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金凤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微管
  • 2篇微管蛋白
  • 2篇小麦
  • 2篇基因
  • 2篇病菌
  • 1篇稻恶苗病
  • 1篇多菌灵
  • 1篇多菌灵抗药性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原核
  • 1篇原核表达
  • 1篇原核表达及纯...
  • 1篇生化
  • 1篇生化机制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功能
  • 1篇水稻
  • 1篇水稻恶苗病

机构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于金凤
  • 3篇周明国
  • 2篇王建新
  • 2篇彭迪
  • 2篇陈长军
  • 1篇侯毅平
  • 1篇张聪
  • 1篇徐建强
  • 1篇王勇
  • 1篇李山东
  • 1篇邢春杰
  • 1篇朱烨琳
  • 1篇陈子豪
  • 1篇马晓伟

传媒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农药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fujikuroi)β-微管蛋白基因克隆及与多菌灵抗药性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揭示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fujikuroi)对多菌灵的抗药性与其β-微管蛋白基因的相关性。【方法】结合形态学和TEF-1α基因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近源种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核基因组测序菌株7600的β-微管蛋白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克隆并比对分析了F.fujikuroi对多菌灵不同敏感性表型的5个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全序列;利用实时定量技术(qRT-PCR)分析了β-微管蛋白基因在上述5个菌株中的表达特性。【结果】F.fujikuroi的β-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JQ026022)全长1671 bp,包含4个内含子,编码447个氨基酸残基;2个敏感性菌株和3个抗药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100%;在无药剂处理下该基因在2个敏感性菌株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3个抗药性菌株(p=0.05),且对同一菌株而言,药剂处理能够显著提高β-微管蛋白基因表达水平(p=0.05),但在相同药剂处理条件下,菌株间差异不显著。【结论】F.fujikuroi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机制与β-微管蛋白无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马晓伟邢春杰于金凤王勇陈子豪王建新周明国陈长军
关键词:水稻恶苗病菌多菌灵抗药性
枯草芽孢杆菌NJ-18和氟酰胺联合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NJ-18菌株的芽孢制剂(109cfu/g)与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WP)联合拌种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氟酰胺抑制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0.34±0.06)μg/mL;NJ-18发酵液(108cfu/mL)及其滤液稀释1 000倍时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6.38%和93.97%;氟酰胺对NJ-18的菌体生长和芽孢存活无抑制作用,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在温室条件下,NJ-18芽孢制剂(109cfu/g)300 g分别与20%氟酰胺WP 50 g和100 g混合拌种处理100 kg小麦种子,在小麦拔节期对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47.96%和64.58%,显著高于二者同剂量单用处理的防效;在大田条件下,二者混合拌种处理也能显著提高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NJ-18芽孢制剂(109cfu/g)300 g与20%氟酰胺WP 200 g混合拌种处理100 kg小麦种子,对拔节期小麦纹枯病的防效高达74.83%,且能显著提高小麦千粒重,同时对小麦生长安全。
李山东于金凤彭迪朱烨琳侯毅平王建新周明国陈长军
关键词:拌种小麦纹枯病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氰烯菌酯抗性的生化机制及其2个相关基因功能分析
禾谷镰孢菌是我国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菌。氰烯菌酯是一种新型的杀菌剂,化学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与现有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该药剂在离体条件下,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是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的4倍。目前,已经完成农业...
于金凤
关键词:禾谷镰孢菌氰烯菌酯生物学功能
文献传递
小麦赤霉病菌α-微管蛋白原核表达及纯化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制备小麦赤霉病菌的α-微管蛋白,以小麦赤霉病菌cDNA为模板,PCR扩增出α1-、α2-微管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到pET30a+表达载体上,转化到表达宿主菌Rossatta(DE3)pLysS,筛选阳性克隆,进行蛋白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b1ot结果表明: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52.1和55.9 kD;融合蛋白能与抗6×His的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对包涵体洗涤及透析复性后采用HisTrapTMHP Columns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融合蛋白。该研究为体外筛选以微管蛋白为靶标的杀菌剂提供了物质基础。
徐建强张聪于金凤彭迪周明国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菌Α-微管蛋白包涵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