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娟 作品数:7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应用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制备EV71病毒初探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应用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制备EV71病毒。方法以3 L生物反应器采用4 g/L、8 g/L Cytodex-1微载体培养比较Vero细胞比生长率,并以4 g/L微载体培养EV71病毒。结果 4 g/L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3~4 d微载体细胞密度达2.3×106/mL,按0.001的感染复数(MOI)接种EV71病毒,病毒收获液的滴度最高达7.90 lgPFU/mL,较静置培养平均高出0.92 lgPFU/mL。结论初步建立了3 L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制备EV71病毒的工艺,为进一步放大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 范秀娟 孙振鹏 孙燕 李建强 李薇关键词:EV71 VERO细胞 微载体 生物反应器内微载体培养细胞的胰酶消化放大技术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建立生物反应器内微载体上Vero细胞球转球胰酶消化放大技术。方法用500 ml搅拌瓶培养Vero细胞,待细胞浓度达1.8×106个/ml时,加入25和37℃消化液(0.25%胰酶+0.02%EDTA)消化不同时间,计算细胞回收率及细胞活率,筛选微载体细胞最佳培养温度及消化时间。将3 L反应器内微载体及T25方瓶培养的Vero细胞消化后接种T25方瓶,比较两种传代方式下的细胞形态及比生长速率。将3 L反应器内微载体培养的Vero细胞用消化液消化后,按1∶3、1∶6、1∶8、1∶10、1∶12的比例接种至15 L反应器,确定最适接种比例。将转瓶及3 L反应器内微载体培养的Vero细胞消化后接种至15 L反应器,比较两种放大方式下的细胞形态、密度及比生长速率。结果微载体上培养的Vero细胞经25℃消化15 min可有效保证细胞的回收率及活率。两种传代方式下的细胞形态及比生长速率无明显区别。细胞比生长速率在1∶6~1∶10比例放大时较高。两种放大方式下的细胞形态、密度及比生长速率无明显区别。结论初步建立了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内细胞的胰酶消化球转球放大技术,Vero细胞存活率较高,贴壁良好,空珠率较低,可应用于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系统的规模放大。 孙振鹏 李欢 孙燕 孟子新 赵星文 范秀娟 李薇关键词:生物反应器 微载体 细胞培养 狂犬病病毒4aG株G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2年 目的克隆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4aG株G蛋白基因,并与其他疫苗毒株G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为我国狂犬病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RV 4aG株中扩增G蛋白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预测G蛋白功能位点、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并与其他疫苗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克隆的4aG株G蛋白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一致。进化树分析显示,4aG株与CVS株的进化关系较远;4aG、4aGV18、CVS、PV及RC-HL毒株跨膜区域在第460~479氨基酸之间,其他毒株在459~478氨基酸之间;PV株有5个糖基化位点,RV-97株有3个糖基化位点,其他毒株均有4个糖基化位点;G蛋白抗原表位位于氨基酸100~300及480~520之间;不同毒株G蛋白抗原位点区域有所不同,与CVS株比较,PV株抗原表位与其最为接近,4aG、4aGV18、CTN-1-31及Flury-HEP株与其抗原表位较为接近。结论4aG株G蛋白功能位点和抗原表位与CVS株相差较大,但其在Vero细胞上传代稳定,可用于制备Vero细胞纯化疫苗。 李建强 孙燕 孙振鹏 范秀娟 陈军 李薇关键词:狂犬病病毒 G蛋白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生物反应器制备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 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建立利用生物反应器制备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的新工艺。方法以Vero细胞作为乙型脑炎病毒增殖的细胞基质,使用微载体Cytodex-Ⅰ在15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高密度培养,采用2.5~4.5g/L的载体浓度培养乙型脑炎病毒,制备3批纯化乙型脑炎疫苗并进行检定。结果随着微载体浓度的增加,细胞密度升高。采用2.5~4.5g/L微载体培养的病毒收获液的平均滴度为7.38~7.56lgPFU/ml,收获量最高可达到12~15个有效罐体积。制备的3批疫苗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相关要求。结论已建立了15L生物反应器制备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的新工艺,为进一步放大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 李薇 李振平 孙燕 韩德胜 周丽娟 范秀娟 王玉琳关键词:生物反应器 微载体 VERO细胞 乙型脑炎疫苗 三种不同载体的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蛋白质结合疫苗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通过3种不同载体即破伤风类毒素(TT)、白喉类毒素(DT)和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rEPA)与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GCMP)结合,经免疫小鼠后比较3种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将GCMP以ADH作为间隔剂分别与TT、DT和rEPA等3种蛋白质载体结合形成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以GCMP和3种结合疫苗免疫NIH小鼠以研究在其体内的免疫原性。结果GCMP和结合疫苗免疫NIH小鼠后,其血清ELINA结果显示多糖疫苗和结合疫苗均可诱生免疫应答,但使用GCMP免疫小鼠后仅能产生较低水平抗GCMP的IgG抗体,而用3种CCMP-蛋白质结合疫苗免疫小鼠后其血清中产生了较GCMP免疫显著增高的抗GCMP的IgG抗体,并且3种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第2次、第3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IgG抗体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01),表明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具有免疫记忆和加强应答效应,且3种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在小鼠体内产生的抗GCM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体介导的血清抗体体外杀菌试验结果证明,3种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IgG抗体均比GCMP具有增强的体外杀菌活性。结论经3种不同载体与GCMP结合后免疫小鼠均产生了比GCMP显著增强的免疫应答。比较研究表明,rEPA是实验中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较好的备选载体。 吴兵 刘方蕾 杜琳 范秀娟 王欣茹 杨明 崔萱林关键词:荚膜多糖 结合疫苗 生物反应器微载体规模化培养轮状病毒重配株LH9 2015年 目的利用Vero细胞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技术规模化培养轮状病毒重配株LH9(G4型)。方法用3 L生物反应器,以4 g/L载体浓度培养Vero细胞,待细胞浓度达1.8×106个/ml时,分别用含2、1、0.75、0μg/ml胰酶的DMEM培养液,35℃连续培养21 d,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分别按0.5、0.1、0.05、0.01 MOI接种轮状病毒重配株LH9(G4),培养过程中每日取样,检测病毒滴度以及葡萄糖、乳酸含量。根据培养过程中葡萄糖、乳酸含量的变化,确定病毒培养过程中的收获时间,优化培养工艺。结果在反应器中用含不同浓度胰酶的DMEM培养Vero细胞,细胞形态良好,与不含胰酶的DMEM培养液培养的细胞无明显差异;按0.05 MOI接种后的病毒收获液滴度较高,可达7.0 lg CCID50/ml,且持续时间较长;通过对病毒培养液中葡萄糖、乳酸含量的监测,调整了培养过程中的收获时间,收获次数增加至4次,可收获病毒液4个工作体积,病毒高峰滴度可达8.5 lg CCID50/ml。结论采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系统培养轮状病毒重配株LH9(G4),可显著提高病毒滴度,通过对培养过程的优化,增加了病毒收获量,为进一步规模化生产轮状病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孙振鹏 孙燕 范秀娟 王名强 包红 李薇关键词:生物反应器 微载体 轮状病毒 生物反应器培养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s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s(G3型)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条件的优化。方法采用3 L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观察Ls株在不同病毒感染复数(0.001、0.002、0.010、0.040 MOI)、不同温度(34.5℃和35.5℃)、不同病毒收获时间(24和48 h)对病毒增殖的影响。根据病毒滴度和收获量筛选出最适MOI、培养温度及病毒的收获时间。结果以0.002 MOI接种Vero细胞,温度为34.5℃培养病毒,滴度最高达7.50 lg CCID50/m L;48 h可连续收获4次病毒液,且收获总量及病毒滴度均高于24 h。结论通过对Ls株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Vero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获得的病毒液滴度高及连续培养多次收获量增加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规模化培养奠定了基础。 范秀娟 孙燕 孙振鹏 马超 孟子新 李欢 李薇关键词:生物反应器 VERO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