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蓓

作品数:20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西京医院学科助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细胞
  • 3篇异体
  • 3篇皮瓣
  • 3篇皮肤移植
  • 3篇瘢痕
  • 3篇干细胞
  • 2篇增生
  • 2篇增生性瘢痕
  • 2篇同种异体
  • 2篇排斥
  • 2篇浅静脉
  • 2篇浅静脉留置
  • 2篇浅静脉留置针
  • 2篇细胞培养
  • 2篇留置
  • 2篇慢病毒
  • 2篇免疫耐受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机构

  • 19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大连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遵义医学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9篇刘蓓
  • 13篇郭树忠
  • 11篇夏炜
  • 4篇易成刚
  • 4篇杨阳
  • 3篇曾海峰
  • 3篇付苏
  • 3篇孟宝玺
  • 2篇冯娜
  • 2篇郝晓艳
  • 2篇宋保强
  • 2篇任静
  • 2篇张晨
  • 2篇左秀萍
  • 2篇肖博
  • 2篇刁建升
  • 2篇马戈甲
  • 2篇高苗
  • 1篇李翅翅
  • 1篇陈超

传媒

  • 10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药物与人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 1篇2014现代...

年份

  • 3篇2014
  • 6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不同的进针方式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 寻求提高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办法.方法 对西京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1月-2014年2月选择住院输液患者222例,随机分为传统组116例,试验组106例,固定护理人员进行操作,传统组采用右手仍持针柄固定,松...
高苗左秀萍冯娜刘蓓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浅静脉穿刺成功率
利用RNAi技术下调VEGF表达对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培养人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HemECs中VEGF的表达,观察其对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块法培养HemECs,鉴定、筛选和纯化后,分为A、B、C三组,分别为转染组、空脂质体组和对照组。利用脂质体法将pGCsi U6/Neo/dsRED-VEGF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到内皮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大体观察转染效率和细胞生长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VEGF蛋白和MTT法检测质粒转染对HemECs的影响。结果:转染组第五天转染细胞达到总细胞80%以上,但是细胞凋亡逐渐增加。第七天细胞稀少,漂浮死细胞增多。转染阳性细胞减少,细胞整体状态差。转染组培养上清中VEGF蛋白浓度在转染的第1、3、5、7天分别为141.3±7.82、92.34±5.71、68.07±5.95及40.65±6.71pg/ml。MTT法检测各组490nm的OD值在1、3、5、7天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转染后的细胞活性降低,通过对其分泌的VEGF蛋白的测量发现,转染组VEGF蛋白明显下降,同时,细胞活力受到影响,漂浮的死细胞增多。这些都可以说明,VEGF在血管瘤内皮细胞生长、增殖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为我们治疗血管瘤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马戈甲易成刚刘蓓杨力
关键词:RNAI血管瘤内皮细胞细胞转染
第三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第三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的影响.方法 40只雌性C57BL/6和50只雄性BALB/C小鼠分别作为皮肤移植的供体和受体.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直接进行皮肤移植;给予受体环磷酰胺组(Cyelophosphamide,CP组);给予受体SD大鼠BMSCs移植组(SD-BMSCs组);给予受体CP+SD-BMSCs移植组(CP+SD-BMSCs组);CM-DiI荧光标记组.CP+SD-BMSCs组给予大剂量CP腹腔注射,200 mg/kg,2 d,移植当天自受体小鼠尾静脉注射1×10~6个SD-BMSCs.检测项目包括:观察皮片存活时间、单向混合淋巴反应、组织HE染色、组织荧光镜检,流式细胞仪检测受体外周血单核细胞中SD-BMSCs的含量等.结果 CP+SD-BMSCs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14.5±1.9)d,空白对照组为(8.O±0.8)d,CP组为(11.1±1.4)d,SD-BMSCs组为(10.9±1.4)d,CP+SD-BMSCs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比后3组延长(P〈0.05).混合淋巴反应结果显示,BMSCs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存在量效关系.HE染色发现CP+SD-BMSCs组不但有血管生成,淋巴细胞浸润也较少.CM-DiI标记的SD-BMSCs能够在BALB/c小鼠体内存活30 d以上,SD-BMSCs组与CP+SD-BMSCs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均检测到SD-BMSCs.结论 BMSCs能够在异种受体体内存活较长时间;第三方BMSCs能够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BMSCs能够抑制异种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
孟宝玺郑岩杨阳刘蓓夏炜郭树忠王志军张晨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皮肤移植免疫耐受
雷帕霉素阶梯用药方案在异基因大鼠皮瓣移植模型中的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大鼠皮瓣移植模型中雷帕霉素阶梯用药方案的疗效。方法建立近交系大鼠下腹部皮瓣移植模型。Ⅰ组(n=5)不予免疫抑制剂;Ⅱ组(n=5)给予雷帕霉素2mg·kg-1·d-1;Ⅲ组(n=5)给予雷帕霉素4mg·kg-1·d-1;Ⅳ组(n=8)术后第1~2周给予雷帕霉素4mg·kg-1·d-1,第3周改为2mg·kg-1·d-1,第4周后减量至1mg·kg-1·d-1。3组给药时间持续至术后60d或移植皮瓣死亡为止。大体观察各组移植皮瓣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分别于术后7、15、30d取移植皮瓣皮肤组织(每个时间点每组3只)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Ⅲ组5例全部存活至术后60d,Ⅳ组7例存活至术后60d,而Ⅱ组移植皮瓣在术后60d前全部发生排斥反应,Ⅳ组与Ⅱ组比较移植皮瓣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anff07标准评分,术后7d时Ⅰ组为3级,其余各组为0级;术后15d时Ⅱ组为2级,Ⅲ、Ⅳ组为0级;术后30d时Ⅳ组中1例为4级,其余存活移植皮瓣为0级。结论本实验证实雷帕霉素阶梯用药与大剂量持续给药有相同的抑制排斥反应效果。
肖博李扬付苏刘蓓郭树忠
关键词: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雷帕霉素免疫抑制皮瓣
大鼠异体皮瓣移植后不用免疫抑制剂情况下移植物坏死的主要原因
2010年
目的 探讨大鼠异体皮瓣移植后不用免疫抑制剂情况下移植物坏死的主要原因.方法 实验分为3组,每组受者均为8只,以股动、静脉为蒂进行下腹部皮瓣移植.A组:以BrownNorway(BN)大鼠为供者,Lewis(LEW)大鼠为受者,移植术后2周内使用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4mg·kg-1·d-1腹腔注射;B组:以BN大鼠为供者,LEW大鼠为受者,移植后不使用任何药物;C组:为LEW大鼠自体移植对照组,术后不使用任何药物.术后观察各组移植物的大体变化,并取移植物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各组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A组自术后17 d起,陆续出现皮瓣红斑,表皮脱落,真皮及皮下组织则最后坏死;B组受者排斥反应进展迅速,表皮不出现脱落现象,皮瓣直接完全发黑、坏死.C组移植物长期存活,未见排斥反应征象.A、B两组从出现排斥反应迹象到组织完全坏死的时间分别为(16.7±3.0)d和(5.4±1.1)d.病理检查显示:A组表皮组织首先被排斥,真皮和皮下组织由于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而坏死.B组则为移植皮瓣真皮下血管网内皮细胞坏死,血管栓塞,皮肤内细胞缺血而坏死.结论 微血管栓塞是大鼠异体皮瓣移植后不应用免疫抑制剂情况下移植物坏死的主要原因.
肖博张金刘蓓郭树忠
关键词:皮肤移植免疫抑制剂移植物排斥血管栓塞
靶向人VEGF165的SiRNA慢病毒的构建和鉴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构建靶向VEGF基因的SiRNA慢病毒载体,并包装病毒。方法:针对已经筛选确定的SiRNA有效靶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DNA,经双酶切后与PGC SIL-GFP慢病毒载体连接,构建慢病毒载体PGCSIL-SiVEGF,以293T细胞包装得到干扰病毒LV-SiVEGF,根据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水平计算病毒滴度;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通过定量RT-PCR检测VEGF的mRNA表达。结果:测序结果表明,靶向人VEGF的SiRNA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包装后的慢病毒滴度为2×109 ifu/μl;感染HUVEC细胞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人VEGF SiRNA慢病毒LV-SiVEGF。
刘蓓马戈甲宋保强
关键词:VEGF慢病毒载体RNA干扰技术
热休克蛋白90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HSP90在糖尿病性难愈创面中的作用。方法: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背部做d=2cm的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B组)、HSP90组(C组)、胰岛素组(D组)及HSP90与胰岛素联合用药组(E组)。另设一组正常大鼠同样在背部做d=2cm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作为对照组(A组),每组n=(5n1+n2)=20只,共100只大鼠,在创面形成后即时给予难愈创面药物治疗持续2天,A组则不治疗。于创面形成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及第21天进行大体观察及活体取材做常规病理学观察,各时间点标本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HSP90,并计算其平均密度值及积分光密度值,观察其表达规律。结果:大体观察下,在计算第21天的创面愈合率后我们发现,C组(85.9%)、D组(86.8%)及E组(96.8%)相较于B组(79.7%)创面愈合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E组疗效更加突出;而在镜下观察中,我们发现E组创面表皮增厚,上皮化活跃,表皮细胞排列规则,且HSP90在各时期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C组与D组虽也有类似改变但不如E组显著。结论:HSP90能够提高糖尿病难愈性创面21天的愈合率,同时我们发现将HSP90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后会取得更好效果,进一步提高创面21天时的愈合率。
任静曾海峰夏炜刘蓓栗勇
关键词:糖尿病难愈创面创面愈合
OX40-IgG1融合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009年
目的:构建含人OX40-IgG1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DC315-OX40Ig,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OX40Ig融合蛋白,为诱导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免疫耐受的基因治疗作准备。方法:全基因合成目的基因OX40Ig,即人OX40胞外段序列及人IgG1 Fc段序列,将该片段插入到pUC57(+)载体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DC315(+),构建pDC315-OX40Ig重组质粒。构建的重组质粒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法转染于NI H/3T3细胞。以SDS-PAGE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OX40I g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观察OX40Ig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的抑制作用。结果:合成的目的基因全长1320bp,构建的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SDS-PAGE与West ern Blotting证实OX40Ig融合蛋白在3T3细胞中实现表达,表达产物相对分子量为48000左右,与理论预期值相符。体外实验证实OX40Ig蛋白能够抑制异基因淋巴细胞的MLR。结论:成功构建了人OX40-IgG1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DC315-OX40Ig,体外实验证实表达的OX40Ig蛋白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为干预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排斥反应奠定了基础。
付苏郭树忠李立文夏炜易成刚郝晓艳刘蓓
关键词: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他克莫司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他克莫司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药物,其对增生性瘢痕是否产生作用并无相关报道,为此提出并证实了他克莫司可以抑制兔耳瘢痕增生。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选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双耳腹侧用打孔器制作直径1cm圆形创面,伤后14天创面上皮化后给药,每只兔左耳为空白对照组涂等剂量凡士林软膏,右耳为他克莫司治疗组。分别在伤后14天、21天2、8天3、5天和49天采集标本,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差异;Real-t i me PCR检测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1、TGF-β2、Col l agen-α1等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可见他克莫司组成纤维细胞数量及胶原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CR结果可见TGF-β1、TGF-β2及Col l agen-α1表达较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减少。结论:实验组较对照组瘢痕明显减轻,证明他克莫司显著抑制兔耳瘢痕增生,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及预防瘢痕增生的全新疗法。
曾海峰韩晓霞刘蓓鲁开化郭树忠夏炜
关键词:他克莫司增生性瘢痕
局部用雷帕霉素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制备及释药研究
2010年
目的:介绍雷帕霉素(RAPA)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体系以检测微球中雷帕霉素含量,检测微球性状并进行体外释药实验。方法: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W/O/W乳剂-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雷帕霉素缓释微球,扫描电镜检测微球外观及微球粒径,HPLC检测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量。结果:所制微球光滑圆整,大小均一,平均粒径:(121.18±27.83)μm,载药率:(14.39±1.32)%,包封率:(72.92±4.29)%,体外释放实验显示1~4天有突释,随后平稳释药至第10天累积释药率达80%。结论:采用制备工艺稳定,所制微球载药量及包封率均较高,形态完整,大小均一,体外释药较为平稳并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裴蛟淼薛小燕刘蓓夏炜罗晓星郭树忠
关键词:雷帕霉素缓释微球PLG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