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琳 作品数:12 被引量:34 H指数:3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政治法律 更多>>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2008年 周小娟 马海琳关键词:分子靶向 头颈部恶性肿瘤 β-榄香烯联合三苯氧胺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β-榄香烯联合三苯氧胺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有无协同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β-榄香烯联合三苯氧胺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pS2表达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的β-榄香烯联合治疗剂量的三苯氧胺,吸光度均值较单用三苯氧胺明显下降,相应的细胞抑制作用明显上升;流式细胞仪检测G/G期细胞比例增加,用药后凋亡率升高,bcl-2、pS2在联合用药后表达明显下调。结论:β-榄香烯使三苯氧胺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提示榄香烯与三苯氧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影响细胞周期进程,协同促进凋亡,下调bcl-2、pS2表达有关。 马海琳 周小娟 刘娟关键词:Β-榄香烯 三苯氧胺 MCF-7 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1至2015.6月在我院放疗科收治的42例NSCLC脑转移患者,24例接受了单纯放疗,18例患者接受了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两组患... 惠蓓娜 马海琳 郭嘉 张晓智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全脑放疗 替莫唑胺 华蟾素辅助顺铂化疗肝癌移植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肠道菌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研究华蟾素对肝癌移植瘤小鼠中对顺铂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对顺铂治疗的肝癌小鼠肠道菌群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45只6~8周龄,雌雄不限,Balb/c小鼠通过腋下注射H22肝癌细胞建立肝癌移植瘤小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和华蟾素+顺铂组3组,各15只。顺铂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顺铂治疗,华蟾素+顺铂组给予腹腔注射顺铂和华蟾素治疗,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溶剂。2周后,安乐死各组小鼠,分离各组小鼠肿瘤组织、肠道组织和外周血,比较各组小鼠肿瘤大小、肠道益生菌含量、肠道菌群丰度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结果华蟾素+顺铂组小鼠经治疗后的抑瘤率为(56.38±12.91)%,显著高于顺铂组小鼠[(40.43±1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和华蟾素+顺铂组小鼠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菌群丰度Shannon指数和Chao指数均低于模型组小鼠,并且华蟾素+顺铂组小鼠显著高于顺铂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和华蟾素+顺铂组小鼠肠道肠道屏蔽功能指标DAO、内毒素和细菌异位率均高于模型组小鼠,并且华蟾素+顺铂组小鼠显著低于顺铂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顺铂组和华蟾素+顺铂组小鼠CD4^(+)和CD8^(+)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而CD4^(+)/CD8^(+)值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蟾素+顺铂组小鼠外周血CD4^(+)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顺铂组小鼠,并且CD4^(+)/CD8^(+)值均显著低于顺铂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可以在体内增强顺铂抗肝癌作用,并且可以有助于提高顺铂治疗肝癌小鼠肠道益生菌含量、肠道菌群丰度、肠道屏蔽功能以及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 刘娟 李春霞 马海琳 李新红关键词:小鼠 华蟾素 顺铂 肝癌 肠道菌群 淋巴细胞 MicroRNA-21对食管鳞状上皮癌细胞TE-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15年 目的:食管鳞状上皮癌TE-1细胞中microRNA-21(miR-21)高表达,本研究探讨miR-21对TE-1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转染miRZip-21慢病毒,持久抑制TE-1细胞中高表达的miR-21,将由此获得的稳定细胞系命名为anti-miR-21细胞系,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以TE-1细胞作为对照。细胞增殖实验检测anti-miR-21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及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克隆形成实验及细胞毒性实验分别观察放射线及药物敏感性变化。结果:Anti-miR-21细胞的相对增殖率较对照组TE-1细胞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及迁移实验显示穿过小室的anti-miR-21细胞较TE-1细胞分别减少51.97%及6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显示anti-miR-21细胞较TE-1细胞的迁移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克隆形成实验分析显示anti-miR-21细胞的D0值(2.73Gy vs 3.60Gy)和Dq值(1.25Gy vs 2.75Gy)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性实验显示anti-miR-21细胞在顺铂及氟尿嘧啶各个梯度浓度下细胞存活率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1影响食管鳞状上皮癌TE-1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miR-21表达后,降低了TE-1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同时增加了其对放射及化学药物的敏感性。MiR-21可能成为食管鳞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黄珊 陈鑫 马红兵 惠蓓娜 张丽 马海琳 张晓智关键词:食管鳞癌 MICRORNA-21 生物学特性 β-榄香烯诱导LCC-2细胞凋亡及逆转TAM耐药性的机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β-榄香烯诱导乳腺癌LCC-2细胞凋亡及逆转他莫昔芬耐药性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逆转,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百分率,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pS2蛋白的表达。结果:β-榄香烯降低他莫昔芬对LCC-2细胞的IC50(P<0.01),逆转倍数为3.6倍;影响细胞周期时相,明显增强他莫昔芬对LCC-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凋亡率由(2.17±0.16)%上升至(9.13±0.34)%,(P<0.01);降低LCC2细胞Bcl-2表达,表达率由(56.52±4.85)%降至(28.02±6.32)%;pS2为阴性表达。结论:β-榄香烯(β-elemene)可部分逆转LCC-2细胞的耐药性,其逆转机制主要是抑制Bcl-2的表达,诱导耐药细胞凋亡。 马海琳 周小娟 张晓智 汪涛关键词:Β-榄香烯 逆转 耐药性 一种肾癌血清多肽标志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肾癌血清多肽标志物及其应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该分子称为ATP1B4‑A,是人蛋白ATP1B4的一个片段,其精确分子量为4214道尔顿ATP1B4‑A在肾癌患者血清检测中呈现显著高... 马海琳 马海静 洪元文献传递 榄香烯联合三苯氧胺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观察榄香烯和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尤其是两者联合应用有无协同增效作用。方法将MCF-7细胞培养于RPMI1640培养基中,置入37℃,100%湿度,5%(体积分数)的CO2培养箱内。接种细胞并加入实验药物,用CCK-8法检测三苯氧胺联合榄香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用酶标仪在450nm测量每孔吸光度值,计算每组细胞抑制率。结果无毒剂量的榄香烯与治疗剂量的三苯氧胺联合应用,吸光度均值较单用三苯氧胺明显下降,并且相应的细胞抑制效应较单用组明显上升。结论无毒剂量的榄香烯能够使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应显著增强,提示榄香烯与三苯氧胺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周小娟 郑棋 赵小丽 马海琳关键词:乳腺癌 三苯氧胺 榄香烯 作者来信摘登 2019年 贵刊从初审、再审至终审流程都是专业的、高效的,编辑的工作作风和理念是严谨的、精细的,一次次的交流使我受益匪浅。为贵刊编辑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点赞。贵刊文章多集中在医学基础研究和疾病机制研究方面,相对少了临床研究的内容;是否可以增加一些临床研究及实用性更强、或者转化研究方面的内容。 马海琳 黄明关键词:工作作风 再审 精益求精 受益匪浅 反流食管炎组织EGFR与ODC及CDH mRNA表达与食管癌变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鸟氨酸脱羧酶(ODC)及上皮钙黏蛋白(CDH)这3项指标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健康SD大鼠34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反流模型组28只,正常对照组6只。分别观察反流模型组术后5、17、28和40周,正常对照组于40周时食管黏膜的病理变化及检测EGFR、ODC、CDH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展过程中,EGFR mRNA和ODC mRNA随病程的进展逐渐增强,EGFR mRNA在正常、RE、BE和EAC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DC mRNA在BE和EAC中明显高于正常和RE(P<0.05),BE和EAC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CDH mRNA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BE和EAC明显低于正常和RE,但BE和EA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混合反流造成黏膜损伤形成RE的同时,EGFR、ODC和CDH的表达增强,并随病程的发展逐渐增强;说明EGFR、ODC和CDH基因的高表达参与了从RE→BE→EAC的发展过程,是BE、EAC发生发展的早期分子事件。 汪涛 马海琳 王鸿雁 龚均关键词:食管腺癌 鸟氨酸脱羧酶 上皮钙黏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