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电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双河南块核三段Ⅲ油组隔夹层识别及特征研究
- 2024年
- 双河油田南块油藏内部发育不同类型的隔夹层,影响油水运动及后期剩余油开采。为了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对双河南块核三段Ⅲ油组隔夹层进行了识别并研究了隔夹层分布特征。通过测井曲线特征、交会图法及Fisher判别分析法对隔夹层进行识别,依据识别结果,绘制联井剖面图与平面图,得出隔夹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泥质、物性、钙质3种隔夹层;泥质隔夹层分布广泛,多分布于主河道、河侧及远端河道砂体分叉处和边缘地区,以及分流河道间湾等水动力条件弱、距物源远的地区;钙质隔夹层分布于断层附近及水动力强的近物源区;物性隔夹层发育较少且分布零散。研究可为后期剩余油开发与挖潜提供依据。
- 郭省位李娇娜杨磊孙明明
- “五曲线一流程一分析”产量监控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 2019年
- 现河采油厂率先在胜利油田完成了生产信息化建设,为加强生产指挥系统功能提升,深化基于实时大数据的生产信息化应用,按照“看曲线离差发现问题, 看曲线趋势分析问题”的理念,通过反复总结提升,最终形成了现河采油厂“五曲线一流程一分析”日度产量监控新模式, 为采油厂抓实产量管理、提升油藏管理水平提供了的有力抓手。
- 李萍杨磊孙召龙高华石德权孙秀玲
- 关键词:大数据生产信息化
- 二元吞吐工艺技术在八面河面138区块的应用
- 2022年
- 在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中,地层能量不足、高含水已成为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常规采油技术难以有效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面138区块是以热采开发为主的稠油油藏,经多轮次注汽开发后,热采效果整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对该区块二元吞吐工艺实施井的现场施工和措施效果情况分析,总结二元吞吐工艺技术在辅助稠油注蒸汽开发的适用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二元吞吐工艺可以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减少蒸汽热量损失,扩大蒸汽的波及体积,提高稠油油藏剩余油的动用程度。
- 单海丹游艳平尹祥翔郭晓光张海超杨磊杨雪卢琼
- 关键词:稠油注蒸汽地层能量高含水
- 关于注水井套管主控闸门带压更换技术应用探讨被引量:1
- 2017年
- 文章对注水井套管主控闸门损坏后无法关闭问题,探索利用带压作业装置及配套下井工具,对井筒实施暂堵,以快捷、安全地完成注水井套管闸门全密闭带压更换操作,防止了敞井更换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井控风险。在实施中,总结出科学规范的程序,提出了风险点和规避措施,使现场操作始终处于受控、安全、清洁状态下进行,杜绝了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浪费,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及推广应用价值。
- 宋卫东郭振三杨磊
- 基于智能控制的直流电机PWM调速被引量:3
- 2019年
- 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智能控制的直流电机PWM调速,在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应用MATLAB的SIMULINK模块进行了仿真。本文介绍了直流电机的PWM双极性驱动,通过设计模糊PID控制器和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并与普通PID控制器进行比较,讨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直流电机调速中的应用。
- 田军杨磊薛荣
- 关键词:直流电机调速模糊PID控制神经网络PID控制
- 双轴太阳能跟踪系统模型设计
- 2016年
- 近年来全球出现了能源短缺,化石能源过度应用造成环境污染且其濒临枯竭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成为关注的焦点.太阳能储量无限、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无污染且经济性较高,是人类理想的替代能源.在研究当前太阳能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在此设计了一套太阳能双轴跟踪系统的模型.该模型采用基于定时跟踪和光电跟踪的混合跟踪模式,使得太阳能跟踪平台的控制精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除完成双轴太阳能跟踪系统模型的结构设计外,还研究和设计了太阳能双轴跟踪系统的控制器.最后,由实测数据验证,本双轴太阳能跟踪系统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跟踪平台的可靠性和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 杨磊
- 关键词:太阳能
- 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随着不断的深入开发,国内大部分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储层构型已经成为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掌控剩余油分布规律,对储层构型进行精细解剖,明确储层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关系尤为重要。本文以储层地质学、沉积学及储层层次分析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钻井岩芯、测井及开发动态资料,以河南双河油田437区块核三段Ⅱ油组1、2层为例,对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内部构型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层段扇三角洲前缘构型可划分为7级,并且复合砂体存在4种平面组合方式;基于3种砂体边界识别方法,得出单一辫状河道砂体在垂向上的3种叠置方式,即叠加式、切叠式和独立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储层构型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分析可知复合砂体平面组合样式和单一砂体内部韵律性以及单一砂体之间垂向叠置样式是造成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因素,为指导研究区部署剩余油挖潜方案,以及类似沉积环境下构型解剖提供参考。
- 郑淑平李娇娜闫文琦杨磊孙明明
- 关键词: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剩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