多数医务人员在使用气囊导尿管时认为可不必使用胶布外固定. 但临床实践中昏迷患者常因翻身、更换床单等护理操作或因患者躁动、不自主运动等造成尿管非计划性拔管. 为此,我科为昏迷导尿患者采用"8"字形胶布外固定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朱丽萍任玉娇朱锋浦佳静
关键词:双腔气囊导尿管护理操作技术昏迷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保留导尿
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管理方法的改进被引量:1
2011年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可持续动态检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及血氧饱和度等数据,以便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变化,为治疗、护理提供客观依据,目前在临床使用较为广泛。但由于多参数监护仪上的导联线多而长,容易互相缠绕,不易管理,在使用监护仪时,各导线连接在患者身体上,剩余部分就会散落在病床上,很不美观,往往在患者翻身时被压在身体下,影响患者的舒适度,使皮肤容易破损;
朱锋
关键词:心电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血氧饱和度动态检测
开塞露在去除弹力绷带过程中的巧用
2012年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为防止术后穿刺部位出血,造影结束后,穿刺部位通常会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弹力绷带具有粘贴牢固,松紧适宜,透气性能好,抗过敏及力度均匀的优点。但同时由于其粘贴牢固,在去除弹力绷带时存在造成患者皮肤受损的问题。最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使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有效的避免了这一问题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朱锋
关键词:弹力绷带冠状动脉造影术开塞露穿刺部位出血绷带加压包扎
新型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在心血管内科,下肢水肿最常见的原因是心力衰竭,其中以慢性右心衰为常见,表现为下垂性水肿,以脚、踝内侧和胫前水肿较为明显[1]。在临床护理中为了改善血液循环,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常抬高下肢30°~60°,以超过心脏水平,在以往的护理中常使用枕头、抱枕或摇高床尾等措施抬高下肢,但软枕质地柔软高度不够且易被压瘪,容易移位和滑落,缺乏稳定性,因而无法达到有效抬高下肢的目的。
朱锋周焕芳朱丽萍苏严琳
关键词:医疗器械静脉回流护理
新型简易计量便盆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在住院患者的治疗、护理、抢救过程中,很多患者需要床上大小便如:大小便失禁患者;神经系统的患者如瘫痪、昏迷患者;心脑血管系统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脏手术后、高血压脑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患者等;骨折患者如骨盆骨折、脊柱骨折、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康复期;肿瘤晚期严重感染恶液质的患者;大手术后卧床不起或是各科重症或相对重症的患者。而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对疾病的治疗及转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患者的出量记录中尿量的统计必须做到准确无误,而女性卧床患者排尿计量更是护理中的一大难题,常规方法是使用一次性塑料便盆接尿后倒入量杯中测量,此法耗力、耗时、尿液在倾倒过程中容易外漏污染环境、准确率低。笔者通过临床的观察和研究,为了解决女性卧床患者排尿计量的难题,设计了一款新型简易计量尿液的便盆,现介绍如下。
朱丽萍苏严琳任玉娇周焕芳朱锋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探头固定方法的改良
2011年
在监护仪的临床使用过程中,经常有意识不清、烦躁的患者不能牢固地戴住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从而影响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或者探头被身体受压与床体碰撞造成探头损坏,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现介绍一种固定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探头的新方法,效果满意。
朱锋
关键词: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探头临床护理工作意识不清监护仪
双向选择一对一导师制模式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 探讨双向选择的一对一导师模式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4年7月和2015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招聘的新入职护士各25名,2014年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2015年新入职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双向选择的一对一导师制模式.经1年培训后,观察两组护士的理论和操作得分、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自我效能感.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新入职护士的基础理论、基础操作、专科理论、床边实践得分分别为(89.99±5.76)、(90.08±2.56)、(88.39±6.71)、(92.74±4.30)分,高于对照组的(85.61±6.27)、(87.99±3.27)、(84.30±5.74)、(89.22±3.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5、2.296、2.591、2.543,P〈0.05).两组护士入组时一般自我效能感、教育要求、工作职责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教育要求、工作职责得分分别为(31.48±3.12)、(15.24±2.16)、(15.64±2.48)分,对照组为(26.96±3.54)、(11.66±2.54)、(12.40±2.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01、4.177、4.825;P〈0.01).结论 采用双向选择的一对一导师制模式培训新入职护士可使新入职护士更快地实现从学生到合格护士的转变,值得推广应用.
朱丽萍周焕芳苏纯音任玉娇苏严琳朱锋严静静
关键词:导师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