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威

作品数:13 被引量:135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土壤
  • 5篇小麦
  • 4篇导水率
  • 4篇旱塬
  • 4篇饱和导水率
  • 3篇水分
  • 3篇年型
  • 3篇小麦产量
  • 3篇降水年型
  • 3篇耕作
  • 3篇不同降水年型
  • 2篇氮淋溶
  • 2篇冬小麦
  • 2篇玉米
  • 2篇施肥
  • 2篇土壤紧实
  • 2篇土壤紧实度
  • 2篇土壤理化
  • 2篇土壤理化性
  • 2篇土壤理化性质

机构

  • 1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陕西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3篇付威
  • 10篇郝明德
  • 9篇樊军
  • 5篇赵晶
  • 3篇牛育华
  • 3篇胡雨彤
  • 3篇王哲
  • 1篇张佳宝
  • 1篇马东豪
  • 1篇赵旭
  • 1篇贾浩民
  • 1篇常彦荣

传媒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降水年型下长期施肥的小麦产量效应被引量:11
2018年
合理施用氮磷化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用二元二次回归方程探讨不同降水年型下的氮磷优化用量,为黄土旱塬小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小麦最高产量所需要的氮磷肥用量不同,平水年小麦最高产量4229 kg·hm^(-2)时的氮用量为172kg·hm^(-2)、磷用量164 kg·hm^(-2);丰水年最高产量4896 kg·hm^(-2)时,施氮量较平水年多2%,为175 kg·hm^(-2),施磷量较平水年少约1%,为162 kg·hm^(-2);干旱年施氮磷量较平水年少约16%和5%,当施氮磷量超出这个用量时,小麦产量开始呈下降趋势.不同降水年型最佳经济施肥量不同,平水年最佳经济施氮量为161 kg·hm^(-2)、施磷量为151 kg·hm^(-2);而干旱年的最佳氮、磷量为135、143 kg·hm^(-2);丰水年最佳经济氮、磷量分别较平水年多约3%和1%,为167、153kg·hm^(-2).最佳经济氮磷施用量比最高产量氮磷施用量低6%~8%.实际生产中建议氮磷减少10%的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李晓州郝明德赵晶王哲付威刘增照
关键词:不同降水年型最佳经济施肥量
氮磷钾肥配合生育期地膜半覆盖是提高黄土旱塬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和冬小麦产量的适宜措施
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施肥等措施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为保持土壤适度生产力,选择适合黄土塬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增产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通过设在渭北旱塬的多年田间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空白对照、施氮磷肥、施...
付威樊军胡雨彤赵晶郝明德
关键词:黄土旱塬土壤紧实度饱和导水率
不同管理措施对黄土塬区农田土壤水分调控和硝态氮淋溶累积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研究黄土区旱作农田不同施肥和覆盖处理对土壤水分与硝态氮淋溶的影响,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为选取适宜于该区可持续生产的农田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渭北旱塬定位试验中不施肥对照、施氮磷化肥、氮磷化肥配施钾肥、氮磷化肥配施生物炭、氮磷化肥与休闲期地膜全覆盖、氮磷化肥与生育期地膜全覆盖和氮磷化肥与全年地膜全覆盖共7个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连续耕作冬小麦15年后收获期剖面硝态氮累积和生长季内土壤剖面水分变化状况。【结果】与对照相比,施氮磷化肥处理显著增加了硝态氮在0—300 cm土层中的累积,累积量是对照的6.1倍。与施氮磷化肥相比,在氮磷化肥基础上生育期地膜全覆盖、配施生物炭、配施钾肥和全年地膜全覆盖处理显著减少了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减少了78.7%、73.2%、66.0%和59.7%,氮磷化肥与休闲期地膜全覆盖土壤硝态氮含量较施氮磷化肥处理虽无显著差异,但硝态氮累积量也减少19.2%。与对照相比,施氮磷化肥处理对0—300 cm土层水分补给和消耗量无显著影响。与施氮磷化肥相比,氮磷化肥基础上配施钾肥和生物炭对土壤水分补给和消耗量也无显著影响,而施氮磷化肥基础上的休闲期地膜全覆盖、生育期地膜全覆盖和全年地膜全覆盖显著增加土壤水分补给量,其中只有氮磷化肥与休闲期地膜全覆盖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水分消耗量。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受土壤水分运移影响,其在土壤中的累积量随着水分补给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水分运移能显著影响硝态氮在土壤剖面的分布,其结果是氮磷化肥与生育期地膜全覆盖和氮磷化肥配施生物炭处理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氮磷化肥配施钾肥和氮磷化肥与全年地膜全覆盖处理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100 cm土层,而施氮磷化肥和氮�
胡锦昇樊军付威郝明德
关键词:黄土塬区硝态氮水分运移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旱地春玉米土壤水分和硝态氮淋溶累积的影响被引量:23
2019年
通过渭北旱塬春玉米15年定位试验,研究6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即传统翻耕(CT)、免耕(NT)、免耕配施生物炭(NB)、免耕秸秆覆盖(NS)、免耕地膜覆盖(NF)和免耕秸秆地膜覆盖(NSF)对土壤水分与硝态氮淋溶的影响,探索适宜于该区可持续发展的农田管理措施.结果表明:与NT相比,第一次水分补给时期0~100 cm土层,CT处理水分补给量无显著差异,NS、NB、NSF和NF处理显著降低;在100~300 cm土层,NS、NB、NF和NSF处理显著增加了水分补给量,CT显著低于NT处理.第二次水分补给时期,水分补给主要集中在0~100 cm土层,且各处理与NT水分补给量无显著差异.水分消耗时期,各处理与NT处理在0~100 cm土层消耗量无显著差异,NF和NSF在100~300 cm土层水分消耗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33.9%和59.9%.在0~200 cm土层,与NT相比,CT处理显著增加了硝态氮累积量,是NT的2.2倍,NS、NB、NF和NSF处理显著减少了硝态氮累积量,分别减少了44.6%、61.5%、69.2%和69.8%;而在200~300 cm土层,NS处理显著增加了硝态氮累积量,CT与NT处理无显著差异,NB、NF和NSF处理显著减少.土壤水分运动能显著影响硝态氮在土壤剖面的分布,NB、NF和NSF处理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NS主要分布在0~100 cm和200~300 cm土层,而NT和CT处理硝态氮在整个剖面大量分布,其中NS、NT和CT处理出现两个硝态氮累积峰.不同农田管理措施通过对水分的调控减少硝态氮淋溶,进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其中免耕基础上秸秆地膜覆盖能有效调控土壤水分运动和减少硝态氮淋溶累积,是旱塬区改善农田水肥状况,增加作物产量的可行措施.
胡锦昇樊军付威王欢郝明德
关键词:硝态氮水分运动免耕秸秆覆盖
施肥和地膜覆盖对黄土旱塬土壤理化性质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施肥等措施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为保持土壤适度生产力,选择适合黄土塬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增产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设在渭北旱塬的多年田间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空白对照、施氮磷肥、施氮磷钾肥、氮磷肥加生物炭、氮磷肥加生育期地膜半覆盖和氮磷肥加夏闲期地膜半覆盖共 6 个处理,所有处理均在冬小麦收获后和播种前进行翻耕。分析了不同处理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冬小麦产量及农艺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施氮磷肥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饱和导水率,降低耕层土壤紧实度,显著增加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降雨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等养分的含量,连续三年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均在一倍左右。与氮磷肥处理相比,增施钾肥处理增加了冬小麦拔节期耕层土壤紧实度,却显著降低了收获期土壤容重、增加了总孔隙度,并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耕层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使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连续三年冬小麦平均产量达 4500 kg/hm^2;增施生物炭处理耕层土壤容重降至最低为 1.16g/cm^3,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导致饱和导水率最大为 0.049 cm/min,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耕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的含量有一定增加,冬小麦的产量有所提升;施氮磷肥基础上的生育期地膜半覆盖与夏闲期地膜半覆盖,均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加了土壤紧实度,提高了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耕层土壤中有机质、铵态氮、速效钾的含量有所增加,全磷含量降低,土壤 pH 下降,除去受灾年份,冬小麦平均产量在 4700~4800 kg/hm^2 之间。【结论】与对照相比,长期施用氮磷化肥显著提高冬小麦的
付威樊军胡雨彤赵晶郝明德
关键词:黄土旱塬土壤紧实度饱和导水率水分利用效率
添加外源有机物料和黏土矿物对菠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快速提高粗质地贫瘠土壤的有机质量,增强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提升与维持土壤肥力。【方法】选择菠菜作为供试作物,试验设8个处理,包括对照(H0)、木本泥炭(HW)、生物炭(HB)、褐煤(HC)、腐植酸(HH)、木本泥炭+膨润土(HWb)、木本泥炭+伊利石(HWa)和木本泥炭+高岭石(HWg)。探究在粗质地黄绵土中添加不同外源有机物料和黏土矿物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与H0处理相比,单施外源有机物料的HW、HB、HC处理和HH处理对菠菜生长、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有改善作用,HB处理收获期菠菜净光合速率、株高、叶面积和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1.5%、23.5%、69.5%和70.9%,收获期土壤有机质量和全氮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36.2%和20.7%;HH处理收获期土壤pH值显著降低了16.8%,菠菜产量仅提高4.7%。与HW处理相比,添加黏土矿物的HWb、HWa、HWg处理菠菜产量分别提高了22.7%、9.0%、9.0%,土壤有机质量分别增加了33.5%、2.4%和27.0%。【结论】在单施有机物料的处理中,添加生物炭对粗质地土壤培肥效果最好;在添加黏土矿物的处理中,木本泥炭添施2∶1型胀缩性黏土矿物膨润土对菠菜的生长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并且可显著提高粗质地土壤肥力水平,稳定土壤碳库,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刘萌樊军付威付威苟国花牛育华
关键词:菠菜
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土壤快速培肥效应被引量:14
2019年
为了在黄土区新垦土地上快速有效地构建优质耕作层,缓解黄土高原耕地数量和质量退化问题。该研究以一次性工程化措施快速构建优质耕作层为目标,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完成的沟道新构造土地为研究区域,利用3a连续的田间定位试验,探索以木本泥炭、生物炭等为主的外源有机物质,配合腐熟秸秆和化肥等措施,研究不同耕作层构建模式下对黄土区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木本泥炭,配合腐熟秸秆,辅以生物激发调节剂处理下可快速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易氧化碳等养分含量,增加土壤团聚体数量及稳定性,维持较高的土壤养分含量,且不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风险,最终增加玉米籽粒产量,2016-2018年连续3a较对照分别增产17.5%、28.6%、1.0%。耕层土壤物理、化学等性质得以显著改善,土地生产力显著提升。因此,木本泥炭+生物激发调节剂+腐熟秸秆+化肥是黄土区一次性工程化快速构建优质耕作层的最佳施用模式。
付威雍晨旭马东豪马东豪樊军张佳宝冯小龙魏润哲刘霄飞王光东谭钧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黄土高原耕作层
不同降水年型下长期施肥旱地小麦产量效应被引量:16
2017年
以黄土高原30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基础,依据降水将生育年划分为干旱年、平水年和丰水年,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肥料贡献率和降水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连续种植30年中,氮磷配施和氦磷钾配施下小麦产量、肥料贡献率和降水利用率显著高于不施肥和单施肥处理,氮磷钾配施下小麦产量、肥料贡献率和降水利用率分别达到3480 kg·hm^(-2)、61.45 kg·kg^(-1)、6.13 kg·mm^(-1)·hm^(-2);不同降水年型下,丰水年小麦产量、肥料贡献率和降水利用率相对较高;使用逐步回归分析可知,不同降水年型下小麦产量主要受氮磷肥施用量、休闲期降水和越冬期降水影响.黄土旱塬可以通过提高氮磷用量同时适当施用钾肥,以及在休闲期做好蓄水保墒工作来提高小麦产量.
胡雨彤郝明德王哲付威
关键词:小麦产量降水年型降水利用率
传统耕作结合秸秆地膜双元覆盖是提高渭北旱塬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有效措施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雨养农业作物持续增产的关键因素是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长期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黄土塬区可持续的农田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位于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始于2003年。设有4个传统耕作和4个免耕处理,具体为传统耕作(CT)、传统耕作+地膜覆盖(CP)、传统耕作+秸秆覆盖(CS)、传统耕作+地膜+秸秆覆盖(CPS)、免耕(NT)、免耕+地膜覆盖(NP)、免耕+秸秆覆盖(NS)、免耕+地膜+秸秆覆盖(NPS)。调查分析了2007—2016年玉米产量和玉米养分吸收特性。【结果】4个传统耕作处理中,CP处理玉米籽粒平均产量比CT处理提高了24.4%,氮素和钾素养分利用效率最高;CS处理玉米平均生物产量比CT处理提高了39.4%,玉米茎秆养分吸收量最高,特别是总吸钾量提高了101.7%;CPS处理籽粒平均产量最高(9381.6 kg/hm^(2)),总吸氮量和吸磷量分别比CT处理提高了63.2%和123.7%。4个免耕处理中,NP处理籽粒平均产量比NT处理提高了25.8%,NS处理比NT处理降低了3.9%;CPS处理平均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植株总吸氮量和总吸磷量最高。相同覆盖处理下,传统耕作的平均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氮磷总吸收量均高于免耕。平水年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最好(27.0%~37.4%),干旱年秸秆覆盖增产效果最好(3.5%~8.5%),丰水年则以地膜秸秆双元覆盖增产效果最大(31.6%~38.1%)。【结论】黄土高原旱地条件下,传统耕作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好于免耕。采用传统耕作结合地膜秸秆双元覆盖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增加了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量,在不同气候年份下对玉米增产效果均较好,且年际间变异幅度较小,是渭北旱塬增加玉米养分吸收,提高籽粒产量的最佳田间管理措施。
赵晶刘萌付威付威牛育华
关键词:免耕春玉米养分吸收渭北旱塬
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地土壤水气传输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土壤侵蚀是东北黑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气传输性质的差异,可以为黑土区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东北黑土区典型的3种土地利用方式(农地、林地、撂荒地)进行0~5 cm土层原位土壤饱和导水率、导气率和相对气体扩散率的测定,探讨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气传输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侵蚀程度农地之间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土壤水气传输性质差异显著。重度侵蚀农地容重显著高于其他样地,未侵蚀农地容重显著低于其他样地。与未侵蚀农地相比,轻度、中度和重度侵蚀农地容重分别增加12.7%、17.6%和39.2%,饱和导水率分别降低84.4%、53.7%和12.7%,导气率分别降低94.6%、64.4%和14.0%,相对气体扩散率分别降低91.3%、82.6%和4.3%。松林地饱和导水率、导气率和相对气体扩散率较未侵蚀农地分别降低86.5%、83.0%和91.3%。沙棘林地饱和导水率、导气率和相对气体扩散率较未侵蚀农地分别降低51.7%、45.6%和82.6%,撂荒地饱和导水率、导气率和相对气体扩散率较未侵蚀农地分别降低16.2%、1.4%和73.9%。可以利用测得的土壤导气率、相对气体扩散率估算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黑土地土壤水气传输特性。
赵旭樊军付威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饱和导水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