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5篇儿童
  • 4篇癫痫
  • 3篇神经病变
  • 3篇糖尿病周围
  • 3篇糖尿病周围神...
  • 3篇糖尿病周围神...
  • 3篇糖尿病周围神...
  • 3篇周围神经病
  • 3篇周围神经病变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病变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托吡酯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中西医结合治...

机构

  • 11篇宕昌县人民医...
  • 8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9篇宋义清
  • 8篇周水珍
  • 5篇孙道开
  • 2篇谢辉
  • 2篇李斌
  • 2篇邱鹏玲
  • 2篇金佩娟
  • 2篇郭新生
  • 2篇王艺
  • 2篇吴文娟
  • 2篇陈天兰
  • 1篇陈超
  • 1篇齐军
  • 1篇杨翠莲
  • 1篇王新华
  • 1篇李文辉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医研究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中华医学会糖...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通脉饮和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90%、对照组72.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PN疗效较好。
宋义清齐军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托吡酯转换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为了探讨经丙戊酸治疗不满意的儿童癫痫,改用托吡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凡符合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和Lennox-Gastau综合征。已服用丙戊酸1年,且其已达常规治疗剂量,其血药浓度已达有效范围,但控制不满意,月发作频度≥1次,CT与MRI未见颅内占位性病变、血管畸形或退行性病改用托吡酯治疗。结果:托吡酯治疗剂量可因不同类型而异,本组75例完全控制占38.7%,总有效率占82.7%,不良反应轻。结论:托吡酯对已用丙戊酸治疗不满意病例添加治疗或逐渐更换丙戊酸治疗可以有效。
宋义清王艺周水珍陈天兰邱鹏玲金佩娟孙道开
关键词:托吡酯丙戊酸钠儿童癫痫
短期胰岛素强化和口服药物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宋义清郭新生苟小岩吴昕燕
糖心舒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疗效观察
宋义清郭新生苟小岩李斌吴文娟吴昕燕
儿童外伤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31例临床与治疗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分析儿童外伤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4年复旦大学儿科医院31例儿童外伤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资料。结果3l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中6个月至1岁22例(71.0%);跌坠伤26例(83.9%);偏瘫症状最早至外伤后4h出现;以左侧偏瘫为主(19例),是右侧(11例)的1.7倍;肢体瘫痪程度以Ⅱ-Ⅲ级居多。外伤4—12hCT检查均为阴性。MRI检查有2例阳性;外伤后25—72h CT、MRI均为阳性结果。予MRA检查8例,阳性结果仅2例;CT、MRI、MRA阳性结果均提示基底节区有缺血梗死灶,12例(38.7%)CT检查结果示基底节点或片状钙化。2000年以后组21例加用超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LWMH)治疗可明显缩短起效时间。经观察未见出血等副反应。结论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外伤程度轻微,症状常迟发,以左侧偏瘫为主,肢体瘫痪程度较重。外伤早期CT扫描可呈阴性结果。而在12—24h后开始显示缺血,MRI早于梗死后6—12h即可显示缺血改变,MRA对小血管显示不充分。该病可能与基底节钙化有关。采用超小剂量LWMH治疗安全有效。
宋义清周水珍孙道开
关键词:外伤性基底节脑梗死
全面性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neralized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plus,GEFS+)的临床特点与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1个 GEFS+家系所有成员的血样标本,选择3种候选基因(SCN1B、SCN1A、GABRG2)附近的11个微卫星标记物 D19S414、D19S220、D19S902、D2S156、D2S142、D2S2330、D2S335、D2S364、D5S436、D5S422和 D5S400,应用 PCR 得到扩增产物片段,根据相应产物大小的不同,得到每个样本的基因型;用连锁分析软件的 MLINK 程序计算每个标记的 LOD 值,根据两点间的 LOD 值判断连锁关系,探讨 GEFS+的可能致病基因与染色体19q13.1、2q24以及5q3101-q33.1区域的连锁关系。连锁分析限定性定位后再进行 GABRG2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1)GEFS+家系临床特征:家系成员4代共20人。第Ⅱ~Ⅳ代中患者6例(男女各3例);发作表型为热性惊厥(FS)1例、热性惊厥附加症(FS+)3例、FS+伴失神发作1例,发作类型不详1例,未见严重发作类型。(2)GEFS+基因连锁分析结果:①D2S335因不能进行基因分型,给予舍弃;②D19S和 D2S 多个 LOD 值小于0,在重组率为0.0时 D19S220、D19S902、D2S364处的 LOD 值均小于-2;D19S414、D2S142、D2S156、D2S2330、D5S422处的 LOD 值小于0,基本可以排除连锁关系;③D5S436、D5S400处的 LOD 值在重组率为0.0时大于-2,但小于3,既不能排除也不能肯定其连锁关系;该家系致病基因与报道的 GEFS+定位区域19q13.1和2q24区域没有连锁关系;与5q31.1-q33.1区域的连锁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明确。(3)GABRG2基因的测序结果(先证者):显示11外显子一处同义突变(c.1420C>T),未见 GABRG2基因致病突变。结论该 GEFS+家系呈现不同的临床表型,其疾病基因与3种候选基因 SCN1A、SCN1B、GABARG2的突变无关;表明 GFFS+具有表型的异质性与遗传的异质性,其病因学有待进一步研究。
周水珍宋义清陈超孙道开
关键词:癫痫全面性热性惊厥
中药胃瘫Ⅰ号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8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胃瘫Ⅰ号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共176例,所选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符合《中医诊断与鉴...
宋义清苟小岩李斌吴文娟吴昕燕
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104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01年
目的 观察托吡酯添加或单一治疗小儿癫痫 ,特别是对癫痫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Lennox Gastaut综合征 (LGS)和West综合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癫痫部分性发作或继发性全身性发作 3 2例、LGS 4 7例及West综合征 2 5例病例中已应用传统抗癫痫药物治疗 ,但控制不理想的病例添加托吡酯治疗 ,而新诊断的病例应用托吡酯单一治疗 ,并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治疗剂量一般由 0 5~ 1mg·kg-1·d-1开始 ,每周增加 0 5~ 1mg·kg-1·d-1。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组平均剂量为 ( 6 2± 2 2 )mg·kg-1·d-1;LGS组平均剂量为 ( 7 4± 3 5 )mg·kg-1·d-1;West综合征组 <6个月的患儿由 12 5mg/d开始 ,≥ 6个月的患儿由 2 5mg/d开始 ,每 2~ 3d增加 12 5~ 2 5mg/d ,平均剂量为 ( 8 1± 4 1)mg·kg-1·d-1。结果  ( 1)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 10 4例 ,疗程均在 6个月以上 ,总疗效为 :发作减少≥ 5 0 %的患者 80例 ( 76 9% ) ,发作停止 4 2例 ( 4 0 4 % ) ;( 2 )添加托吡酯治疗对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的血浓度没有明显影响 ;( 3 )不良反应 :嗜睡 18例 ( 17 3 % ) ,反应淡漠 7例( 6 7% ) ,思维缓慢 3例 ( 2 8% ) ,纳差 2 5例 ( 2 4 0 % ) ,类暑热症 8例 ( 7 7% ) ,体重下降 12例 ( 11 5 % )。
周水珍王艺邱鹏玲金佩娟陈天兰宋义清孙道开
关键词:癫痫抗惊厥药儿童托吡酯
降糖保肾冲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宋义清苟小岩
儿童Rett综合征22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 总结Rett综合征(RTT)临床特点。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科2004年2月至2007年9月诊断的22例RTT(19例女性、3例男性)患儿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例女性患儿临床特征:15例符合典型RTT诊断标准,4例疑似不典型RTT。18例为临床Ⅱ期,1例为临床Ⅲ期。89.5%(17例)于6~18个月起病。所有病例均在1~3岁龄时出现单一、无目的的手的刻板动作。68.4%(13例)有夜间磨牙征,89.5%(17例)诊断时头围低于同龄正常均值。14例在发病前获得语言能力,语言倒退年龄为10个月至2岁,其中11例(57.9%)语言开始倒退后完全丧失表达能力,2例(11.0%)保留2、3个字语言表达(语言未完全丧失),1例保留眼神与手及其他肢体交流;5例从未获得语言能力。14例获得行走能力,但步态不稳、易摔跤,随访中未丧失行走能力。11例(57.9%)有惊厥发作,抗惊厥治疗效果良好。19例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16例未发现异常、2例有脑发育不良、1例基底节钙化。3例男性均符合典型RTT诊断标准。结论 本组均符合RTT诊断标准,但表型各异,探讨其基因型和表型间的关系应是今后研究方向。
李文辉王新华宋义清周水珍
关键词:RETT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