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月云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双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健康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患病率
  • 2篇患病
  • 2篇患病率
  • 2篇健康教育
  • 2篇病患
  • 2篇病患病率
  • 1篇地震
  • 1篇心理卫生
  • 1篇血压
  • 1篇血脂
  • 1篇灾区
  • 1篇社区高血压
  • 1篇社区高血压患...
  • 1篇受灾群众
  • 1篇糖尿病患病率...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卫生

机构

  • 7篇双流县疾病预...

作者

  • 7篇张月云
  • 3篇黄岚岚
  • 3篇胡容
  • 2篇刘德忠
  • 2篇汪苹
  • 1篇刘玲
  • 1篇何莉
  • 1篇周志强
  • 1篇郑辉
  • 1篇胡蓉
  • 1篇刘林
  • 1篇叶永利

传媒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2005年预...
  • 1篇2008中国...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四川省双流县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调查被引量:3
2006年
胡容张月云
关键词:糖尿病患病率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健全而稳定的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网络,是有效地开展农村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使农村迈向小康生活主要的前提。双流县位于成都市城南郊区,现有常住人口93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9%,历年的传染病发病率均在250/10万左右,20...
张月云罗青成黄岚岚汪苹
关键词:农村卫生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卫生服务
文献传递
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1年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严重事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也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探讨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和效果,从2006年开始,四川省双流县东升社区作为成都地区的社区高血压管理示范点,对辖区内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社区综合管理工作,现将管理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6年7月-2007年7月在双流县东升社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1 138例高血压患者纳入社区管理,并对其中786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黄先志刘德忠张月云胡蓉左建春
关键词:高血压综合管理
双流县霍乱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2006年
目的:为有效地减少或杜绝霍乱暴发疫情的发生,在全县实施健康教育。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获得各类人员知晓水平,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知识。结果:实施前后,各类人员霍乱防治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实施后知晓率高于实施前;2005年霍乱疫情0发生;为政府减少霍乱防病经费投入达370万以上。结论:健康教育为霍乱防治策略的有效性;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是保证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的有效手段;健康教育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因地制宜是关键。
张月云黄岚岚汪苹罗青成
关键词:霍乱防治健康教育
四川省双流县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现况调查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宣传糖尿病的危害性,开展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干预措施已势在必行.为了解双流县糖尿病患病现况和分布特征以及人们对糖尿病相关知...
胡容张月云
关键词:疾病调查糖尿病血脂
文献传递
2008年双流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
2011年
目的了解双流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522人为调查对象,一次性横断面入户问卷调查,内容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共79项问题。结果双流县2008年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知晓率是63.0%,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是62.9%,行为、基本技能形成率是59.4%。结论双流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达到了《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西部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0%、行为形成率50%以上的指标。
张月云何莉黄岚岚郑辉
汶川特大地震后双流县临时安置点灾区受灾群众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2010年
[目的]了解地震后灾区群众的心理卫生状况.为开展其他危机事件及突发公共事件心理援助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5月16~30日,对双流县黄龙溪临时安置点内128名来自地震灾区的群众开展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调查128人,心理卫生状况良好的占36.72%,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33.69%,有中度心理问题的占24.22%.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5.47%。存在心理问题者所占比例,男性为55.74%,女性为70.15%(P〉0.05);4~18岁、19~30岁、31~60岁、61~84岁的分别为53.33%、45.45%、73.85%、54.55%(P〉0.05),其中31~60岁高于其他年龄人群(52.38%)(P〈0.05);有亲属丧失者为90.53%,无亲属丧失者为54.17%(P〈0.01)。[结论]地震后灾区群众多数存在心殚问题.青壮年和有亲属丧失者尤为严首。
刘玲张月云周志强刘德忠胡容叶永利刘林
关键词:地震灾区心理卫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