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

作品数:71 被引量:431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心肌
  • 37篇心肌梗死
  • 37篇梗死
  • 20篇动脉
  • 19篇介入
  • 18篇冠状
  • 17篇冠状动脉
  • 13篇心肌梗死患者
  • 13篇血管
  • 13篇急性心肌梗死
  • 11篇血压
  • 11篇介入治疗
  • 11篇高血压
  • 10篇ST段
  • 9篇预后
  • 8篇型心
  • 8篇综合征
  • 7篇睡眠
  • 7篇睡眠呼吸
  • 7篇睡眠呼吸暂停

机构

  • 69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市顺义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1篇刘志
  • 45篇华琦
  • 23篇李静
  • 22篇李东宝
  • 20篇李博宇
  • 11篇许骥
  • 11篇范振兴
  • 11篇胡少东
  • 10篇谭静
  • 9篇王艳玲
  • 9篇孙峥
  • 8篇郝恒剑
  • 7篇夏经钢
  • 7篇邵强
  • 7篇卢洁
  • 5篇王珊
  • 5篇桑城
  • 5篇徐东
  • 4篇万云高
  • 4篇孔强

传媒

  • 12篇中华老年心脑...
  • 7篇心脏杂志
  • 5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中国心血管杂...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新进展被引量:15
2006年
刘志徐跃峤华琦
关键词: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造影冠状动脉桥血管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在冠状动脉桥血管造影方面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取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桥血管造影患者50例,分为经左桡动脉途径25例,经股动脉途径25例,对比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内乳动脉到位时间,X曝光时间,造影管数量,造影剂数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左桡动脉组有1例因穿刺不成功,2例因血管痉挛交叉至经股动脉组,经左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96.0%(24/25)vs100%(25/25)(P>0.05),造影成功率88.0%(22/25)vs 100%(25/25)(P>0.05),内乳动脉到位时间为(2.94±0.70)分钟vs(3.64±0.58)分钟(P<0.01);X线曝光时间为(27.04±5.03)分钟vs(23.35±6.06)分钟(P<0.05);造影管数量为(2.04±0.57)个vs(1.32±0.47)个(P<0.01);造影剂用量(130.90±9.71)ml vs(127.14±16.91)ml(P>0.05);经左桡动脉组血管痉挛2例(P>0.05),经股动脉组血肿3例(P>0.05),假性动脉瘤1例(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桥血管造影检查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可以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造影的选择路径之一。
孔强李康刘志李博宇李静史力生张钰聪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桥血管桡动脉股动脉
冠状动脉导丝引起冠状动脉小血管穿孔紧急处理策略及临床分析(附四例报告)
2009年
李东宝华琦刘志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症状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高血压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究PBL联合CBL教学法在高血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现代医学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日-2021年5月31日在某院实习的64名临床医学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比较2组学生实习结束后的临床考核成绩和调查问卷评价2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成绩(84.25±5.62vs75.58±6.05)分、理论知识成绩(45.19±6.42vs39.53±5.84)及病例分析成绩(39.72±4.28 vs 35.96±6.2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96.9%vs78.1%)、增强自主学习意识(90.6%vs68.8%)、提高医患沟通能力(93.8%vs 75.0%)和培养临床思维(87.5%vs 62.5%),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9%vs 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教学中,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实习学生的临床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
孙希鹏范振兴刘志华琦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
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被引量:14
2011年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危害主要为降低心排出量,促进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危险性。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与遗传基因、心房的电和结构重构及系统的炎症反应相关。药物治疗仍为目前心房颤动治疗的主要方法,胺碘酮是目前最常用的心房颤动复律药物,但其有效率为50%~70%。
邵强郝恒剑王艳玲刘志
关键词:高血压辛伐他汀左心房C反应蛋白质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被引量:21
2012年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期,慢性心衰的规范化药物治疗,需要引起临床重视。我们前期介绍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B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本研究着重介绍了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
刘志华琦
关键词:心力衰竭氢氯噻嗪硝酸甘油哌唑嗪地高辛
进口与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预后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进口和国产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住院期间与远期预后比较.方法 连续入选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的197例确诊急性STEMI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照支架的类型分为国产DES组和进口DES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和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国产DES组共113例(57.4%),进口DES组84例(42.6%),两组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2.7%比4.8%,P=0.515)、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2.7%比0,P=0.053)、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0.6%比3.6%,P=0.0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中位数41个月,随访期内两组的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91.5%和90.9% (P=0.88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HR=1.872,95% CI:1.008~2.118,P=0.023)、高血压史(HR=6.018,95% CI:1.307~21.716,P=0.021)、脑血管病史(HR=4.995,95% CI:1.536~16.242,P=0.008)、心功能Killip分级(HR=3.947,95% CI:1.809~8.612,P=0.001)、高尿酸血症(HR=1.006,95% CI:1.003~1.010,P<0.001)是患者远期发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力衰竭、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STEMI患者,应用国产与进口DES住院期间及远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王云飞李小明薛淞华琦李康郝恒剑刘志李博宇胡少东许骥夏经刚孔强桑城王姗李静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药物洗脱支架预后
13年来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特点和变化趋势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北京宣武医院1993-2005年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资料,按照不同年龄、不同时期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1)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不同危险因素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青年组吸烟、高甘油三酯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01)。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01和P<0.05)。(2)2000-2005年与1993-1999年比较,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中,糖尿病所占比例分别为15.6%和7.9%,明显升高(P<0.05)。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中,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56.3%和44.2%,糖尿病分别为24.1%和10.5%,均明显升高(P<0.01和P<0.001);吸烟分别为42.8%和35.4%,有所下降(P<0.05)。(3)中青年组中多重危险因素患者所占比例较老年组明显为高(P<0.01)。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必须加强对血压、血糖的监测和控制,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更应该强调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
李静华琦谭静刘志李秀珍
关键词:心肌梗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持续正压通气后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后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47~57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45例,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PSG监测和血压监测,并根据监测的通气结果分组。对所有患者进行CPAP治疗,之后再次行PSG监测和血压监测。考察以下指标:AHI、Sa O2、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VEGF因子浓度。结果 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经CPAP治疗后,PSG监测通气指标均有改善,血压下降;三组治疗后VEGF因子浓度为(40.77±13.19)pg/ml、(41.92±15.84)pg/ml、(56.06±18.91)pg/ml,与三组治疗前VEGF因子浓度相比明显降低,治疗前分别为(52.07±15.82)pg/ml、(74.11±21.20)pg/ml、(92.79±24.0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浓度与各项指标之间呈现典型的正相关,其中与AHI、Sa O2,以及舒张压之间的相关性极为显著。结论 CPAP治疗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造成患者体内形成低氧环境,VEGF因子水平显著增高,可诱发血管增生,最终导致高血压形成。
桑城许骥刘志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途径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取614例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其中经桡动脉途径患者304例(桡动脉组),股动脉途径患者310例(股动脉组),观察介入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7.7%,股动脉组为98.1%,2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功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增加心血管事件。
胡少东郝恒剑徐东许骥李静李博宇刘志夏经钢王珊金蔚英韩涛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