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敏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长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转向架
  • 1篇自振
  • 1篇自振频率
  • 1篇刚度
  • 1篇车辆
  • 1篇车辆工程
  • 1篇垂向刚度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德尔福(上海...

作者

  • 2篇张益瑞
  • 2篇王秀刚
  • 2篇苏建
  • 2篇杨小敏
  • 1篇林慧英
  • 1篇曹晓宁
  • 1篇宋建

传媒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转向架悬挂参数的测试方法
2013年
转向架悬挂的刚度参数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动力学性能,针对于整备状态转向架悬挂参数的测试方法,首先阐述了新型转向架参数测试台的结构及试验时转向架的受力关系;提出了基于车辆实际运行模拟的转向架悬挂三轴向刚度的测试模型,并通过运动学位姿反解得到各缸加载的控制指令,为电液伺服系统提供控制输入.并以某型车独立转向架为例,实现了转向架轴箱悬挂垂向刚度的测试,并得出了悬挂垂向刚度的特性曲线,并测定出1#轴箱垂向刚度为1.15 MN/m,2#轴箱垂向刚度为1.18 MN/m,3#轴箱垂向刚度为1.143 MN/m,4#轴箱垂向刚度为1.222 MN/m.试验结果验证了文中测试模型的正确性,测试值与理论值对比分析进一步说明试验台测试结果准确可信.
王秀刚苏建曹晓宁张益瑞杨小敏宋建
关键词:转向架垂向刚度
基于模拟半车的悬挂自振特性试验
2014年
建立了车体-构架双质量系统的垂向及横向振动测试模型。以齐次旋转矩阵理论为基础搭建了激振平台位姿反解模型,并对各激振器控制指令进行计算。对某型转向架悬挂实现垂向振型自振频率测试,试验结果与理论值一致,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
王秀刚苏建曹晓宁林慧英张益瑞杨小敏
关键词:车辆工程转向架自振频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