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表现
  • 1篇影像诊断
  • 1篇外伤
  • 1篇脑外伤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治疗
  • 1篇夹层
  • 1篇腹腔
  • 1篇腹腔干
  • 1篇CT检查
  • 1篇MRI检查

机构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李焜
  • 1篇董祥军
  • 1篇周国锋
  • 1篇陈鹤
  • 1篇朱勇

传媒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微创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的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附6例报告)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IDCA)的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6例患者行腹腔干动脉CTA检查均显示主干管腔呈双腔样改变,腔内均可见内膜片,内膜片见大小不等的破口。其中可见腹腔干周围脂肪层模糊3例;夹层累及脾动脉1例,伴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及腹膜后血肿形成;夹层伴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及胰头下方血肿形成1例。6例患者均未见主动脉夹层及腹腔脏器缺血、坏死征象。行介入治疗5例,其中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0%,另外1例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治疗后腹痛消失5例,腹痛明显缓解1例,未见腹腔脏器缺血、坏死的表现,亦无明显腹膜炎体征。随访3~10个月复查CTA,支架置入的3例患者腹腔干管腔通畅,假腔血栓化;弹簧圈栓塞的2例患者腹腔干未见明显显示,远端血管通畅;保守治疗的1例患者见腹腔干夹层无明显变化及进展。结论对于孤立性腹腔干夹层患者,CTA可明确诊断,是首选的检查方法,介入腔内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陈鹤李焜朱勇董祥军周国锋
关键词:夹层影像诊断介入治疗
CT与MRI检查诊断脑外伤的临床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究CT与MRI检查诊断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12例脑外伤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实行CT检查及MRI检查,对比检查结果与手术复查结果间差异性。结果:112例患者实行CT检查脑挫伤18例、硬膜下血肿4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及无异常46例,112例患者实行MRI检查脑挫伤27例、硬膜下血肿61例、硬膜外及下混合血肿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及无异常30例。结论:相较于CT检查,脑外伤患者实行MRI检查效果良好,能大大提高诊断准确性,而临床诊断主张两者联合使用最大限度降低漏诊率,有助于患者机体康复。
李焜
关键词:CT检查MRI检查脑外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