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骞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调转术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心脏畸形
  • 1篇心脏缺损
  • 1篇缺损
  • 1篇转位
  • 1篇先天性
  • 1篇先天性心脏
  • 1篇先天性心脏病
  • 1篇消融
  • 1篇消融治疗
  • 1篇畸形
  • 1篇房颤
  • 1篇复杂性先天性...
  • 1篇BING
  • 1篇大动脉

机构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作者

  • 2篇邹承伟
  • 2篇张骞
  • 1篇张涛
  • 1篇李德才
  • 1篇李红昕
  • 1篇王安彪
  • 1篇范全心
  • 1篇张海洲
  • 1篇王正军
  • 1篇孙迎贞
  • 1篇朱小龙
  • 1篇韩波
  • 1篇梁飞
  • 1篇孙永辉
  • 1篇程显峰

传媒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回顾总结单个手术组应用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和Taussig-Bing心脏畸形)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应用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56例,男37例,女19例,6d^9岁,体质量2.55~18kg,其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40例,Taussig-B ing心脏畸形患儿16例,TGA/IVS15例,TGA/VSD2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0例,动脉导管未闭32例,肺动脉瓣轻度狭窄8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大动脉调转术进行治疗,手术在体外循环(CPB)下进行,冷血停博液或HTK液灌注保护心肌,停机改良超滤。结果本组手术CPB时间为150~25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8~163m in。术后早期患儿死亡6例,3例死于术后出血(其中1例系PDA缝线松开),1例术后12h死于肺高压危象,1例术后5d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22d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ICU滞留时间为5~22d,住院时间为14~48d。术后随访3个月~7年,死亡1例,系单支冠状动脉患儿,出院后半年因肺炎心衰死亡,其余49例紫绀症状均消失,活动能力明显增强,生长发育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心功能Ⅰ级(NYHA分级)。8例肺动脉狭窄患儿术后压差均有下降。结论大动脉调转术是治疗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和Taussig-Bing心脏畸形)的理想手术方式,效果满意。
孙永辉孙迎贞王安彪邹承伟范全心李德才李红昕王正军张骞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大动脉调转术大动脉转位
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术+心脏神经节丛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术(RFMMⅢ)+心脏神经节丛(GP)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F)的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RFmazeⅢ+心脏GP消融治疗心脏器质性疾病合并AF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定期随访。结果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1例,再次开胸止血3例,切口感染2例。术毕心电图均示非AF心律(窦性心律93.1%,节性心律6.9%),术后随访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84.2%,结性心律6例(6.3%),AF复发9例(9.5%)。左房内径和AF病史是术后AF复发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27和0.040)。在先天性心脏病与后天性心脏病的射频消融术后,其AF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结论 RFMMⅢ+GP消融简便有效、易于操作,可明显提高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具有一定创新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仍需通过长期随访和更多临床应用不断发展及完善,提高远期疗效。
程显峰梁飞张骞朱小龙张海洲张涛韩波邹承伟
关键词:心房颤动消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