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学松
- 作品数:33 被引量:262H指数:11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退变性脊柱侧弯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弯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共53例,其中男9例,女44例,平均年龄66.5岁(56~80岁),所有患者均行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并记录Cobb角;对照组47例,由部分接受骨密度检测的住院患者构成,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腰椎管狭窄症18例,均不合并脊柱侧弯,男16例,女31例,平均年龄64.7岁(54~83岁);两组患者均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并分别记录股骨颈、Ward,S三角和股骨大粗隆及腰椎椎体(L1-L4)的骨密度值及T值,分析患者Cobb角与对应T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确诊的53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中,平均Cobb角为32.1°±7.3°(11.6°~47.2°),平均T值为-2.87±0.78(-4.81^-0.78),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46例,骨量减少7例;对照组平均T值为-2.08±1.08(-4.76~0.56),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8例,骨量减少24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Cobb角与T值无相关性。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脊柱侧弯程度与骨质疏松程度无相关,骨质疏松症是退变性脊柱侧弯发病的危险因素。
- 翟睿汪学松金传峰王明民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 腰椎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建立腰3-4节段的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有限元模型,评估固定前后系统的应力变化,探讨后路内固定对腰椎和内固定器械的力学影响。方法利用Pro/E三维建模软件模拟脊柱后路的钉棒内固定系统,MIMICS软件模拟手术实际操作,建立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前后的腰3-4节段三维实体,导入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腰4椎体做收敛性分析,建立5种不同网格划分数目的腰4模型进行验证。分析椎体和螺钉系统在0.5mPa轴向压力下的力学变化。结果在均布压力下,腰4模型位移为0.00125815mm,与基准位移的误差只有0.8167%,模型收敛性好。在轴向压力作用下,固定后的椎体、椎间盘和内固定的应力发生明显变化,椎间盘的应力集中部位由后外侧转向前外侧,固定椎体产生的应力明显减小,应力遮挡效应明显。螺钉根部的上下方,存在着明显的应力集中,且上一椎体固定的螺钉要比下一椎体的螺钉承受应力大。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和有限元分析结合的方法,可以模拟腰34节段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较直观地观察脊柱后路固定前后系统的力学变化。
- 闫家智吴志宏徐日新汪学松邢泽军赵宇仉建国沈建雄王以朋邱贵兴
-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器
- 股动脉灌注并经皮骨髓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被引量:16
- 2002年
- 目的 :根据股骨头坏死的病因 ,阐明采用股动脉药物灌注并经皮骨髓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选择性的注入某些扩血管、解痉、扩容、溶栓的药物 ,再于股骨头坏死区注入新鲜的骨髓干细胞 ,刺激骨细胞的再生。结果 :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扩大 ,尤其是外展功能恢复明显 ,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4~ 1 2个月后X线片表现死骨有吸收 ,坏死区明显减小或消失。结论 :股动脉药物灌注并经皮骨髓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损伤小 ,疗效好 ,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病人可有效的恢复髋关节的功能。
- 汪学松陈丹胡守成孙泉孙桂森
- 关键词:股动脉灌注骨髓移植早期股骨头坏死
- 籽骨与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相关解剖学关系被引量:19
- 2008年
- 目的:探讨籽骨在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形成中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4例成人甲醛防腐固定标本拇掌指关节进行解剖学观察,并在籽骨部位的肌腱用加压针头分别注入适当生理盐水使腱鞘局部膨胀,制造模拟狭窄性腱鞘炎标本,进行模拟动力学观察。结果:解剖学研究发现,拇长屈肌腱位于两粒籽骨和籽骨间横韧带构成的一个类似于"指环"的封闭式结构里,在此结构中,拇掌指关节在做过伸、过屈时,易导致拇长屈肌腱与籽骨的摩擦加大而受到损伤。而且,籽骨和掌骨之间没有骨性连接,为纤维软骨样软组织连接,导致籽骨和掌骨之间可以微动,拇指屈伸时,籽骨和掌骨间的微动导致拇长屈肌腱与籽骨摩擦进一步加大,籽骨易脱位,产生籽骨嵌顿于掌指关节,造成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损伤。两粒籽骨间存在籽骨横韧带,为"指环"顶部的封口的韧带,如果切断,可以导致拇长屈肌腱自"指环"滑出,产生"弓弦"效应。结论:经临床和解剖学研究证实,籽骨与狭窄性腱鞘炎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籽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或促进狭窄性腱鞘炎的形成。
- 汪学松邱贵兴翁习生高增鑫翟吉良
- 关键词:腱鞘炎籽骨肌腱
- 血友病性假瘤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分析血友病性假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探讨血友病性假瘤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996年7月至2007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血友病性假瘤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38岁,平均26.1岁。其中累及股骨4例,第五掌骨1例,位于股四头肌、髂腰肌、腓肠肌各1例。治疗方法包括假瘤切除、软组织松解、骨移植重建术等。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切除重建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8.6个月(7个月至11年);全部病例无假瘤局部复发;6例愈合良好;1例股骨短缩、跛行;1例凝血因子抑制剂形成,伴切口愈合不良待截肢。结论病史及影像学检查是血友病性假瘤诊断的主要依据;掌握其临床特点是获取良好疗效的关键。
- 高增鑫翁习生邱贵兴赵永强邵柏林进汪学松杨新宇
- 关键词:血友病A血友病B肉芽肿浆细胞血液凝固因子
- 先天性挛缩蜘蛛指畸形六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挛缩蜘蛛指畸形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先天性挛缩蜘蛛指畸形患者6例,男1例,女5例;年龄:5~14岁,平均7.5岁。临床表现为类马凡体形、关节屈曲畸形、脊柱侧后凸畸形、肌肉发育不全,四肢肌肌力明显低于正常;外耳廓的畸形,通常为外耳廓上半部分出现皱折。皆合并脊柱侧后凸,其中2例侧后凸于胸段,4例于胸腰段,侧凸Cobb角:85~117°,平均88.6°;后凸Cobb角:75~123°,平均93.6°。分子基因学部分(75%)表现为原纤维蛋白-2基因位点有基因突变。皆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或椎板钩行后路手术矫形,其中4例行Smith—Petersen截骨矫正后凸。结果术后侧凸Cobb角:35~52°,平均37.6°后凸Cobb角:28~54°,平均38.6°。4例得到随访,约6~9个月,平均7.8个月;2例失访。3例骨融合良好,1例术后螺钉拔出并有神经根损伤,行翻修术改用椎板钩后缓解。躯体外观和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先天性挛缩蜘蛛指畸形特有的临床表现为脊柱侧后凸Cobb角度大、僵硬,椎弓根发育细小,椎弓根植入困难,后凸多需截骨矫形。要注意与马凡综合征、Stickler综合征、高胱氨酸尿症和Distal arthrogryposis等的鉴别诊断,尤其是与马凡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 汪学松仉建国邱贵兴翁习生高增鑫卢文灿赵丽娟
- 关键词:脊柱侧凸手畸形
- 经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弯经后路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10年4月-2012年12月经后路手术治疗的3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病人的手术方式、术后效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无术中死亡。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4.3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等情况,所有融合节段均已骨性融合。侧弯平均矫正率68.5%,腰痛改善率94.7%。病人均自诉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改善;无病人出现术后假关节形成,发生脑脊液漏1例,切口溃疡1例,肺部感染2例。结论经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安全有效。术式选择应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及身体状况决定。充分减压是有效缓解病人疼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行长节段固定、短节段融合能够最大限度恢复脊柱在冠状位及矢状位上的平衡,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并长期维持。
- 翟睿金传峰栾婕王明民汪学松
- 关键词:脊柱弯曲外科手术
- 后路顶椎区多节段水平式脊柱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通过后路多节段顶椎区水平式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观察并评价这一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对14例AS后凸畸形患者[年龄平均33岁;身高(156.64±6.78)cm;矢状面不同节段Cobb角:T5-1283.00°±10.29°,T11~L237.00°±10.51°,L1-514.000±4.85°;后凸Cobb角:T10~L248.60°±15.62°;躯干后凸角(WBKA角):53.30°±11.09°]采用顶椎区多个节段水平式脊柱截骨的方法来矫正后凸畸形。内固定均采用椎弓根螺钉技术。结果术后患者身高平均增长(8.70±2.05)cm(P〈0.01)。矢状面不同节段Cobb角:T5-1243.20°±9.04°,矫正39.80°±4.17°(P〈0.01);T11~L23.80°±1.53°,矫正33.20+4.74°(P〈0.01);L1-5 32.80°±6.81°,矫正18.79°±6.99°(P〈0.01)。后凸Cobb角:T10-L25.60°±1.68°,矫正43.00°±10.09°(P〈0.01)。WBKA角8.30°±3.10°,矫正44.18°+7.17°(P〈0.01)。均无明显神经症状。术后随访0.5~2年,截骨部位在6~12个月时出现椎体间和椎板的骨性融合,外形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好转。结论顶椎区多节段水平式脊柱截骨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疗效良好,同传统的Lt以下椎体楔形截骨比较,有明显的优点,但不适用于椎体前缘有明显骨性融合的患者。
- 孙伟方汪学松沈万祥
- 关键词:脊柱后凸强直性脊柱炎截骨术
- 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外翻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需要解决外侧股骨髁和胫骨平台部分缺损、塌陷;外侧关节囊和韧带挛缩;内侧副韧带松弛等所有这些畸形矫正,恢复膝关节正常的力线和软组织平衡,将假体放在合适的位置,最终获得膝关节的稳定。探讨膝外翻膝关节置换术中力线纠正及关节平衡。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1-01/2000-12关于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外翻方面的文章,检索词"TKA,genuvalgum",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纳入标准:实验研究文章中采用随机、盲法、对照等条件的限制;观察对比研究、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等不同文献无限制条件。排除标准:研究目的与本综述目的无关、重复研究的文献。对所得文献进行提炼,共20个研究满足全部纳入标准,予以纳入。结果:在创伤中,胫骨平台骨折常常造成骨折的畸形愈合,骨骺的生长阻滞,最终形成膝关节的外翻畸形。膝外翻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外侧切口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但是还不被普遍接受,有人提出可以通过做关节囊Z形切开或将关节囊前外侧的脂肪垫外移来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对严重膝外翻的患者采取外侧入路,以保证外侧软组织的充分松解,矫正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针对肌腱、韧带作出相应的处理,调整关节伸屈及内外侧都得到良好的关节间隙平衡。对于有严重膝内翻的患者,由于后交叉韧带止点于股骨髁的内上方,后交叉韧带被拉长失去功能,应当选用高匹配的假体。结论:对于膝外翻的患者,如果合理的调整软组织获得良好的关节间隙平衡,就可以采用非限制性假体,不切除交叉韧带,获得膝关节的稳定。
- 汪学松高增鑫李佳意宋海峰刘正翟吉良
-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膝外翻生物力学
- 全膝置换术中髌骨置换的适应证探讨被引量:14
- 2006年
- 高增鑫翁习生邱贵兴费琦高娜汪学松
- 关键词:髌骨置换全膝置换适应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