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明

作品数:2 被引量:102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性状
  • 1篇有机碳
  • 1篇园土
  • 1篇生草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作物
  • 1篇作物产量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多样性
  • 1篇温度
  • 1篇理化性状
  • 1篇酶活性
  • 1篇降水

机构

  • 2篇兰州大学

作者

  • 2篇王自奎
  • 2篇沈禹颖
  • 2篇杨轩
  • 2篇张小明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陇东地区几种旱作作物产量对降水与气温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1
2016年
研究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指导区域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结合大田试验与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APSIM),在验证模拟研究区冬小麦、玉米和紫花苜蓿产量可靠性的基础上,分析5个降水变化梯度(降水量不变、降低10%和20%、升高10%和20%)和5个气温变化梯度(不变、降低1.5和1℃、升高1.5和1℃)组合情景下3种作物的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APSIM模型在试验点对3种作物籽粒产量和生物量的模拟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在0.80~0.93之间,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在11.35%~22.48%之间,模型有效系数在0.53~0.91之间。冬小麦、玉米和紫花苜蓿在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的情景下减产,减产的最大幅度分别为38.7%、40.3%和41.8%;冬小麦、紫花苜蓿的在气温降低、降水量增加时增产,增产的最大幅度分别为29.8%和51.7%;玉米在降水量增加、温度不变的情景下增产幅度最大,为22.0%。总之,在研究范围内,3种作物的产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高;玉米的产量随气温升高先增高后降低,另2种作物的产量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紫花苜蓿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最强。结果对明确黄土高原地区主要作物的生产走势,制订农业布局、管理措施等具有一定意义。
杨轩王自奎曹铨张小明沈禹颖
关键词:气候变化降水温度APSIM
生草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81
2016年
果园生草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是果园集约、高效、生态、可持续生产的重要基础。生草栽培可降低土壤容重4.7%-13.0%,提高水稳性土壤团聚体含量,进而改善土壤的导水性能和保水性能,也有助于拦截降雨,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干旱少雨的季节可能会出现牧草与果树争水的现象,需要通过选择适宜的草种及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来减小争水对果树造成的不利影响;生草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连续生草6年可使土壤表层有机碳增加19.6%-27.8%,有机碳的累积量会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生草覆盖可调节果园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酶活性;生草还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同时豆科牧草也可通过固氮作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总体而言,果园多年种植牧草对土壤养分的积累具有正效应。本研究可为有关的研究工作和生草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曹铨沈禹颖王自奎张小明杨轩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微生物多样性土壤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