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奕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乳腺
  • 5篇术后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3篇微创
  • 2篇乳头
  • 2篇纱布
  • 2篇手术
  • 2篇微创术
  • 2篇微创术后
  • 2篇淋巴
  • 2篇活检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原位癌
  • 1篇性感
  • 1篇胸带
  • 1篇悬液
  • 1篇血供
  • 1篇血供特点
  • 1篇亚甲蓝

机构

  • 13篇嘉兴市妇幼保...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嘉兴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杨奕
  • 9篇朱娟英
  • 7篇杨兴霞
  • 4篇王洁
  • 3篇陈益定
  • 2篇李英龙
  • 2篇曹博
  • 2篇江琴
  • 1篇朱晓萍
  • 1篇薛丽丽
  • 1篇陈小松
  • 1篇徐建平
  • 1篇钱兴华
  • 1篇唐婕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微创手术B超探头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乳腺微创手术B超探头固定装置,包括底盘、立杆、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和弹性夹爪组件,所述立杆与底盘固定连接,所述立杆与第一活动杆之间设置有第一球铰接组件,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之间设置有第二球铰接...
杨奕
纳米炭混悬液与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对未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不仅不会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反而增加了术后并发症[1,2]。保留腋窝淋巴结可有效缓解淋巴管破坏引起的淋巴水肿、感觉异常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可准确反映腋窝淋巴结状况,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迅速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node dissection,ALND)成为临床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处理模式[3]。本次研究探讨纳米炭混悬液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夏光发曹博杨奕唐婕朱娟英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活检混悬液纳米炭腋窝淋巴结清扫亚甲蓝腋窝淋巴结转移
空芯针穿刺活检术与微创旋切活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空芯针穿刺活检术(core needle biopsy, CNB)与微创旋切活检术(vacuum-assisted biopsy, VAB)对有活检指征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比较两种方法在乳腺疾病诊断、免疫组织化学判断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验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150例行CNB的患者,同时选择150例年龄、肿块大小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分类情况相似的行VAB的病例进行配对分析,统计两种活检方式诊断的准确率及术前和术后免疫组织化学、FISH检验的符合率,同时比较两种活检方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VAB组与CNB组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分别为98.0%和96.7%(P=0.395)。VAB组65例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中5例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CNB组64例DCIS中22例为IDC(P=0.034)。VAB组未发现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DH)病例的鉴定误差,CNB组2例ADH中1例为IDC(P=0.021)。VAB比CNB需要更长的操作时间(P<0.01),疼痛评分报告VAB的疼痛程度与CNB相似(P=0.962)。结论空芯针穿刺活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且并发症少的可靠诊断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微创旋切活检术针体更粗、取材更充分,可能在免疫组织化学的判断上更具优势,病理符合率也更加明显,特别是对于IDC低估率明显降低。
杨奕陈益定陈益定朱娟英杨兴霞杨兴霞
关键词:穿刺术
乳腺癌组织miR-185 miR-21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miR-185、miR-21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73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根据转移复发情况分为转移复发组及未复发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癌组织miR-185、miR-21表达,分析各指标与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 73例乳腺癌患者转移复发率为26.03%(19/73),复发转移组及未复发转移组癌组织的miR-185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癌旁组织(0.29±0.06、0.40±0.07 vs. 0.51±0.10、0.65±0.13),且复发转移组低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复发转移组及未复发转移组癌组织的miR-21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4.13±0.82、2.72±0.57 vs. 1.59±0.28、1.07±0.21),且复发转移组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癌组织miR-21表达量≥3.27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检测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AUC大于miR-185表达量单独检测(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所得截点值将患者分为miR-185高表达组25例及miR-185低表达组48例、miR-21高表达组22例及miR-21低表达组51例。癌组织miR-185高表达及低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miR-21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患者(54.55%vs. 90.20%,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miR-21表达量增高可促进术后复发转移,其联合miR-185表达量检测对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有预测价值,且miR-21异常表达与患者生存情况有关。
王洁王洁杨奕杨兴霞杨兴霞
关键词:乳腺癌癌组织MIR-21术后复发转移
乳腺癌术后防止上肢淋巴水肿多功能康复训练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乳腺癌术后防止上肢淋巴水肿多功能康复训练器,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蓄电池、单片机、握力块、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外壳体包括主壳体和侧盖,内壳体上设置有滑动连接的安装板,握力块...
杨奕
一种用于乳腺炎的冷热方便敷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乳腺炎的冷热方便敷贴,包括敷贴本体,所述敷贴本体的中心位置设置若干直径逐渐增大的间断环形槽,所述敷贴本体内设置有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位于若干间断环形槽的外侧,所述环形空腔内设置有吸水内芯,所述敷...
杨奕朱娟英杨兴霞
文献传递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中乳头乳晕的血供特点及其评估被引量:23
2016年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的乳房切除术(nipple-areola complexsparing mastectomy,NSM)在乳腺肿瘤领域的治疗已得到认可,其更好的美容效果也使得这种手术方式的应用日益普及。在手术技巧方面需要着重考虑术后乳头缺血、坏死造成的并发症。患者因素、重建方法以及切口的位置等的选择可以降低这种缺血坏死并发症的发生,而且NSM术中判断NAC的血供更为重要。首先,着重阐述了NAC血供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其次,讨论了乳腺MRI检查明确NAC血流灌注分类的方法,包括动脉充盈期、静脉引流期及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图像,可以在术前评估NAC的血管解剖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最后,阐述了基于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在术中影像导航的应用,为外科医生提供了术中实时评估乳房皮肤和NAC血流灌注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检测缺血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手术方案,降低NSM术后乳头缺血坏死的发生。
杨奕陈益定
关键词:乳头乳晕复合体血供
一种用于乳腺微创术后的压迫纱布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乳腺微创术后的压迫纱布,包括压迫纱布,所述压迫纱布上设置有弹性海绵,所述弹性海绵上设置有若干固定纱条,所述若干固定纱条的中部相互交错并叠加,且最底部的固定纱条与弹性海绵连接,所述固定纱条的两端上均...
杨兴霞朱娟英李英龙夏光发杨奕王洁江琴
一种内衣型乳腺微创术后加压胸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衣型乳腺微创术后加压胸带,包括压迫胸带和弹力胸带,所述压迫胸带的中部与弹力胸带的中部可拆卸连接,压迫胸带的两个自由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弹力胸带的一端上设置有若干弹性分压带,所述弹性分压带与弹力胸带...
杨兴霞朱娟英李英龙夏光发杨奕王洁
乳腺癌患者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学分布及抗生素预防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学分布特征及抗生素应用对患者切口愈合、预后恢复、感染预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和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的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均行乳腺癌手术治疗,术后试验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对照组未使用任何抗生素类药物,比较抗生素类药物应用对患者切口愈合、预后恢复、感染预防的影响及发生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学分布特征。结果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出院时间比较,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120例患者中23例术后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总感染率为19.17%,其中14例为呼吸道感染(60.87%),6例为皮肤软组织感染(26.09%),3例为其他感染(13.04%)。23例患者样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63.04%),革兰阳性菌14株(30.44%),真菌3株(6.5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药物普遍敏感度较低,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最高;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基本无耐药,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引起乳腺癌患者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及早进行病原学分析,给予针对性抗菌药物治疗可减少感染对患者切口愈合、预后恢复的影响。
杨奕杨奕朱娟英朱晓萍陈益定
关键词:乳腺癌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学分布抗生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