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璐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生理特性
  • 2篇水稻
  • 2篇光合生理
  • 2篇光合生理特性
  • 2篇合生
  • 1篇低频振荡
  • 1篇动因
  • 1篇读物
  • 1篇延伸期预报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变化
  • 1篇叶绿
  • 1篇叶片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玉米
  • 1篇玉米叶
  • 1篇玉米叶片
  • 1篇灾害
  • 1篇振荡

机构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7篇刘璐
  • 3篇申双和
  • 2篇谢晓金
  • 1篇张耀鸿
  • 1篇朱红霞
  • 1篇李仁英
  • 1篇包云轩
  • 1篇董志强
  • 1篇刘远

传媒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秸秆还田对小麦幼苗生长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秸秆还田是现代农业生产当中节约的生产调节措施,秸秆还能调节农田生态环境,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本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探究,在不同土壤背景下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的及土壤养分变化影响。以小麦秸秆为实验材料,按照1%、2%、5%添加到白土、黄泥土、乌栅土中,进行小麦的培养实验,分别在不同时期测定小麦的主要指标,并且在第42天拔出小麦后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试验结果:在3种土壤条件下,小麦的株高、鲜重,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表明:在小麦生长初期添加秸秆抑制了小麦的生长发育,并且在不同土壤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影响程度。
董志强朱红霞白昕欣刘璐刘远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养分小麦生长
10~20 d低频振荡对中国南方夏季旱涝年降水影响差异研究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南方干旱和极端降水事件频发,本文利用1980—2020年全国753站逐日降水、NCEP逐日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我国南方夏季涝、旱年的低频降水特征,揭示不同纬带10~20 d大气低频环流对其影响途径的差...
刘璐
关键词:大气低频振荡延伸期预报
功能目的理论视角下的儿童科普文献翻译 ——以《让我们一起了解环境吧》为例
众所周知,科普读物是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针对不同的读者群,科普读物在内容和形式上会有所侧重。所以,在向青少年译介科普读物时,需要考虑到这一读者群的认知水平,在语言上需要多加斟酌。然而目前国内关于日语方面...
刘璐
关键词:儿童科普读物翻译方法
文献传递
宁波市台风灾害综合风险区划与评估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资料、气象资料、灾情资料以及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归一化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加权综合评估法,对宁波市台风灾害进行综合风险区划与评估。选取16个评价指标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以及...
刘璐
关键词:台风灾害风险区划灰色关联分析法
文献传递
基于MODIS土地覆被数据的江苏省农地景观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基于2001—2013年MODIS土地覆被数据,对江苏地区农地景观动态变化进行有效分析,探索江苏地区农地景观变化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识别江苏省农地景观的地域差异性,讨论城市化水平与农地景观协调发展的概念,得到结果如下:(1)2001—2013年间江苏省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显著。湿地、农地及未开发用地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草地及林地面积逐步增加,近13年间农地景观面积下降趋势显著,下降幅度达到了4.55百分点。(2)2001—2013年间江苏省农地景观面积呈显著波动性下降趋势,农地景观形状趋于复杂,空间破碎化及离散化程度上升。农地景观指数地域性差异显著,苏南地区农地景观指数变化率明显强于苏中和苏北地区。(3)2001—2013年间江苏省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与同期农地景观指数变化呈显著相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地景观面积百分比及聚集度指数快速下降,分离度及分形维数显著上升。(4)近13年间江苏地区城市化进程与农地景观协调度呈波动性变化趋势,基本上遵循好-差-好的变化特征。
刘璐申双和杨舒畅
关键词:MODIS城市化
夜温升高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以水稻品种南粳45为试验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与增温系统研究夜温升高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夜间增温设常温对照(CK)和夜间增温2℃(NW)2个处理,主要研究水稻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以及产量构成(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质量)。结果表明:夜间增温处理使不同生育期水稻剑叶SPAD值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47%、8.97%、18.27%,而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夜间增温处理下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夜间增温处理下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质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3.85%、8.70%、7.74%,不同生育期生物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6.79%、3.68%、18.06%。研究表明,夜温升高对水稻的光合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对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和每穗粒数来体现。
刘璐申双和谢晓金
关键词: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生物量
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和玉米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以水稻品种南粳45与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法研究二氧化碳(CO_2)浓度升高处理下,水稻和玉米的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揭示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和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CO_2浓度升高,水稻和玉米叶绿色度比值(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呈现增加趋势。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水稻和玉米的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ic rate,Pn)和胞间CO_2浓度(intercellular CO_2concentration,Ci)随着CO_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水稻和玉米的气孔导度(conductance to H2O,Cs)和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随着CO_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郑单958比南粳45更快达到CO_2饱和点,出现光适应性现象。在较高CO_2浓度下,C3作物的Pn、Ci、Cs和Tr的影响幅度大于C4作物。
谢晓金李仁英张耀鸿刘璐申双和包云轩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光合生理特性玉米水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