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
-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西安工业大学校长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从“现实”的哲学内涵分析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价被引量:2
- 2016年
- 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价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重大问题,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和'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引发后世不少争论。本文从'现实'的哲学内涵出发,重新认识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价,认为恩格斯之所以极力颂誉巴尔扎克是因为巴尔扎克是欧洲众多作家中为数不多的真正把握住了'现实'之哲学内涵的文学家,他能看到'现实性',也即是能看到历史在其展开过程中的'必然性',这种对于'现实'的把握使得巴尔扎克能克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客观而公正地对待历史现实,这样一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就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断言的人类社会形态演进中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暗中契合,在'现实'这一点上,文学与哲学遥相呼应。恩格斯借对巴尔扎克的评价为现实主义作家树立了标杆,他呼唤能够把握'现实'的伟大作家的出现,书写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史、金钱异化被克服的历程乃至资产阶级被无产阶级所取代的必然性。
- 陈祥波徐振
- 关键词:恩格斯巴尔扎克哲学内涵
- 教学过程中文学经典深入人心的四种路径被引量:1
- 2018年
- 当前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讲授文学史、概论原理等代替解读经典的现象。不读原典在文学史乃至文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实为当前中文学科教育的重大弊端之一,这已经引发了教学中的一系列困境。研读经典是教与学的正确途径,但进入经典也非一蹴而就。论者以为可以考虑从四种途径切入:第一,利用读图时代的优势,重视图像叙事的引入功能;第二,面对浩如烟海的典册文本,重视经典文本原典选辑的基础功能;第三,重视经典评论的阐释功能;第四,重视历史哲学材料的辅助功能。
- 徐振
- 关键词:图像叙事
- 政治哲学与诗学的“和鸣”——兼论《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政治审美
- 2019年
-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思想内涵上存在连续性。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之上,毛泽东开创的'文武战线'沉淀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哲学,而习近平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即这种政治哲学在文艺上的体现,实现了政治哲学与诗学的再次'和鸣'。政治哲学与诗学相互应和的合理性在于诗学自身具备的政治审美属性和其无意识与现代意识形态的共谋。文化领导权的提出则是这种共谋的直接体现。
- 徐振陈丛兰
- 关键词:诗学文化领导权
- 从“现实”的哲学内涵分析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价
- 2017年
- 恩斯对巴尔扎克的评价以1888年恩格斯写给玛格丽特 哈克奈斯的一封书信最为集中,书信中写道:“这样,巴尔扎克就不得不违背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他在当时唯一能找到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之一,是老巴尔扎克最大的特点之一。”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文学价值判断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基调。
- 陈祥波徐振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巴尔扎克哲学内涵现实主义政治偏见
- 伊芙·塞奇威克的性别批评理论关键词:同性社会交际被引量:1
- 2018年
- 同性社会交际作为社会学中的概念,本义指向的是相同性别人群的社会关系,其中男性群体所形成的"男性纽带"关系对社会合作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种纽带关系被认为是人类进化的必然。部分人类学家认为在男权社会中,男性将女性进行了"物化"处理,女性因此成为男性之间交易的物品。塞奇威克在吸纳上述理论资源的同时将同性社会交际纳入其理论建构之中,考察了男性同性社会交际之中的欲望关系,这种欲望被塞奇威克视为是男性社会的驱动力,也是男性的行为动机、身份和情感的终极源头和真相。塞奇维克将同性社会交际欲望引入经典文学批评,其所揭示的同性社会交际欲望在西方文学中几乎是随处可见,塞奇威克的批评颠覆了对大量爱情文本的传统阐释,改变了读者阅读习惯中的惯性思维。
- 徐振
- 关键词:性别批评
- “济金根论战”与托马斯·闵采尔的关系
- 2017年
- 马克思和恩格斯与斐迪南·拉萨尔围绕着《济金根》的论战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双方政治理念的一次交锋。拉萨尔在剧本中将济金根塑造成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期望的却是通过戏剧来表现1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的伟大和真正的革命领袖托马斯·闵采尔,恩格斯看到了闵采尔的政治理论远远超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他的政治纲领已经接近共产主义。故此双方争论的焦点隐含着谁才是真正的革命领袖。《济金根》所构想的悲剧性冲突影射1848年的革命运动。拉萨尔通过《济金根》传达'革命冲突'具有重复性和必然性,1848年的革命不过是重复了《济金根》中的冲突,故此其失败也是必然的。恩格斯批评了拉萨尔的悲剧观,在不否认济金根和胡登的目的是解放农民的假设前提下,提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的悲剧观。
- 徐振敬晓庆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