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仲超 作品数:12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邯郸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菱形与非平行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2024年 为对比分析菱形与非平行空心加压螺钉治疗3种类型(PauwelsⅠ、Ⅱ、Ⅲ)股骨颈骨折在模拟生物载荷下的力学差异。通过使用计算机三维处理软件(Minics、Solideworks、Geomagic)分析临床提供的CT数据进行建模,包括3种类型(PauwelsⅠ、Ⅱ、Ⅲ)及两种不同排列方式的空心加压螺钉模型;导入Ansys进行网格划分、材料赋值,模拟生理载荷,观察最大形变和内固定的等效应力和剪切应力的方法。对于菱形和非平行空心钉模型,在PauwelsⅠ型(20°)骨折中,最大形变0.5602、0.5610 mm,最大等效应力23.68、24.49 MPa,最大剪切应力3.715、4.160 MPa;在PauwelsⅡ型(40°)骨折中,最大形变0.5620、0.5653 mm,最大等效应力24.64、25.32 MPa,最大剪切应力4.540、5.549 MPa;在PauwelsⅢ型(60°)骨折中,最大形变0.5708、0.5723 mm,最大等效应力25.91、26.08 MPa,最大剪切应力6.668、7.089 MPa。可见在同等受力条件下,菱形空心钉模型的形变更小,内固定所承担的等效应力、剪切力更小,应力分布更为平均,更具有力学稳定性。 李志远 南宠 田金辉 江仲超 李晓东 刘炳智 苗洁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有限元 生物力学 多剂量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止血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21年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作为抗纤溶抑制剂可以减少出血现已广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为了观察多剂量静脉联合局部应用TX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接受初次单侧TKA的175例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将患者分为4组,第1组关节囊关闭后关节腔灌注1 g TXA;第2组止血带加压前静脉应用1 g氨甲环酸;第3组止血带加压前、松止血带后静脉各输注1 g TXA;第4组在止血带加压前、松止血带后、第二次剂量后3 min静脉各输注1 g TXA,关节囊关闭后关节腔灌注1 g TXA。比较各组的血红蛋白下降值、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引流量、输血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结果显示:多剂量静脉联合局部组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值、总失血量、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均低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剂量静脉联合局部组术后无输血患者,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研究结果表明,多剂量静脉联合局部应用TXA是安全有效的。 袁宇飞 江仲超 任志鑫 李艳宝 李晓东 刘炳智 苗洁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静脉 引流量 经皮微创定向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定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52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经皮组(n=28)和传统开放组(n=24)。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临床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结果术后微创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开放组有2例患者切口愈合不良,有渗液,后经反复换药,3~4周后愈合。2组病例均无术后神经损伤及螺钉置入失败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2组患者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等术后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恢复(P<0.05),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VAS评分,ODI指数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2组间微创经皮组较传统开放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减少,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佳等优点。 李晓东 李冠军 王琳 步振英 刘镜 李艳宝 苗洁 张存 江仲超关键词:微创 胸腰椎骨折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_(7)棘突开槽式减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22年 颈椎棘突是颈后肌群重要的附着点,在全椎板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极易被破坏。为明确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_(7)棘突开槽式减压在治疗脊髓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了2017年1月—2018年7月8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情况,其中70例获得完整临床随访。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单开门术中采用伸肌附着点重建和保留C_(7)棘突开槽式减压治疗;对照组(33例),行常规单开门椎管成形钛板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改变、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变化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椎板开门角度及脊髓漂移距离上,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在神经功能恢复率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CCI及颈后肌群横截面积上与术前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上述数值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为8.1%(3/37),对照组为21.2%(7/3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_(7)棘突开槽式减压会增加手术时间,但术式的改进可以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减轻颈后肌群萎缩并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江仲超 韩晓辉 袁宇飞 田金辉 李晓东 苗洁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钛板 轴性症状 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 2022年 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将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3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n18)、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n18)。对比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实验组行走功能、疼痛功能、跑步评分、踝关节稳定性、工作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OFAS踝-后足优良率(94.44%,17/18)比对照组(66.67%,12/18)高,P<0.05;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46.05±3.15)d、住院时间(11.58±4.11)d、关节功能恢复时间(50.46±6.59)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理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的效果确切,利于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促进关节愈合,值得推广。 韩晓辉 张茜 江仲超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疗效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后颈椎曲度变化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后颈椎曲度的变化,并探讨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6例,采用Bordon法测量术后颈椎曲度并将其分为A组(0<颈曲值<7 mm)41例、B组(7 mm≤颈曲值≤17 mm)35例。观察两组椎板切除宽度、脊髓后移距离、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JOA评分评价)、轴性症状及C5神经麻痹发生情况。结果A组椎板切除宽度为(19.9±1.5)mm,B组为(20.6±1.7)mm,两组比较,P>0.05;A组脊髓后移距离为(1.8±0.4)mm,B组为(2.7±0.6)mm,两组比较,t=7.792,P<0.01。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但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P均>0.05。A组神经功能恢复率为63.2%±12.8%、B组为64.5%±13.7%,两组比较,P>0.05。术后1个月时,A组轴性症状严重程度高于B组(Z=-2.384,P=0.017)。两组C5神经麻痹率比较,χ^2=0.011,P=0.918。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后超过一半的患者出现颈椎曲度变小,颈椎曲度变小可促使脊髓后移距离变短、轴性症状严重程度加重,而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C5神经麻痹无明显关联。 江仲超 袁宇飞 田金辉 李晓东 苗洁关键词:脊髓减压术 轴性症状 神经麻痹 单开门术中门轴断裂伴椎板移位的处理方式及疗效对比 2022年 针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门轴侧断裂伴移位的问题,对不同门轴处理方式的术后疗效进行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将2013年5月—2018年9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单开门椎管成形钛板固定术治疗的31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中,其中有63例患者术中发生门轴断裂伴椎板移位,根据处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重建组(35例),对椎板进行叠瓦状重建及钛板固定治疗;切除组(28例),将断裂并移位的椎板切除。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相关指标,观察患者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变化及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在手术时间及术出血量上,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颈后肌群横截面积较术前均有明显减小(P<0.05),但重建组横截面积减小程度明显低于切除组(P<0.05)。重建组术后CCI获得较好维持(P>0.05),切除组的CCI较术前出现明显丢失(P<0.05);至末次随访时,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均有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重建组有8.6%的患者出现轴性症状(3/35),切除组为21.3%(6/28),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重建组81.6%(31/38)的断裂门轴获得骨性融合,至术后6个月时,有94.7%(36/38)的断裂门轴获得骨性融合。可见,对于门轴断裂伴椎板移位的患者,采用叠瓦状椎板重建联合钛板固定及切除椎板均不会影响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但椎板重建更有利于颈椎曲度的维持并减轻颈后肌群的萎缩,从而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 田金辉 李志远 江仲超 颜珍珍 李少伟 李晓东 苗洁关键词: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钛板 颈椎曲度 轴性症状 骨水泥椎体强化在骨质疏松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中的应用 2022年 讨论在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椎弓根定内固定骨水泥椎体强化资料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病例时间在2019年9月~2022年2月期间选择,共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6例,仅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研究组(6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骨水泥椎体强化),将2组最终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予以评价。结果 手术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患者达到100.00%(6/6),远远高于对照组66.67%(4/6),差异显著(P<0.05);手术并发症情况,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治疗骨质疏松患者时,可将骨水泥椎体强化的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作为首选方案,相较常规仅内固定治疗来说,治疗效果更理想,术后的不良反应也较少,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值得临床应用。 韩晓辉 张茜 江仲超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水泥 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体压缩性骨折 Pie-crusting松解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术后制动与否对其愈合的影响 2023年 探讨用Pie-crusting技术松解内侧副韧带术后制动与否对内侧韧带愈合的影响。自2016年11月—2018年10月,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患者53例,其中病历号尾数为单数的患者(A组)术后给以膝关节可调支具固定制动;尾数为双数的患者(B组)术后未进行支具固定制动。术后6周做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两组病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愈合情况;膝关节外翻应力X片测量膝关节内侧间隙;比较患者随访时的主观症状,评估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平均随访时间为(28.75±4.028)个月(24~36个月)。术中通过松解内侧副韧带,两组病例均达到内侧理想操作空间,术后6周时组间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内侧间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随访末次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周时MRI显示内侧副韧带均已愈合。应用关节镜处理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时,针对膝关节内侧间室狭窄的病例可选择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以其达到扩大操作空间,改善观察视野的目的,术后膝关节制动与否对内侧副韧带的愈合无影响。 江仲超 韩晓辉 李晓东 苗洁关键词:内侧副韧带 半月板 PVP治疗年龄≥80岁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年龄<80岁与年龄≥80岁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0—2018-09采用PVP治疗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年龄<80岁者81例(老年组),年龄≥80岁者19例(高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并发症情况、术后7 d及6个月疼痛VAS评分及ADL评分。结果 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并发症情况较老年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7天、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可以有效缓解80岁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术后恢复满意。 袁宇飞 任志鑫 李艳宝 江仲超 田金辉 李志远 李冠军 李晓东 刘炳智 李健婓 苗洁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