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师炜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荧光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内固定
  • 2篇脊髓
  • 2篇脊髓肿瘤
  • 2篇脊柱
  • 1篇导航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外科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荧光造影
  • 1篇造影
  • 1篇置钉
  • 1篇置钉技术
  • 1篇治疗三叉神经...
  • 1篇中黄
  • 1篇三叉神经
  • 1篇三叉神经痛
  • 1篇神经导航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师炜
  • 5篇郭毅
  • 4篇王贵怀
  • 4篇孙振兴
  • 4篇王劲
  • 3篇杨学军
  • 3篇张培海
  • 2篇董生
  • 1篇任远
  • 1篇于圣平
  • 1篇林雨
  • 1篇苏伟
  • 1篇郭毅
  • 1篇王劲
  • 1篇姚晶晶
  • 1篇杨峰
  • 1篇陈朋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T和MRI融合引导下机器人辅助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1例
2022年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疾病[1]。1983年Mullan和Lichtor最早报道了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够快速缓解疼痛、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2]。之后的临床研究表明,球囊导管在Meckel腔内的位置能够影响治疗效果[1]。近年出现的机器人技术使球囊压迫手术更加精准。但应用MRI确定Meckel腔并结合机器人技术辅助的个体化球囊压迫手术未见文献报道。
董生齐华文张晓磊任远郭毅师炜王劲杨学军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疼痛性疾病球囊压迫MECKEL腔机器人辅助缓解疼痛
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病人均在置钉结束后行O形臂系统3D扫描,按照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估置钉的准确性。结果 7例病人在O形臂导航辅助下共置入29枚椎弓根螺钉,其中Gertzbein-Robbins分级A级23枚(79.31%),B级4枚(13.79%),C级1枚(3.45%),E级1枚(3.45%)。手术共置入29枚克氏针,其中1枚(3.45%)突破椎体前缘。术中无关节突关节受到破坏。1例出现置钉相关神经并发症行再次手术调整椎弓根螺钉。随访(8.29±2.43)个月,无钉棒置入后相关并发症。结论 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荆林凯孙振兴郭毅乌优图师炜张培海张会芳王国琴王劲王贵怀
关键词:脊柱导航
脊髓室管膜瘤患者术中黄荧光技术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脊髓室管膜瘤患者术中黄荧光技术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术中应用黄荧光显影技术确定肿瘤边界的脊髓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6例.于麻醉前30 min静脉内注射荧光素钠(3~4 mg/kg),在传统白光模式和黄荧光模式下交替显影并切除肿瘤.术后3个月观察肿瘤的切除情况及脊髓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行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评估.结果 5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率为100.0%.其中肿瘤荧光显影明显者47例(术前均为MRI增强),在荧光模式辅助下切除肿瘤;荧光不显影或显影不明显者9例(2例术前MRI增强不明显;7例发生肿瘤卒中,MRI增强不均匀),在白光模式下切除肿瘤.与术后7d及1个月比较,术后3个月感觉、运动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3.0% (44/53)和82.4%(42/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尿、便改善比例为8/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例中,术后3个月McCormick脊髓功能评级Ⅰ~Ⅳ级者分别占57.2%(32例)、21.4%(12例)、14.3%(8例)、7.1%(4例),与术前的3.6%(2例)、55.3%(31例)、25.0%(14例)、16.1%(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Ⅰ、Ⅱ级者疗效好,Ⅲ、Ⅳ级者疗效差.术后3个月MRI检查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 脊髓室管膜瘤术中辅助黄荧光技术有助于全切除肿瘤.
孙振兴王贵怀王劲郭毅苏伟陈朋董生杨峰张培海师炜
关键词:脊髓肿瘤室管膜瘤神经外科手术
脑胶质瘤基于物理机制的新型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目前,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尽管在手术技术、放疗方法和化疗药物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脑胶质瘤的预后仍不理想。随着医学与理工学科的交叉融合,不仅传统放疗技术获得了革新,电、光、声、热等各种基于物理机制的新型治疗技术的不断出现,为脑胶质瘤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我们对脑胶质瘤基于物理机制的新型治疗进展进行总结,重点探讨已有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的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技术手段。
林雨于圣平师炜杨学军
关键词:脑胶质瘤物理治疗
O型臂3D导航辅助置钉技术在脊髓脊柱肿瘤术中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O型臂(O-arm)导航辅助置钉技术对于脊髓脊柱肿瘤术中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29例脊髓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采用O-arm导航辅助置钉(A组),8例采用徒手置钉(B组)。29例患者均在置钉后行O-arm系统3D扫描,根据Gertzbein-Robbins的方法评估置钉的准确性。所有患者均行临床随访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射线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内固定置钉的手术时间大于B组[分别为(109.7±59.9)min和(74.5±19.4)min,P=0.025]。A组共置入134枚螺钉,其中A级117枚,B级11枚,C级6枚。B组共置入45枚螺钉,其中A级34枚,B级4枚,C级6枚,D级1枚。两组置钉准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分别为95.5%和84.4%,χ2=4.604,P=0.032)。两组无一例出现置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7.3±5.4)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脊柱畸形及钉棒相关的并发症。结论O-arm导航系统可明显提高脊髓脊柱肿瘤患者术中脊柱内固定置钉的准确性,从而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荆林凯孙振兴郭毅乌优图师炜张培海张会芳王国琴王劲王贵怀
关键词:脊髓肿瘤脊柱肿瘤神经导航脊柱内固定
脑桥小脑角听神经瘤和脑膜瘤的碰撞瘤一例
2022年
患者女性,30岁。因颅内及椎管内多发神经纤维瘤切除术后17年,左耳耳鸣伴听力下降2个月,于2018年9月6日入院。患者1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无力,当地医院全脊椎MRI检查(2001年5月23日)显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多发占位,考虑患者无力症状因C5椎管内较大体积占位性病变压迫所致,予以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神经纤维瘤;术后为进一步筛查行头部MRI检查。
师炜王姗姚晶晶郭毅杨学军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2型脑膜瘤
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在神经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作为一种非侵袭性、简便和实用的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多个领域之中。自2003年引入神经血管外科以来,其应用范围逐步拓展。本研究通过系统性回顾,评估在传统应用范围以外,该技术在基于临时阻断、经导管动脉注射吲哚菁绿、经内镜系统采集荧光信号以及定量荧光分析等多个创新领域中方法学的应用进展,进而寻求解决当前传统造影术局限的方法。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将对文献中新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师炜孙振兴王劲王贵怀乌优图荆林凯郭毅
关键词:吲哚菁绿血管造影FLOW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