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宏伟 作品数:13 被引量:100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留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历史地理 更多>>
石津灌区冬小麦关键生育期逐时降水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石津灌区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内有效降水过程的变化,为灌区雨水的高效利用、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灌区内部及周边15个气象站1983-2012年4-6月的逐时降水资料,基于降水历时与降水强度的分类标准,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借助ArcGIS平台的反距离插值(IDW)工具,分析了4类有效降水(短历时小雨、长历时小雨、短历时中雨、长历时中雨)在冬小麦3个生育期内发生时刻的变化规律、逐站逐年的累计降水次数以及总降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1)午后至夜间(14:00-06:00)为4类有效降水的高发时段,其中长历时中雨在拔节期的发生时刻集中在10:00-15:00时段。(2)4类有效降水的累计降水次数以及总降雨量30年的变化趋势一致:1短历时小雨在冬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呈增加趋势,在乳熟期表现出减少趋势;2长历时小雨在拔节期呈增加趋势,抽穗期、乳熟期为减少趋势;3短历时中雨、长历时中雨在1998年以前呈减少趋势,1998年以后短历时中雨在拔节期为减少趋势,其他时期表现为增加趋势,长历时中雨在抽穗期为减少趋势,其他时期则为增加趋势。(3)4类有效降水的累计降水次数以及总降雨量的空间分布一致:拔节期4种类型降水均表现为北多南少;抽穗期不同历时小雨表现为中间少四围多,不同历时中雨则表现为西南多东北少;乳熟期不同历时小雨的空间分布与抽穗期一致,短历时中雨呈北多南少的分布,长历时中雨则呈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拔节期有效降水的发生次数和降雨量逐渐增加;乳熟期的有效降水次数和降雨量呈减少趋势。 任庆福 翁白莎 裴宏伟 袁喆关键词:石津灌区 冬小麦生育期 有效降水 城市化背景下农牧交错带农村聚落过疏化问题研究--以冀西北康保县为例 被引量:8 2009年 为了解我国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普遍存在的过疏化现状及其驱动因子,本文对处于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的河北省康保县19个自然村进行实地调查,定量分析了住宅的闲置和破坏程度。结果显示:闲置砖房、闲置土房的比例分别为0.360、0.254,村庄内残破房屋的比例平均达到0.350。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村聚落过疏化发展有以下特点:区内人口流失程度与农民收入水平大致呈正相关,经济水平长期在低水平上缓慢发展是地区人口过疏的根本原因,人去房空导致的村容景观破败影响新农村建设并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大量精壮劳动力的流失冲击了农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裴宏伟 常春平 贺文慧 沈彦军 沈彦俊关键词:农牧交错区 生态脆弱区 农村聚落 聚落景观 冬小麦生长季蒸散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 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涡度相关仪器观测数据,分析了2008年华北平原冬小麦的蒸散以及群体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变化对蒸散量影响显著,冬小麦各生育期平均日蒸散量最大值为6.6mm,出现在灌浆期,最小值出现在返青-起身期为0.3mm。群体水分利用效率整个生育期内在0.1~12.3g/kg之间变化,在灌浆初期达到最高值。蒸散量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的总体变化趋势一致,CO2通量的变化趋势与WUE相同。 张玉翠 沈彦俊 裴宏伟 杨树聪关键词:冬小麦 一种水样提取蒸馏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样提取蒸馏器,由蒸馏瓶连接导汽管和冷凝杯组成,冷凝杯设置于液氮保温杯中并分别与导汽管、真空泵连通。通过对蒸馏瓶内样品的加热,对水蒸汽流经装置的保温措施,冷凝杯与加热装置的位置梯度以及保温杯中液氮的冷凝... 张玉翠 沈彦俊 齐永青 裴宏伟文献传递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氮素与水分循环 被引量:41 2015年 华北平原近几十年的粮食生产伴随着强烈的地下水开采和化肥投入.高强度的农业活动改变了农田生态系统原有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过程,同时给地区水土资源乃至粮食安全带来潜在的风险.本文通过对近20年有关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典型农田氮素循环、水分循环研究的分析,并结合气象数据及田间试验观测结果,综合计算得到该一年两熟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氮水循环的主要通量.在氮素循环方面,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每年经由化肥施入的氮素约为523 kg N·hm-2,有机肥施入74 kg N·hm-2,大气沉降23 kg N·hm-2,灌溉水带入12 kg N·hm-2,共632 kg N·hm-2;在主要的氮素输出项中,作物吸收289kg N·hm-2,土壤残留77 kg N·hm-2,淋失到根区外104 kg N·hm-2,氨挥发52 kg N·hm-2,硝化-反硝化过程损失10 kg N·hm-2,共计532 kg N·hm-2.由于各研究案例本身以及综合分析时纳入的不确定性,致使氮素收支并不平衡.在水分循环方面,年平均降水量557 mm,灌溉量340 mm,蒸散约762 mm,根区向下的入渗量约135 mm.鉴于氮水平衡过程的不确定性,应尽快开展多学科并举的大型农田氮水耦合试验研究,揭示氮素与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的运移转化规律,以及两者相互影响制约的机制和特定生理化学过程的临界点/阈值的确定,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裴宏伟 沈彦俊 刘昌明关键词:华北平原 农田 氮素循环 华北平原与美国高平原粮食生产时空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本研究比较了中国华北平原和美国高平原两例不同农业强化水平下的粮食生产情况,并分析了两地农业生产对于区域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发现近10年(2002—2011年)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季轮作农田的粮食年产量仅比美国高平原一季春玉米... 裴宏伟 沈彦俊 Bridget R.Scanlon Robert C.Reedy 龙笛 刘昌明关键词:华北平原 化肥 灌溉 地下水 粮食安全 文献传递 华北平原与美国高平原粮食生产时空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本研究比较了中国华北平原和美国高平原两例不同农业强化水平下的粮食生产情况,并分析了两地农业生产对于区域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发现近10年(2002—2011年)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季轮作农田的粮食年产量仅比美国高平原一季春玉米... 裴宏伟 沈彦俊 Bridget R.Scanlon Robert C.Reedy 龙笛 刘昌明关键词:华北平原 化肥 灌溉 地下水 粮食安全 不同灌溉处理下冬小麦水平衡与灌溉增产效率研究 被引量:25 2011年 水资源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最重要的生产制约因素,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大的社会需要。通过设置冬小麦不同灌溉处理,分析了各处理的水分平衡、产量和灌溉增产效率。结果显示:1)不同灌溉处理具有不同的水分平衡过程,雨养农田、充分灌溉处理、返青水胁迫处理、拔节抽穗水胁迫处理和灌浆水胁迫处理的蒸散量分别为251±58 mm、482±48 mm、352±44 mm、388±22 mm和324±53 mm;2)灌溉量对于小麦产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正效应,拔节-抽穗水胁迫对作物产量有较大影响,灌浆水胁迫和返青水胁迫均没有对小麦产量造成明显影响;雨养农业的经济产量为2 950±635 kg.hm-2,充分灌溉下的经济产量约为5 994±994 kg.hm-2;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抽穗期、灌浆期施加适度的水分胁迫,产量分别为5 163±885 kg.hm-2、5 047±1 180 kg.hm-2、5 249±975 kg.hm-2,与充分灌溉相比,没有明显的产量下降;3)小麦的灌溉增产效率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在丰水年或特丰水年,灌溉增产效率为1.9 kg.m-3,在枯水年为0.4 kg.m-3,平水年为1.6 kg.m-3。 裴宏伟 孙宏勇 沈彦俊 刘昌明关键词:冬小麦 节水农业 灌溉制度 水分平衡 中国北方地区粮食生产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GIS技术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为主,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粮食生产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粮食总产量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北方粮食产量增幅大于南方。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发生了变化,北方粮食生产地位已超过南方,目前在全国的占比达56%。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和单位播种面积产量在波动中实现大幅增长;从播种面积来看,北方小麦播种面积呈减少趋势,玉米面积增加明显,水稻面积增加不显著。反映了过去几十年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特点,主要是小麦的种植比重下降而玉米种植比重上升。也从单产的提升潜力和后备耕地与水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北方不同区域粮食增产的限制性因素,认为未来粮食安全保障应在稳定华北播种面积的同时,以拓展东北的生产能力为主要发展方向,而西北干旱区和中部半干旱区则主要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优先。 张丛 沈彦俊 裴宏伟 庞珊珊关键词:粮食生产 太行山前平原井灌农田点尺度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拟 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2002—2008年夏玉米生长期内的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及2000—2008年的降水(灌溉)、气象、生物数据,结合Laio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研究了太行山山前平原典型农田点尺度土壤水分动态的随机性。结果表明:研究区2000—2008年夏玉米生长期内日平均降水量为10.71 mm,降水频率0.290 9,其中小雨、暴雨的发生频率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中雨的发生频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大雨发生频率表现出微弱下降倾向;玉米生长期的土壤含水率6月份处于增长期,7月份达到生长期最高值并稳定在32.2%的水平,8月份以后下降并在9月份趋于稳定;Laio模型模拟得到土壤相对湿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在曲线形状(峰值、峰值出现的位置、90%置信区间)与数字特征(中位数、均值、方差)方面与观测结果一致(α=0.05),模型在井灌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且可以将灌溉作为一次降雨事件来处理;应用Laio模型得到在多年平均降雨条件下,32.1 mm的田间净灌溉量可以在50%水平上使夏玉米生长期内的土壤含水率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 任庆福 严登华 穆文彬 裴宏伟关键词:井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