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戚琳

作品数:20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牙周
  • 3篇牙周膜
  • 2篇蛋白
  • 2篇应力
  • 2篇应力分布
  • 2篇有限元
  • 2篇有限元研究
  • 2篇正畸
  • 2篇下颌
  • 2篇矫治
  • 2篇矫治器
  • 2篇固定矫治
  • 2篇固定矫治器
  • 1篇蛋白免疫印迹
  • 1篇蛋白原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气
  • 1篇毒性
  • 1篇信使

机构

  • 20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辽宁省口腔医...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鞍山市铁东区...
  • 1篇抚顺市中心医...

作者

  • 20篇戚琳
  • 8篇张扬
  • 4篇赵震锦
  • 2篇张丹
  • 2篇冯翠娟
  • 2篇薛楠
  • 2篇王雪
  • 1篇岳瑶
  • 1篇白晓峰
  • 1篇孙伟
  • 1篇侯科佐
  • 1篇张倩
  • 1篇阎秀林
  • 1篇刘云鹏
  • 1篇张霞
  • 1篇战德松
  • 1篇朱静涛
  • 1篇吴琳
  • 1篇张敬东
  • 1篇艾红军

传媒

  • 14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法体外分离培养牙周膜细胞的研究
2019年
目的该研究采用将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培养中经典的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结合起来的联合法进行PDLCs分离培养,旨在寻找一种简单易行的PDLCs培养模式,缩短牙周膜原代细胞培养周期.方法取25颗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完整双尖牙,运用联合法进行牙周膜原代细胞的提取培养,计算成功率.结果采用联合法分离培养可获得PDLCs,所得的PDLCs呈长梭形,符合PDLCs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长势良好,其成功率为40%.结论运用联合法提取培养PDLCs的方法可行,所得细胞形态及长势良好.
戚琳孙佳原玉洁赵迎帆薛楠
关键词:联合法牙周膜细胞原代培养
颌间Ⅲ类牵引对颞下颌关节区应力分布和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建立颞下颌关节-上下颌骨-牙列-矫正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力值的颌间Ⅲ类牵引对颞下颌关节区应力分布和位移的影响。方法:对正常志愿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提取上下颌骨及牙齿数据,利用mimics软件、Geo-magic逆软件、建立颞下颌关节-上下颌骨-牙列-矫正装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ANSYS软件10.0分析分别加载100g,150 g,200 g力值的长(短)颌间Ⅲ类牵引时,髁突各部分的受力及位移情况。结果:当加载颌间Ⅲ类牵引时,颞下颌关节区应力分布情况为髁突受到的拉应力主要集中在前斜面,压应力主要集中在后斜面,且随着力量的不断增加,髁突前斜面受到的拉应力、后斜面受到的压应力都逐渐增加;颞下颌关节区位移情况为髁突出现后上位移,且随着力量增大,位移量也逐渐增加。加载在同一力值时,长颌间Ⅲ类牵引对髁突作用效果强于短颌间Ⅲ类牵引。结论:颌间Ⅲ类牵引时,颞下颌关节区前部收到拉应力,后部受压力,总体位移方向为后上,出现后上方向旋转。
戚琳唐晶华赵震锦张扬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有限元分析
前方牵引联合腭部扩弓对颅面骨缝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建立颅面复合体-牙列的模型,分析上颌前牵引联合腭部扩弓时,其牵引角度的不同对颅面骨缝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Mimics、Geo-magic软件建立颅面复合体-牙列的有限元模型,在进行腭部扩展的同时与尖牙近中处施加1000 g作用力,方向分别与眶耳平面成10°,20°,30°,40°,50°,60°,采用ANSYS 10.0软件分析复合体各骨缝的主应力变化。结果:随着牵引角度的逐渐增大,颧颌缝,颧额缝主应力变化趋势不明显;在20°的牵引角度主应力最小;颧颞缝、蝶上颌缝的主应力基本线性减小;鼻上颌缝的主应力基本线性增大;在40°~50°的牵引角度时,各主应力接近。结论:在伴有腭部扩弓的情况下,不同的牵引角度对颅面骨缝的影响不同,随着牵引角度的增大,上颌骨由前上旋转逐渐变为前下,在40°~50°时,上颌骨旋转不明显。
戚琳唐晶华赵震锦张扬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
压低力对大鼠牙周膜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观察压低力对大鼠牙龈区血流的变化,探讨压低过程中牙周膜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对15只大鼠上颌第一前磨牙施加100g垂直向压入力,另一侧同名牙为对照组,1h后观察结果,采用显微电视记录仪直接观察牙龈区血流,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100g力压低大鼠上颌第一前磨牙1h后,牙周膜微循环发生了明显改变,表现为牙龈基础和峰值血流量明显减少,毛细血管直径变细。结论100g压低力引起的即期反应为牙龈区血流受阻,牙周膜微循环的适应性改变,避免牙周膜受到过大负荷,减轻组织损伤。
戚琳冯翠娟张扬
评价上下颌基骨矢状关系六项指标的对比研究
2008年
目的对六项评价上下颌基骨矢状关系的指标进行对比研究,以对其作出客观评价。方法对东北地区100名成年人正常及64名成人错畸形患者(Ⅱ类33人;Ⅲ类31人)的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进行测量,以SPSS专业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及逐步判别分析。结果得出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及标准差;各项指标之间均有相关性(P<0.05),其中AFBF与FABA、PABA与AppBpp可视为完全相关(r>0.9,P<0.01),除AmmBmm外,其他指标均与反映颅颌部垂直关系的指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各项指标在三组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进行判别分析筛选出PABA、AppBpp及AmmBmm三项指标来综合评价上下颌基骨矢状关系,判断正确率为82.9%,其中AmmBmm的单项判断正确率最高,为77.4%。结论AppBpp、PABA及AmmBmm三项指标综合起来评价上下颌基骨矢状关系比较敏感,判断效率较高。AmmBmm是评价上下颌基骨矢状关系最好的单项指标。
赵震锦戚琳张扬
关键词:头影测量评价指标
不同材料和粘结剂对悬臂梁桥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2009年
冯翠娟孙伟戚琳张扬艾红军
关键词:力学性能粘结剂悬臂梁固定桥
正畸力引起的牙周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变化的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是否发生一定的变化。方法选取Wistar大鼠32只,分别以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施加正畸力后1d、3d、7d和14d牙周组织内TNF-α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正畸力使牙周组织内TNF-αmRNA和蛋白含量均增加,这一含量的变化在1d时即已出现,7d时达到最高峰,之后下降,至14d时含量已降至接近1d时的水平。结论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内TNF-α含量变化明显,并有一定的时相特异性。TNF-α在正畸牙移动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阎秀林孙明哲戚琳朱丽
关键词:正畸学肿瘤坏死因子-Α信使RNA蛋白免疫印迹
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可靠的血样放置时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确定动脉血样采集后得到准确可靠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的标本放置时限。方法选择择期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40例。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后30min,采集桡动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糖、乳酸、电解质测定。检测时点分别为采血后即刻(TO)、采血后15min(T1)、采血后30min(T2)、采血后45min(T3)、采血后60min(T4)、采血后90min(T5)、采血后120min(T6)、采血后180min(T7)和采血后240rain(T8)。结果从T4开始pH和Pa02比T0明显降低,PaC02明显增高,P〈0.05。HC03-、TC02和BE在T7和T8时刻显著降低。Sa02在各时点无明显变化。从T4开始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和乳酸比TO明显增高,P〈0.05。从T4开始血糖比TO明显降低,P〈0.05。Na+浓度略降低,K+浓度略增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2+浓度在各时点无明显差异。结论动脉血采集常温放置45min后血气分析结果仍然准确可靠,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张霞戚琳白晓峰张倩
关键词:血气分析血标本放置时间动脉血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拔牙治疗骨性Ⅱ类双牙弓前突成人患者一例
2021年
患者,女,35岁,汉族。主诉:“嘴突、牙不齐”。无正畸治疗史、拔牙史及外伤史。否认系统性疾病、家族史和不良习惯,全身状况良好。一、临床检查1.颌面检查:正面观左右基本对称,上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微笑时无露龈。侧面观软组织侧貌前突,下颌后缩,颏部发育一般,颏唇沟较深(图1).
王雪戚琳孙佳王晓晴
关键词:成人患者下颌后缩软组织侧貌颏部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含量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 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测定其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及纤溶酶原含量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纤溶酶原活性却下降 (P <0 0 5) ,且各项指标的变化与病情轻重相关。
沈雪莉戚琳张立洁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凝血纤溶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