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荣华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膀胱组织胰岛素受体的变化
- 2017年
- 目的观察失神经支配大鼠膀胱组织胰岛素受体的变化规律,探讨胰岛素受体在膀胱失神经支配后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大鼠破坏脊髓圆锥,对照组大鼠行假手术.两组分别于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处死,取膀胱组织.进行湿重测量和胰岛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膀胱湿重.对照组大鼠分别为(0.089±0.022)g、(0.094±0.038)g、(0.106±0.112)g和(0.102±0.048)g,实验组大鼠分别为(0.092±0.026)g、(0.110±0.034)g、(0.538±0.098)g和(1.528±0.462)g,术后1d、1周时的膀胱湿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膀胱湿重.实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膀胱组织中胰岛素受体阳性率.实验组分别为60%、100%、100%和80%(其中强阳性率为55%),对照组分别为20%、40%、40%和0%(无强阳性例数),实验组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组织失神经支配后胰岛素受体表达显著上升.恢复胰岛素受体功能可能是防止失神经支配后膀胱组织结构发生不可逆退变的有效方法。
- 于荣华侯春林赵建国林浩东宗海洋林耀发
- 关键词:脊髓圆锥胰岛素受体膀胱失神经支配
-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Spastin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 目的 观察内源性 Spastin 蛋白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周围神经 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取成年雄性 SD 大鼠 36 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假手术对照组(n=6),实验组...
- 林耀发宗海洋胡显腾于荣华邵弯弯侯春林林浩东
- 关键词:SPASTIN坐骨神经神经损伤神经再生
- 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大脑排尿功能区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大脑排尿功能区结构变化和Bcl-2的表达情况,探讨大脑排尿功能区退变的可能因素。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6)。实验组将大鼠L4以下脊神经切断制作脊髓圆锥损伤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大鼠手术全部成功,术后3、5个月分别死亡1只大鼠,原因可能是肾功能衰竭及尿路感染。实验组于术后1 d、1周以及1、3、6个月分别处死6、6、6、5、5只大鼠,对照组相同时间点各处死1只大鼠,取脑桥被盖背外侧部组织,行HE染色和Bcl-2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观察。结果 HE染色示,术后1 d,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区别,神经元细胞密集,排列整齐,核仁清楚;1周,实验组可见神经元细胞周围间隙稍增宽;1个月,实验组部分神经元出现细胞核固缩;3、6个月,实验组细胞核固缩的细胞越来越多,甚至部分细胞出现核消失。Bcl-2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示,对照组Bcl-2表达呈弱阳性。实验组术后1 d即出现Bcl-2阳性表达,术后7 d Bcl-2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达高峰,术后1、3、6个月Bcl-2阳性表达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大鼠脊髓圆锥损伤后大脑排尿中枢出现组织退变、细胞坏死,Bcl-2表达升高可能与组织修复、大脑功能重塑有关。
- 于荣华于荣华侯春林林浩东赵建国宗海洋
- 关键词:脊髓损伤脑桥BCL-2
-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Spastin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观察内源性Spastin蛋白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假手术对照组(n=6),实验组建立坐骨神经挤压损伤模型,对照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实验组分别于术后1、3、7、14、28 d(n=6),假手术组于术后7 d取大鼠坐骨神经相应节段的L4~6脊髓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pastin m 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Spastin蛋白表达;并取损伤远端5 mm处神经组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远端轴突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两组大鼠L4~6节段脊髓组织中Spastin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实验组Spastin蛋白和基因表达量呈先下降后逐渐上升的趋势,于术后7 d降至最低,28 d时达初始水平。其中实验组术后3、7、14 d Spastin蛋白和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术后1、28 d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7、14 d Spastin蛋白和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术后1 d和28 d(P<0.05),术后1 d和28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术后1、3、7 d,坐骨神经损伤远端髓鞘严重破坏;术后14 d雪旺细胞增生;术后28 d可见大量有髓神经纤维,接近正常形态。结论内源性Spastin蛋白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出现了表达变化,提示Spastin可能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 林耀发宗海洋胡显腾于荣华邵弯弯侯春林林浩东
- 关键词:SPASTIN坐骨神经神经损伤神经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