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静
- 作品数:30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熏制条件对熏马肠感官和质构的影响及其工艺优化被引量:15
- 2013年
- 研究了熏制条件对熏马肠感官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并优化了熏制工艺。采用感官评定和质构分析法,研究了烟熏温度、烟熏时间、熏烟浓度和熏制时的空气湿度对熏马肠的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熏制条件。结果表明:烟熏温度对熏马肠感官品质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空气湿度、熏烟浓度、烟熏时间,最终确定的熏马肠最优熏制条件为:烟熏温度50℃,烟熏时间6h,熏烟浓度80%(s/s),空气湿度50%。此条件下制得的熏马肠具有较好的硬度、咀嚼性、弹性和粘聚性,且具有较佳的外观、色泽、组织状态及滋味和气味,说明该工艺条件是稳定可行的。
- 孔令明李芳苏静徐洁洁杨海燕
- 关键词:感官
- 2021年阿克苏市食源性肉毒中毒知晓率及外环境肉毒梭菌污染状况调查
- 2023年
- 目的了解新疆阿克苏市居民食源性肉毒中毒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当地外环境中肉毒梭菌污染情况,为减少当地食源性肉毒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阿克苏市1个社区的居民,采用问卷星软件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收集问卷;利用公式计算网格间距,将阿克苏市划分8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选取1处采集1份土壤样品,对发生过肉毒中毒事件的单元再采集5份土壤样品;对各农贸市场出售的黄豆及家庭种植的黄豆采样,进行肉毒梭菌检测。结果纳入分析915人,2021年阿克苏市居民食源性肉毒中毒总知晓率为36.4%;不同职业(χ^(2)=12.712)和是否看过宣传知识(χ^(2)=42.151)的居民食源性肉毒中毒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趋势χ^(2)=8.872)及文化程度的增高(趋势χ^(2)=11.212)知晓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岁~组、50岁~组和60岁及以上,高中、本科及以上,看过相关宣传知识均是知晓率的保护因素。共采集土壤样本120份、黄豆样本30份,均未检出肉毒梭菌。结论阿克苏市居民的食源性肉毒中毒知晓率较低;年龄增长、文化程度增高和看过相关宣传知识对知晓率有促进作用。阿克苏市外环境中尚未检测出肉毒梭菌。
- 王庆国杨忠俊苏静李方林羽佳马鑫
- 关键词:肉毒中毒知晓率影响因素
- 响应面法优化马肉的烟熏工艺被引量:8
- 2014年
-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马肉的烟熏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烟熏时间、烟熏温度、烟熏湿度为自变量,以感官评价为响应值,选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构建二次回归方程的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烟熏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当烟熏时间6 h、烟熏温度60℃、烟熏湿度70%时,熏马肉的感官评分最高,色泽最佳,风味最好。
- 苏静杨海燕徐洁洁任雯雯蒋晓峰逄焕明郑玉洁孔令明
- 关键词:马肉烟熏响应面感官
- 新疆43株沙门氏菌耐药性分析及PFGE分型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了解近年来新疆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2015年对收集的43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并运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耐药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43株沙门氏菌属于12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发现32株多重耐药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率达74.42%,耐4种及以上抗生素27株、耐药率为62.79%,耐7种及以上抗生素15株、耐药率为37.50%;43株沙门氏菌呈现出28个不同的基因型别,常见沙门氏菌血清型有较好的成簇现象,相同血清型的基因型比较相近具有同源性,不同血清型的PFGE结果具有多态性。结论新疆沙门氏菌存在高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利用PFGE分子分型方法,能更好地揭示不同来源沙门氏菌菌株之间的亲缘性和基因耐药性关系。
- 于烽刘艳苏静马鑫远雪梅杨勤德
- 关键词:沙门氏菌血清型耐药性分子分型
- 新疆乌鲁木齐市生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情况及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散售生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情况,对分离株分子分型、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等分子特征进行分析。方法2023年4-7月在乌鲁木齐市采集108份散售生牛乳,根据国家标准GB4789.10—2016的方法对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和定量分析,基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108份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2.8%(57/108),定量分析显示59.6%(34/57)的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数≥110 MPN/ml。57株菌中有49株得到15种ST型,其中ST50检出率最高,为19.3%(11/57),ST5405为14.0%(8/57)。57株菌中检测到24个耐药基因,组成14种耐药基因谱,其中norA_1、tet(38)、mgrA、arlR、arlS、sav1866、mepR、mepA等8种耐药基因携带率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整体携带率为28.1%(16/57),其中sec-sell检出率最高,为12.3%(7/57),seb为10.5%(6/57)。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编码基因(tsst-1)和杀白细胞素编码基因(lukF-PV和lukS-PV)的携带率分别为12.3%(7/57)和5.3%(3/57)。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市散售生牛乳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风险,分离菌株均携带多重耐药基因,检测到肠毒素等多种致病性毒力因子。应加强对散售生牛乳的监管,确保质量安全。
- 孟卫卫苏静林羽佳袁永和李方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安全全基因组测序分子特征
- 乌鲁木齐地区市售绿茶中稀土元素含量调查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市售绿茶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以及绿茶中稀土元素含量分布。方法采集62份乌鲁木齐地区市售绿茶,依据《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动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电感耦合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果以稀土氧化物总量计,62份绿茶样品稀土元素总残留量0.001 99~9.120 00 mg/kg,平均含量(1.120 11±0.203 36)mg/kg,其中80.64%(50/62)样品含量在0.100 00~2.000 00 mg/kg之间,6份样品超出《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茶叶中稀土元素限量标准,合格率90.32%(56/62)。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市售绿茶受稀土元素污染的风险不大,但仍需加强定期监测。
- 雒婉霞赵清荣李菁程晓华王庆国苏静杨勤德
- 关键词:绿茶稀土元素
- 一起由食用家庭自制辣椒酱引起肉毒中毒的实验室诊断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对1例疑似肉毒中毒病例的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参照GB 4789.12—2016对病例暴露食品样品(自制辣椒酱、咸菜、芝麻酱、卤猪蹄)和粪便标本进行前处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样品/标本中肉毒毒素基因,通过动物试验进行毒素检测和型别确认,经接种疱肉培养基和TPGYT培养基增菌培养,采用血琼脂平板进行分离、纯化,并做菌种鉴定。结果5份样品/标本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仅在自制辣椒酱样品中检测到A型肉毒毒素基因;通过动物试验进行毒素检测,在自制辣椒酱样品中检测到A型肉毒毒素,其他样品/标本中未检测到肉毒毒素;5份样品/标本中,从自制辣椒酱和卤猪蹄样品中均分离到A型肉毒梭菌。结论该起中毒事件是由食用肉毒梭菌污染的家庭自制辣椒酱引起。
- 孟卫卫李方袁永和田甜林羽佳苏静马鑫
- 关键词:肉毒梭菌肉毒毒素食物中毒
- 熏马肠制作过程中腌制工艺优化被引量:6
- 2013年
- 为优化熏马肠制作过程中的腌制工艺,以改善产品品质,提高腌制效率,降低含盐量。以新疆马肉为原料,比较两种腌制方法对腌制后马肉的水分、盐分和质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以含盐量和剪切力为响应值,研究食盐浓度、腌制温度、腌制时间对腌制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腌制条件为食盐浓度5%、腌制温度10℃、腌制时间15h。该条件下腌制后马肉的含盐量和剪切力分别为3.13%和11.97kg,且具有较佳的感官品质。经优化的腌制工艺在实践中是稳定可行的。
- 孔令明李芳徐洁洁苏静杨海燕
- 关键词:马肉腌制响应面分析法含盐量剪切力
- 马肉脯制作工艺的优化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以马肉为原料,研究了马肉脯的制作工艺。采用正交L16(45)设计,以感官评分、剪切力、L*值和a*值为指标,考察了食盐用量、白砂糖用量、腌制时间、烘烤温度和时间、烧烤温度和时间对马肉脯感官品质、嫩度和色泽的影响。最终确定的马肉脯最优工艺条件为:食盐用量2.5%、白砂糖用量1.0%、腌制时间2.0 h、烘烤温度和时间为65℃/2h、烧烤温度和时间160℃/6 min。在此条件下马肉脯具有较佳的感官品质、嫩度和色泽,表明此最优工艺条件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 李芳杨海燕徐洁洁严玉玲苏静孔令明
- 关键词:感官评分嫩度色泽
-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技术在一起肉毒中毒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实验室检测2例疑似肉毒毒素中毒病例的3份相关样本,探究中毒事件发生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GB 4789.1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对1份自制腐乳和2份病例的粪便样本进行前处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样本中肉毒毒素基因,以血琼脂平板和营养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单菌落,将分离出的3株肉毒梭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通过BioNumerics(BN)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份自制腐乳和2份病例粪便样本的肉毒毒素基因检测结果,均为A型肉毒梭菌核酸阳性,3份样本均分离出A型肉毒梭菌。3株肉毒梭菌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检测,得到指纹图谱,经BN软件聚类分析同源性为100%。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因食用受到A型肉毒梭菌污染的自制腐乳而引起的肉毒中毒,分离出的3株肉毒梭菌通过PFGE分子分型确定为同一来源。今后应加强大众预防肉毒中毒的宣传教育,减少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 林羽佳李方孟卫卫田甜袁永和苏静马鑫
- 关键词: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