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保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语言
  • 5篇语言学
  • 5篇功能语言学
  • 3篇语篇
  • 3篇外语
  • 3篇系统功能语言
  • 3篇系统功能语言...
  • 3篇教学
  • 2篇语法
  • 2篇语篇分析
  • 2篇可视化
  • 2篇可视化分析
  • 2篇课程
  • 2篇教学模式
  • 2篇教学模式探索
  • 2篇翻译
  • 2篇纯理功能
  • 1篇独立型
  • 1篇新马克思主义
  • 1篇学生教育

机构

  • 23篇重庆科技学院
  • 4篇西南大学
  • 3篇广西科技大学
  • 2篇长江师范学院
  • 2篇四川外国语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4篇董保华
  • 3篇陈崇国
  • 3篇赵应吉
  • 3篇罗迪江
  • 2篇全冬
  • 1篇任大玲
  • 1篇杨炳钧
  • 1篇秦川
  • 1篇刘寅齐
  • 1篇周永胜
  • 1篇石明明
  • 1篇白连弟
  • 1篇郑玮
  • 1篇何远秀

传媒

  • 7篇重庆科技学院...
  • 6篇外国语文
  • 1篇外语学刊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外语教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中国外语
  • 1篇湖北教育学院...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超语言学观被引量:2
2015年
巴赫金的超语言学因对哥本哈根学派和布拉格学派产生过重大影响,从而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具有间接的学理继承关系。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学理继承关系的梳理,发现超语言学观主要反映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论、评价论、语义发生论及信息交换论等方面。超语言学观之所以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有所反映与表现,主要在于两者都传承了人类学和文化学的研究传统,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研究语言,二者都对本体和跨语言本体的超语言领域进行研究。
何远秀董保华
关键词:超语言学语言符号观系统功能语言学
英语独立型形式标记的隐性纯理功能研究
独立型形式标记,指的是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SFL)框架厘定的归属“词”这一级阶,且能独立进行功能切分的语言成分,在英语中主要体现为代用 it和存在there这两个成分。一直以来,独立型形式标记受传统语法所谓语法填充作用这...
董保华
关键词:英语语篇分析
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的语用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冲突性网评倘若处置不当往往会引发负面网络舆情,但这一现象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本文以“大学生起诉上海迪士尼”的新闻报道引发的冲突性网评为语料,以立场三角和语用离情为理论基础,构建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的语用诠释框架,据此研究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现象,从立场焦点、立场表述的语言/语用手段、立场表述引发的离情效应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不恰当的立场表述可能引发双方或多方的冲突回应,造成情感或心理方面的离异,产生离情效应,破坏网络人际关系。因此,需引导网民发表网络新闻评论时坚持“和谐取向”,避免使用冒犯性言语手段表述立场,构建文明、和谐的网评环境。
陈崇国董保华
关键词:语言手段
韩礼德语言研究取向之哲学溯源——《韩礼德的新马克思主义语言研究取向》评介被引量:1
2019年
《韩礼德的新马克思主义语言研究取向》全面深入地阐述了韩礼德对新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新的学术增长点,更为读者深入了解与认识韩礼德的语言观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从3个方面对该书内容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书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
董保华石明明
功能语法视角下主语研究的症结及其消解
2020年
功能语法视角下的主语探讨体现为识别标准和界定标准的统一,但这些标准在形式标记类主语气象"it"和存在"there"上只得到部分体现,导致主语问题争议不断。本文对功能语法视角下的主语进行重新审视,进而厘清主语争议的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之道便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功能语法视角下主语研究的主要症结在于受制于亚氏经典范畴思想的谓词逻辑观,具体体现在谓词逻辑的变化性、概括性以及关联性三大方面,从而无法观照形式标记类主语这类理应属于主语范畴的边缘成员。基于原型范畴观思想,将通过附加问句识别的主语从主语选择序列或格角色层级角度重新界定为跨越典型性主语和非典型性主语的渐变群,可实现形式标记类主语在识别标准和界定标准上的统一。
董保华张玉波
关键词:功能语法主语
基于语言符号学理论探索构建语篇连贯统一框架
2010年
语篇连贯因其自身的复杂性,目前尚无对其阐释的系统标准和方法。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其展开研究,但很少涉及构建语篇连贯统一框架问题。以Hjelmslev语言符号学理论为背景,尝试构建语篇连贯统一框架,并将其应用于综合语篇分析,以期为语篇连贯研究提供统一解释。
董保华
关键词:语篇连贯
存在句中“there”的概念纯理功能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前研究在否认存在"there"具有概念功能的同时又在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分析中将其作为预设对象,这种功能解释上的失洽不仅无法合理解释存在"there"的纯理功能,且有损SFL理论的整体解释力。鉴于此,从"there"具有概念功能的理据、存在句的及物性过程类型以及"there"的概念功能角色等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厘定"there"的概念功能,进而对其纯理功能做出合理解释。研究表明,作为小句功能强制成分的"there",参与经验构建从而必然继承小句的概念功能并具有经验语法理据。存在"there"受语法化影响被重新分析,与小句中的NP构成关系过程以实现对经验关系的识解与构建,存在"there"小句可视为关系过程。存在"there"缺乏归属型关系过程特有的外在"施事",可视为Whorf(1956)所谓的隐性范畴,其概念功能可分析为"隐性载体"。对存在"there"概念功能的分析一方面凸显存在"there"的经验识解与构建作用,进而消解其功能解释上的失洽;另一方面有力证明SFL有关"语言形式获得功能解释"的理论假设。
董保华全冬朱晓云
语言适应论的意义诠释被引量:9
2013年
语言适应论作为一种新的语用学思维方式,它的本体论意义是把"选择与适应"的概念提升到语言使用与语言适应论的核心地位;语用学意义在于将"变异性、商讨性、适应性"视为分析语言使用的统一体;认识论意义在于吸收"有限理性"思想、博弈论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相关思想。
罗迪江董保华
关键词:本体论认识论
功能语篇分析研究的国际热点和演进路径(2010—2019)被引量:5
2021年
近年来,功能语篇分析在适用语言学理论框架下已开始从其最初用于评估语篇是否符合交际情景这一目的,俨然成为以实现社会责任为最终目的的语篇分析普适模式。梳理近十年国际功能语篇分析研究,厘清该领域研究热点和演进路径便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功能语篇分析研究呈上升趋势,刊发载体涵盖面广,体现出显著的适用性特征。除传统研究重镇外,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和中国香港理工大学等新兴研究团队正在形成。研究热点宏观上主要表现为语言政策、身份构建、文化认同等;微观上关注识读能力、多语学习者、失语症患者等语篇问题,且体现中国元素的研究正成为一大热点。功能语篇分析研究实现了评估路径到批评路径的拓展和语言符号到非语言符号的多模态跨越,体现出强大的适用性和社会责任担当。
董保华陈崇国赵应吉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演进路径
A Matching Model-Based Approach to Metaphor Transfer in SLA
2014年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metaphor transfer amo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and focused on Ll's 75 Chinese EFL students from Sichuan role in the acquisition of L2 metaphor. The study proposes a new cross-language matching model between metaphorical concepts and their linguistic forms. Using a multiple choice metaphor test administered to a group of graduate English majors and a group of undergraduate non-English major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ross-language matching model between the conceptual basis and its linguistic form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L2 metaphor comprehension, and that such influences will dwindle with the accretion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Although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b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2 metaphorically conceptual system, the study takes several steps towar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etaphor transfer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董保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