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国庆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2篇丁苯
  • 2篇丁苯酞
  • 2篇丁苯酞胶囊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血管
  • 2篇血性
  • 2篇抑郁
  • 2篇缺血
  • 2篇自噬
  • 2篇卒中复发
  • 2篇细胞
  • 2篇小胶质细胞
  • 2篇介导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2篇房颤
  • 2篇复发
  • 2篇苯酞

机构

  • 8篇江阴市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8篇周国庆
  • 5篇朱祖福
  • 4篇柏燕燕
  • 4篇孔玉
  • 3篇陆强彬
  • 3篇高志强
  • 2篇杨江胜
  • 2篇徐裕
  • 2篇张慧萍
  • 2篇沈丽萍
  • 1篇韩峰
  • 1篇王辉

传媒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丁苯酞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血管性抑郁的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血管性抑郁临床疗效.方法:85例血管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组(实验组)45例和单用米氮平治疗组(对照组)40例,疗程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临床...
朱祖福周国庆孔玉陆强彬柏燕燕
关键词:血管性抑郁丁苯酞胶囊米氮平短期疗效
文献传递
TLR4介导小鼠小胶质细胞自噬在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研究TLR4介导小胶质细胞自噬在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从C57BL/6J小鼠中提取分离原代小胶质细胞,分组1中,A组:小胶质细胞;B组:小胶质细胞+阴性siRNA转染;应用C组:小胶质细胞+TLR4-siRNA转染。应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分组1中TLR4的表达。分组2中,D组:小胶质细胞+等量的对照溶剂(0.9%NaCl);E组:小胶质细胞+自噬抑制剂(3-MA);F组:小胶质细胞+control-siRNA+3-MA;G组:小胶质细胞+TLR4-siRNA+等量的对照溶剂(0.9%NaCl);H组:小胶质细胞+TLR4-siRNA+3-MA。Western Blot检测LC3-Ⅱ/Ⅰ比值、TLR4、MyD88和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1)A组和B组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B组相比,C组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 <0.05)。(2)D组、E组和F组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D组相比,G组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水平下调(P <0.05);与F组相比,H组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水平下调(P <0.05)。E组和F组LC3-Ⅱ/Ⅰ比值、TNF-α、IL-1β、IL-6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F组相比,H组LC3-Ⅱ/Ⅰ比值、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P <0.05);与G组相比,H组LC3-Ⅱ/Ⅰ比值、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P <0.05)。结论 TLR4-siRNA可抑制TLR4介导的小胶质细胞自噬,从而减轻自噬引起的脑出血炎症损伤。
陆梦茹朱祖福张慧萍孔玉高志强杨江胜陆强彬柏燕燕周国庆沈丽萍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白细胞介素-1Β
江苏省江阴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横断面调查及卒中复发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调查江苏省江阴地区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二级预防现况,探讨影响脑卒中复发的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我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他汀类药物及降压、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作为主要终点事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合并心房颤动44例,其中使用抗凝药物患者比例为20.5%。在不合并房颤患者中,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者比例为55.1%。他汀类药物使用患者比例为39.7%。合并高血压病患者225例,使用降压药物患者比例为81.8%。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5例,使用降糖药物比例为47.4%。脑卒中年复发率为20.3%。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较高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江阴地区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抗栓药物、他汀类药物使用率较低,尤其是抗凝药物,需加强二级预防依从性宣传教育。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
成智英周国庆高志强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
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探讨
2014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短期疗效临床观察。方法 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实验组)40例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对照组)40例,疗程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2周以后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以后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及HAMD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卒中后抑郁比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临床疗效更加确切。
周国庆
关键词:丁苯酞胶囊艾司西酞普兰
心房颤动相关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基于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后复发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基于最新指南干预组和一般干预组,观察1年内卒中复发及竞争事件(非卒中复发引起的死亡)有无差异,利用竞争风险模型探讨影响房颤相关卒中复发的风险因素。结果基于指南干预组卒中复发率(18.6%)小于一般干预组(32.0%)。影响卒中复发风险因素显示:基于指南干预组较一般干预组的风险比HR为0.5(95%CI:0.3~0.8),女性较男性的HR为1.8(95%CI:1.0~3.2),体重指数的HR为1.5(95%CI:1.3~1.9),既往缺血性卒中史较无卒中史的HR为2.2(95%CI:1.3~3.8)。结论临床诊疗过程中,制定规律、可操作的基于二级预防指南方案,可有效降低心房颤动相关卒中复发。
周国庆徐裕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江阴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包括单纯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患者。详细收集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卒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吸烟史);收集入院检查指标[首次发现异常至急诊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随机血糖、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纤维蛋白原];根据患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区分责任血管所在部位(前循环、后循环、前后循环)并收集相关影像学参数(梗死核心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单纯静脉溶栓和桥接治疗患者收集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患者收集入院至动脉穿刺时间及取栓后血管再通情况[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收集患者出院时情况(出院NIHSS评分)。根据出院后90 d随访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结局不良(mRS评分3~6分)组和结局良好(mRS评分0~2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的因素,并分别生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探讨对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患者152例,男86例,女66例;年龄38~91岁,平均(73±10)岁。其中单纯静脉溶栓52例,单纯机械取栓24例,桥接治疗76例。再灌注治疗后结局不良患者69例(结局不良组),结局良好患者83例(结局良好组),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首次发现异常至急诊时间、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入院NIHSS评分、治疗前
周国庆朱祖福王辉徐裕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梗死
脑出血与TLR4/NF-κB介导小胶质细胞自噬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TLR4介导小胶质细胞自噬在脑出血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A组(空白对照组):野生型C57BL/6小鼠;B组(自噬抑制剂对照组):野生型C57BL/6小鼠+自噬抑制剂(3-MA);C组(假手术组1):野生型C57BL/6小鼠+假手术+自噬抑制剂(3-MA);D组(造模组1):野生型C57BL/6小鼠+造模+自噬抑制剂(3-MA);E组(假手术组2):野生型C57BL/6小鼠+假手术+TLR4腺病毒抑制+自噬抑制剂(3-MA);F组(造模组2):野生型C57BL/6小鼠+造模+TLR4腺病毒抑制+自噬抑制剂(3-MA);进行脑组织含水量(BWC)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Western Blot检测LC3-Ⅱ/Ⅰ比值,TLR4,MyD88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E组BWC和NDS下降(P<0.05);与D组比较,F组BWC和NDS下降(P<0.05);A,B,C和D组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C组比较,E组TLR4,MyD88,NF-κB p65水平,LC3-Ⅱ/Ⅰ比值下降(P<0.05);与D组比较,F组TLR4,MyD88,NF-κB p65水平,LC3-Ⅱ/Ⅰ比值下降(P<0.05);与A组比较,B,C和D组LC3-Ⅱ/Ⅰ比值下降(P<0.05);与A组比较,B,C和D组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P<0.05);与C组比较,E组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P<0.05);与D组比较,F组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P<0.05)。结论抑制C57BL/6小鼠的TLR4及自噬可减轻自噬引起的脑出血炎症损伤。
陆梦茹朱祖福张慧萍孔玉高志强杨江胜陆强彬柏燕燕周国庆沈丽萍
关键词:脑出血炎症
前庭阵发症患者高分辨MR和前庭神经功能检查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评估高分辨磁共振影像技术诊断前庭阵发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一步分析前庭阵发症血管压迫侧和前庭功能受累侧一致和矛盾特点。方法连续收集20例前庭阵发症患者和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运用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和三维时间飞跃血管成像序列技术,分析第Ⅷ脑神经和血管压迫情况,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前庭功能检查。结果高分辨磁共振诊断前庭阵发症敏感度100%,特异度70%,血管压迫距离脑干0~10mm,20例患者中14例(70%)为小脑前下动脉,2例(10%)为小脑后下动脉,2例(10%)为静脉,2例(10%)为椎动脉。5例(25%)前庭神经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9例(45%)表现神经血管压迫侧同前庭神经功能下降或缺失侧一致,6例(30%)神经血管压迫侧同前庭神经功能下降或缺失侧不一致。结论前庭阵发症患者神经血管压迫侧和前庭功能受累侧存在一致和矛盾,联合详细的前庭神经功能检查和高分辨MR可进一步明确前庭阵发症受累侧。
周国庆姜岐涛韩峰孔玉柏燕燕朱祖福
关键词:神经血管压迫前庭蜗神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