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美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镇痛
  • 3篇针疗
  • 3篇针疗法
  • 3篇麻醉
  • 2篇心脏
  • 2篇心脏传导
  • 2篇穴位
  • 2篇穴位电刺激
  • 2篇躁动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竖脊肌
  • 2篇苏醒
  • 2篇苏醒期躁动
  • 2篇全麻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胃癌
  • 2篇胃癌根治
  • 2篇胃癌根治术

机构

  • 14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妇幼保...

作者

  • 14篇朱美华
  • 9篇牛聪
  • 7篇张家敏
  • 5篇陈志勇
  • 3篇胡海青
  • 2篇张惠
  • 2篇鲍红光
  • 2篇吴丹
  • 2篇朱姝
  • 2篇单涛
  • 1篇高晓宁
  • 1篇梅凤美
  • 1篇曾琼
  • 1篇吴姗姗
  • 1篇张建斌
  • 1篇刘存明
  • 1篇朱姝
  • 1篇朱姝

传媒

  • 6篇临床麻醉学杂...
  • 4篇江苏医药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疼痛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颊针疗法用于围术期镇痛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颊针是一种新型微针疗法,临床镇痛效果显著。围术期多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联合运用颊针疗法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颊针应用于围术期镇痛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颊针疗法的起源、理论体系、镇痛机制及临床研究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颊针在围术期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周弋晖牛聪胡海青朱美华
关键词:围术期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60~85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经皮穴位电刺激患侧合谷、内关穴持续至手术结束。C组不予电刺激。两组术中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入室时、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的MAP、HR以及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β-内啡肽浓度。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估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记录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入室时比较,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时C组MAP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拔管后5 min时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组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时MAP明显降低(P<0.05),拔管时、拔管后5 min时HR明显减慢(P<0.05)。与入室时比较,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时两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明显升高(P<0.05),T组β-内啡肽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时T组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β-内啡肽浓度明显升高(P<0.05)。T组有2例(7%)发生苏醒期躁动,明显少于C组的10例(30%)(P<0.05)。两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利于增加内源性阿片类物质释放,减轻应激反应,有利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苏醒期躁动。
牛聪张家敏张晨叶朱美华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髋关节置换术苏醒期躁动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8
2020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镇痛效果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40~65岁,BMI 18~25 kg/m 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每组20例。S1、S2、S3组行双侧ESPB,每侧分别注射0.25%、0.375%、0.5%罗哌卡因,随后行全身麻醉;C组行单纯全身麻醉。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毕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术后2、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追加情况。记录术后2、8、12、24 h血清IL-6和IL-10浓度;记录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S1组比较,S2组、S3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S2组比较,S3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三组阻滞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S1组、S2组、S3组术后2、8、12 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组、S3组术后8 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S1组、S2组、S3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S1组比较,S2组、S3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C组比较,S2、S3组术后追加舒芬太尼例数明显减少(P<0.05)。与C组比较,术后8、12 h S1组、S2组、S3组IL-6浓度明显降低,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四组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3组术后有1例(5%)出现肌肉震颤的局麻药中毒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0.375%罗哌卡因ESPB可减少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镇痛效果确切,同时减轻胃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
胡海青鲍红光单涛朱美华牛聪杜佳月徐漫吴丹陈志勇
关键词:罗哌卡因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炎性因子
肠道菌群紊乱对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老年患者接受麻醉和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严重的社会现象,个体化疾病的复杂性随之增加,PND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成为临床研究者广泛关注的焦点。在PND进展过程中,人们对于肠道微生物群和大脑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仍然非常有限。现就目前最新研究成果,从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以及其对PND的可能机制和干预措施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PND的治疗和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张惠邱莹牛聪朱美华
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单次泵注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男性患者80例,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D1、D2、D3组分别采用微量泵输注右美托咪定0.3、0.5和0.8μg/kg,C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输注时间为10min。记录泵注前(T_1)、泵注后5min(T_2)、10min(T_3)、泵注结束后10min(T_4)时患者MAP、HR、SpO_2和12导联ECG,计算P波时限、P-R间期、QRS时限和QTc值。结果 T_2~T_4时D2、D3组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T_1时和C组(P<0.05)。T_2~T_4时D2、D3组QTc值明显短于T_1时和C组(P<0.05)。四组P波时限、P-R间期和QRS时限组间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不影响心脏传导系统,0.5及0.8μg/kg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缩短QT间期,但可能对基础心率偏慢患者宜选用不超过0.5μg/kg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避免严重心动过缓。
朱姝朱姝张家敏陈志勇朱美华
关键词:全麻心脏传导系统QT间期
浮针疗法治疗痛证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现代化医疗的发展,痛证治疗也从单一维度治疗组织损伤逐渐向感觉、情绪、认知、社会的多模式镇痛转变。该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疼痛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简要梳理了近10年采用浮针疗法治疗各类痛证的临床研究,从实践成果及操作特点出发,从疼痛医学角度探究浮针疗法的理论依据及原理,并针对目前浮针疗法在疼痛领域的临床应用优势与不足进行剖析。
邱莹张惠朱美华牛聪张建斌
关键词:浮针疗法疼痛镇痛
无症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全麻患者40例的麻醉管理
2016年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是临床常见的心脏传导阻滞类心血管疾病之一。合并无症状CLBBB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有一定的心率减慢发生风险,处理不当容易引发意外。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40例CLBBB患者的麻醉资料。
朱美华陈志勇朱姝张家敏
关键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全麻患者麻醉管理无症状CLBBB心脏传导阻滞
颊针疗法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目前,颊针疗法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应用于疼痛类疾患,但在其他疾患中也有疗效。本文搜集了近5年来颊针疗法应用在各类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并经过整理,全方位了解颊针疗法在各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当下有关颊针疗法循证医学证据仍不够充分,有待不断挖掘。本文基于近年来关于颊针疗法在临床运用中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袁财涛吴小雯周弋晖朱美华
纳布啡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镇痛及镇静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纳布啡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镇痛及镇静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纳布啡组(N组)和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前30min,N组静脉注射纳布啡0.2mg/kg,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停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0min(T1)、2h(T2)、6h(T3)、12h(T4)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各时点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C组(P<0.05);N组T1、T2、T3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C组(P<0.05)。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10%vs.45%)(P<0.05)。结论纳布啡可减轻术后疼痛,提供满意镇静,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且未见明显延长麻醉苏醒时间。
牛聪张晨叶陈志勇朱美华张家敏
关键词:术后镇痛
七氟醚与地氟醚麻醉对成人骨科患者苏醒期躁动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地氟醚对成人骨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的影响。方法择期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120例,男79例,女41例,年龄18~60岁,BMI 19.2~23.8 kg/m^2,ASAⅠ或Ⅱ级。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地氟醚组(D组),每组60例。在拔管前按照改良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估EA程度,术后按照数字评价量表(nmeric rating scales, NR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观察分析舒芬太尼总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强行体动、切口裂开、出血增多、自行拔除导管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ASA分级和手术种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舒芬太尼总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改良PAED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两组患者入恢复室15 min NRS评分、拔管时间、寒战、恶心呕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强行体动、切口裂开、出血增多、自行拔除导管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地氟醚麻醉的成人骨科患者术后尽管从全身麻醉中苏醒更快,但苏醒期躁动发生程度较七氟醚麻醉更为严重。在地氟醚麻醉中认识到苏醒期躁动的风险性并预防重大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陈志勇朱美华郑俊飞张晨叶张家敏
关键词:苏醒期躁动七氟醚地氟醚骨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