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宁

作品数:32 被引量:311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关节
  • 10篇关节置换
  • 9篇镇痛
  • 9篇术后
  • 7篇置换术
  • 6篇膝关节
  • 6篇类风湿
  • 6篇风湿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置换术后
  • 5篇神经肌
  • 5篇神经肌肉
  • 5篇神经肌肉阻滞
  • 5篇膝关节置换
  • 5篇膝关节置换术
  • 5篇筋膜
  • 5篇肌肉
  • 4篇随机对照研究
  • 4篇全髋

机构

  • 19篇北京大学
  • 12篇北京大学第三...
  • 5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南通医学院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市普仁医...

作者

  • 32篇王宁
  • 8篇李民
  • 7篇吕厚山
  • 6篇关振鹏
  • 6篇郭向阳
  • 5篇薛倩
  • 5篇王晶桐
  • 5篇李夏
  • 5篇谭江
  • 4篇田华
  • 4篇赵旻暐
  • 3篇李云鹏
  • 3篇李学斌
  • 3篇陈琦玲
  • 3篇陈占昆
  • 2篇郭继鸿
  • 2篇张绍龙
  • 2篇裴征
  • 2篇徐懋
  • 2篇白楚杰

传媒

  • 5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临床心电学杂...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5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两种穿刺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5
2015年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两种穿刺方式对神经阻滞成功率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根据超声探头平行还是垂直于腹股沟韧带放置,将患者随机分为平行组与垂直组.2组患者均给予等容量1%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共30 ml.2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超声成像时间、穿刺注药时间和操作时间,30 min内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起效情况,阻滞后4、8、12、24、36、48 h患者静息状态疼痛评分,首次使用PCA时间,术后各时间点累计舒芬太尼用量,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平行组、垂直组超声成像时间分别为(3.1±1.2)、(5.0±1.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8,P<0.05).平行组、垂直组操作时间分别为(5.2±1.3)、(7.1±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6,P<0.05).2组股神经感觉阻滞起效均达到100%.垂直组股外侧皮神经感觉阻滞成功率为100%,高于平行组的83.3%(x2 =5.455,P<0.05).2组阻滞后4、8、12 h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率垂直组高于平行组(P<0.05).阻滞后8、12、24、36、48 h累计舒芬太尼用量平行组高于垂直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静息数字化疼痛评分、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探头垂直于腹股沟韧带平面内进针比探头平行于腹股沟韧带进针对股外侧皮神经能产生更好的阻滞效果,可降低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可能更适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王宁李民魏越郭向阳
关键词:神经肌肉阻滞关节成形术镇痛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实施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0.2%罗哌卡因复合0.2μg·m L^(-1)舒芬太尼进行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择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试验组35例。对照组予以0.2%罗哌卡因10 m L·h^(-1)经髂筋膜间隙导管持续输注48 h;试验组予以0.2%罗哌卡因复合0.2μg·m L^(-1)舒芬太尼以10 m L·h^(-1)经髂筋膜间隙导管持续输注48 h。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PS)比较2组患者阻滞后4,8,12,24,36,48 h的疼痛程度,同时记录术后哌替啶使用率、阿片类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48 h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阻滞后8,12,24,36 h,试验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63±0.64),(1.67±0.60),(2.15±0.63),(1.64±0.62)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77±0.91),(3.44±0.85),(3.64±0.67),(2.24±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镇痛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61±0.62),(7.44±0.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哌替啶使用率分别为8.57%和31.43%,阿片类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2.86%和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罗哌卡因复合0.2μg·m L^(-1)舒芬太尼持续输注比0.2%罗哌卡因持续输注镇痛效果更佳,术后补救镇痛用药明显减少,安全性较高。
王宁韩彬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神经肌肉阻滞关节成形术
连续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面的应用被引量:17
2016年
由于截骨操作、软组织平衡等处理,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多较剧烈。更重要的是,术后疼痛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患者膝关节功能锻炼情况。因此,良好的TKA术后镇痛方法一直是研究热点。连续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是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疗效确切,但严重影响股四头肌肌力,不利于术后康复。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以隐神经为靶点,研究显示该方法可达到同FNB类似的镇痛效果,同时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小,但ACB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时间不长,有局部药物弥散导致麻醉范围扩大、国内相关报道较少等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赵旻暐田华王宁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镇痛
缺血性结肠炎的超声图像表现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超声图像特点以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使用3.5~5.0MHz腹部探头和7.0~14.0MHz高频超声对12例因急性腹痛、便血患者行二维基波、自然组织谐波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结肠肠壁增厚的部位、范围、壁厚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等声像图特征。结果全部病例经结肠镜或临床治疗监测、随访证实,超声定位符合率100%(12/12),其中病变累及右半结肠1例(8.4%),左半结肠7例(58.4%),横结肠2例(16.6%),脾曲2例(16.6%)。增厚结肠壁的长度范围10.0~20.0cm(平均15.0cm),壁厚0.5~2.0cm(平均1.3cm),病变呈均匀、全周性增厚。CDFI:全部病例肠系膜上动静脉内未见血栓,4例(33.3%)增厚结肠壁间有少量彩色血流信号,8例(66.7%)未见彩色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病变的分布、范围、肠壁厚度、彩色血流等做出正确的判断,超声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和随访、监测对临床有重要帮助。
张万蕾李建国牛小敏王雪武敬平王宁
关键词:结肠炎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中促凋亡基因PDCD5的表达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促凋亡基因PDCD5的表达与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m blot方法来检测RA滑膜组织中PDCD5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DCD5在滑膜内的表达特征,用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标本作对照。结果RA滑膜组织中PDCD5 mRNA的表达为1.3±0.9,与OA滑膜组织(4.3±2.7)相比低了约4倍(P〈0.05),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OA滑膜组织相比较,RA滑膜组织中PD—CD5蛋白水平的表达较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RA滑膜组织与OA滑膜组织之间PDCD5蛋白有不同的表达特征,RA滑膜组织阳性染色强度明显弱于OA滑膜组织,其增生滑膜表现为分散的PDCD5阳性染色.主要集中在衬下层而不是衬里层,衬下层主要分布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而在OA滑膜中PDCD5阳性染色主要集中在衬里层。衬下层PDCD5表达的细胞较少。结论在RA滑膜细胞凋亡过程中PDCD5表现为下调,至少部分地减少了RA滑膜组织凋亡。
陈占昆吕厚山王宁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滑膜PDCD5
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总结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脑内血肿清除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75例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观察及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7例,其中中枢衰竭3例,术后血肿腔再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结论做好细致的并发症观察,充分的术前准备,做好脑疝、术后再出血及术后消化道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预防是降低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保证。
程国杰王宁赵晓辉
关键词: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
早复极综合征合并电风暴1例
2015年
患者男、27岁,主因反复晕厥2年,再发1.5h入院。患者2年来晕厥2次,均为安静时发作,发作前有心悸不适,持续约1min后缓解,多次就诊各种检查结果均阴性。入院前1.5h划船时再发晕厥1次,随后于我院急诊就诊,就诊当时再次出现意识丧失,心电监测示心室颤动,立即予心肺复苏、电除颤,
王宁陈琦玲李学斌郭继鸿
关键词:早复极综合征晕厥电风暴
PDCD5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中表达上调被引量:16
2008年
为了研究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在不同的时间加入有效剂量100nmol/L雷公藤内醇酯(triptolide)后,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Western印迹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体外分离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PDCD5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蛋白表达特征.在雷公藤内醇酯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过程中,PDCD5 mRNA表达水平明显地渐次增加,呈现一种明确的时间依赖性递增表达模式,而PDCD5蛋白有时间依赖性表达上调持续16h,并维持在相对恒定水平.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正常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PDCD5蛋白的表达较弱,且主要分布在细胞浆.经雷公藤内醇酯处理4 h后,大多数细胞有PDCD5蛋白的聚集,直至12h,细胞核周围PDCD5蛋白聚集显著增强.36h后,PDCD5蛋白以核固缩的形式存在于凋亡的RA FLS中,细胞核染色质明显浓缩,片段化并出现了凋亡小体.上述结果表明,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过程中,PDCD5表达上调并在凋亡早期出现核转位,PDCD5蛋白核转位要早于凋亡小体形成.PDCD5蛋白核转位是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的早期事件,PDCD5不仅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凋亡过程,而且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增生的凋亡调节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陈占昆吕厚山王宁
关键词: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类风湿关节炎
超声引导连续隐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连续隐神经阻滞( saphenous nerve block ,S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 TKA)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6年3~5月我院择期TKA 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隐神经组(n=30)与股神经组(n=30)。2组操作均在术后进行,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PCA背景量5 ml/h,患者自控镇痛剂量每次5 ml,锁定时间30 min,使用时间48 h。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 numeric pain rating scale ,NPRS)评估阻滞后4、8、12、24、36、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程度,同时记录股四头肌肌力,比较2组患者术后哌替啶使用率、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48 h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2组阻滞后4、8、12、24、36、48 h静息痛与运动痛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隐神经组阻滞后8、12、24、36 h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高于股神经组(Z=-3.637,P=0.000;Z=-4.618,P=0.000;Z=-4.461,P=0.000;Z=-3.908,P=0.006)。隐神经组术后哌替啶使用率13.3%(4/30),股神经组为16.7%(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隐神经组术后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股神经组为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SNB组48 h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7±0.8)分,明显高于FNB组(6.1±0.7)(t=13.517,P=0.000)。结论2种阻滞方法均能为TKA术后提供有效镇痛,但与连续FNB相比,连续SNB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较小,可促进患者早期活动和患肢功能恢复。
王宁翟文雯李民郭向阳赵旻暐田华
关键词:神经肌肉阻滞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的表达与意义
2008年
目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作为一个重要的凋亡正调控分子,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关其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的作用研究甚少。实验拟验证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定位分布,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10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滑膜均取材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类风湿关节炎或骨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确诊。术前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原代培养并传代分离获得型别均一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提取细胞RNA和蛋白。③实验评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和骨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制备细胞爬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在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的定位分布特征。结果:①相对于骨关节炎,分离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表达下调。②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的下调与抗凋亡分子Bcl-2的上调是协调一致的。③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蛋白主要定位于体外培养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胞浆中。结论: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可能参与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对凋亡刺激信号所产生的凋亡抑制过程,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演变过程中可能具有抑制凋亡的作用。
李云鹏吕厚山王宁关振鹏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骨关节炎凋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