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轩

作品数:6 被引量:121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作物
  • 3篇APSIM
  • 2篇冬小麦
  • 2篇水分
  • 2篇土壤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作物产量
  • 2篇小麦
  • 2篇旱作
  • 2篇APSIM模...
  • 1篇性状
  • 1篇有机碳
  • 1篇园土
  • 1篇栽培
  • 1篇栽培草地
  • 1篇生草
  • 1篇生产潜力分析
  • 1篇食物安全
  • 1篇水分利用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杨轩
  • 4篇沈禹颖
  • 2篇王自奎
  • 2篇张小明
  • 1篇李向林
  • 1篇任继周
  • 1篇谭广洋

传媒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陇东地区几种旱作作物产量对降水与气温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1
2016年
研究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指导区域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结合大田试验与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APSIM),在验证模拟研究区冬小麦、玉米和紫花苜蓿产量可靠性的基础上,分析5个降水变化梯度(降水量不变、降低10%和20%、升高10%和20%)和5个气温变化梯度(不变、降低1.5和1℃、升高1.5和1℃)组合情景下3种作物的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APSIM模型在试验点对3种作物籽粒产量和生物量的模拟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在0.80~0.93之间,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在11.35%~22.48%之间,模型有效系数在0.53~0.91之间。冬小麦、玉米和紫花苜蓿在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的情景下减产,减产的最大幅度分别为38.7%、40.3%和41.8%;冬小麦、紫花苜蓿的在气温降低、降水量增加时增产,增产的最大幅度分别为29.8%和51.7%;玉米在降水量增加、温度不变的情景下增产幅度最大,为22.0%。总之,在研究范围内,3种作物的产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高;玉米的产量随气温升高先增高后降低,另2种作物的产量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紫花苜蓿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最强。结果对明确黄土高原地区主要作物的生产走势,制订农业布局、管理措施等具有一定意义。
杨轩王自奎曹铨张小明沈禹颖
关键词:气候变化降水温度APSIM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作物生产系统产量、水分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黄土高原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系统的作物生产力、环境生态功能等将受到影响。通过纳入饲草作物、实行秸秆覆盖、免耕等措施,可增加农业系统的稳定性,缓冲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负面作用。但是现阶段,该地区在...
杨轩
关键词:黄土高原气候变化
生草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81
2016年
果园生草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是果园集约、高效、生态、可持续生产的重要基础。生草栽培可降低土壤容重4.7%-13.0%,提高水稳性土壤团聚体含量,进而改善土壤的导水性能和保水性能,也有助于拦截降雨,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干旱少雨的季节可能会出现牧草与果树争水的现象,需要通过选择适宜的草种及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来减小争水对果树造成的不利影响;生草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连续生草6年可使土壤表层有机碳增加19.6%-27.8%,有机碳的累积量会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生草覆盖可调节果园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酶活性;生草还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同时豆科牧草也可通过固氮作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总体而言,果园多年种植牧草对土壤养分的积累具有正效应。本研究可为有关的研究工作和生草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曹铨沈禹颖王自奎张小明杨轩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微生物多样性土壤酶活性
基于APSIM模型的冬小麦、玉米和紫花苜蓿的生产潜力分析
黄土高原是我国最重要的旱作农业区,长久以来作物产量偏低而不稳定;在当前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更加需要进行作物生产评估,以采取适宜措施、规避产量损失。APSI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杨轩
关键词:APSIM模型作物产量气温
文献传递
栽培草地与食物安全被引量:5
2016年
什么是栽培草地? 栽培草地亦被称为人工草地(tame grassland,sown grassland,seeded grassland),是利用综合农业技术,在完全破坏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播种建植的新的人工草本群落,可用来提供青饲、调制干草或放牧利用;就其生态学本质,是取代原生植被的处于人为农作措施维护下的群落。
沈禹颖杨轩李向林任继周
关键词:人工草地食物安全栽培放牧利用农业技术农作措施
秸秆还田对旱作冬小麦后茬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APSIM模拟被引量:9
2013年
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模型作为一种作物生长机理模型,可敏感捕捉气候变化、土壤水分变化引致的系统组分响应,适用于降水不确定性地区的农业系统生产预测。为确定APSIM模型对秸秆还田等水土保持耕作拦截夏季降水的模拟功能,在甘肃黄土高原开展了秸秆还田处理,对冬小麦收获后休闲期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APSIM模拟。结果表明:自然降水条件下,免耕+秸秆还田(S)处理下土壤水分蒸发量较休闲裸地(F)、耕作+覆草(TS)及传统耕作(T)降低16.7%~23.9%,裸地休闲或耕作会造成土壤水分流失,秸秆还田的保水作用明显,APSIM模拟可代表71%~92%的土壤水分变化;在人工模拟降水(66 mm.h-1)情况下,土壤蒸发在2 t.hm-2(SS)、4 t.hm-2(LS)秸秆还田量下比裸露休闲地(F)分别降低了27.8%和49.4%,APSIM模拟值解释了96%~99%的土壤水分变化。表明本土化的APSIM模型可以描述研究区土壤水分变化,适用于农业系统研究。
杨轩谭广洋沈禹颖
关键词:土壤水分秸秆还田冬小麦APSIM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