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药物
  • 2篇类癌
  • 2篇肺类癌
  • 2篇肺肿瘤
  • 1篇单抗
  • 1篇蛋白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灌注
  • 1篇胸腔积液
  • 1篇预后
  • 1篇治疗肺癌
  • 1篇治疗及预后
  • 1篇治疗药
  • 1篇治疗药物
  • 1篇神经内分泌
  • 1篇神经内分泌肿...
  • 1篇手术
  • 1篇组蛋白
  • 1篇组蛋白甲基化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张少伟
  • 3篇薛志强
  • 2篇温佳新
  • 2篇初向阳
  • 1篇王波
  • 1篇李灿
  • 1篇任志鹏

传媒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胸部外科...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药物胸腔灌注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药物胸腔灌注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自2001年1月1日贝伐单抗有文献报道以来至2017年2月30日的文献。纳入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药胸腔灌注治疗肺癌合并MP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以总有效率、主要不良反应为评价指标,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为效应量,使用Review Manager5.3和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RCT共510例肺癌合并MPE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用贝伐单抗与化疗药物胸腔灌注可提高肺癌合并MPE治疗有效率[RR=1.43,95%可信区间(95%CI)=1.27~1.62,P<0.001];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药物胸腔灌注治疗肺癌合并MPE比单用化疗药物胸腔灌注治疗效果更好,且该治疗方案没有增加不良反应。
邓见青苏清清张少伟初向阳
关键词:贝伐单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META分析
肺类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背景与目的肺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有关其预后因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肺类癌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肺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方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比较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98例肺类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典型类癌和不典型类癌者分别41例、57例。肺类癌患者的5年及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0.0%、73.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0,1)、吸烟(P=0.005)、病理亚型(P<0.000,1)、肿瘤分期(P<0.000,1)、T分期(P=0.000,2)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5)、肿瘤分期(P=0.017)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类癌患者总体预后较好。年龄、肿瘤分期是影响肺类癌术后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少伟薛志强温佳新王波初向阳
关键词:肺肿瘤类癌手术预后
甲基化在肺癌研究领域的相关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肺癌愈发成为威胁中国居民生命的恶性疾病,其发病率持续攀升而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加强其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以"不依赖DNA序列改变而又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改变"为特点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近年来进展迅猛,尤其在DNA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全面认识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及实施精准医疗意义重大。本文旨在概述DNA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在肺癌领域的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相关方向的研究做出展望。
张少伟薛志强
关键词:肺肿瘤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
肺类癌的18 F-FDG PET-CT显像结果分析
2019年
目的 回顾我院肺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ET-CT在肺类癌上的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7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肺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ET-CT信息,比较肿瘤大小、病理亚型与SUVmax值的关系,评估其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33例患者中,典型类癌(TC)10例,不典型类癌(AC)23例.肿瘤长径与SUVmax值正相关(P<0.001),不典型类癌的SUVmax均值较典型类癌高(11.27对3.54),控制肿瘤长径,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提示病理亚型与SUVmax值相关(P=0.012);PET-CT判断肺类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66.7%(95%CI:12.5%~98.2%),特异度为90.9%(95%CI:83.0%~95.5%).结论 不典型类癌较典型类癌表现出更高的SUVmax,但肺类癌的PET-CT表现并无特异性,在判断淋巴结转移上有较高的特异度.
张少伟李灿王观筠温佳新任志鹏薛志强
关键词:类癌PET-CT神经内分泌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