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成像
  • 2篇良恶性
  • 2篇良恶性结节
  • 2篇结节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结节
  • 2篇甲状腺良恶性...
  • 2篇恶性
  • 2篇恶性结节
  • 2篇磁共振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多体素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畸形
  • 1篇血管造影
  • 1篇造影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腺癌

机构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苏宇
  • 4篇高思佳
  • 1篇曹际斌
  • 1篇时博
  • 1篇王玉蕊
  • 1篇胡文
  • 1篇佟晶
  • 1篇李丹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肿瘤外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脑胶质瘤的MRS及DWI成像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分析MRS(氮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及DWI(弥散加权成像)在颅内胶质瘤病变中的表现特点和诊断价值以及对临床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1例术后证实的胶质瘤患者行常规MRI平扫、DWI及MRI增强、多体素MRS检查,计算肿瘤实质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和代谢物NAA、Cho、Cr值及Cho/Cr、NAA/Cho、NAA/Cr等比值。结果 51例胶质瘤实质区NAA含量明显降低,Cho含量增高,Cr含量中等降低。Ⅰ~Ⅱ级组患侧与对侧比较NAA/Cr、Cho/Cr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组患侧与对侧比较NAA/Cr、Cho/Cr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NAA/Cr、Cho/Cr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胶质瘤实质区的ADC值均高于正常脑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组胶质瘤实质区ADC值低于Ⅰ~Ⅱ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多体素MRS及DWI对胶质瘤术前诊断、分级及选择手术方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苏宇
关键词:胶质瘤弥散加权成像
健康成人脑白质扩散峰度成像与年龄相关性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应用扩散峰度成像(DKI)探讨健康成人脑白质组织微观结构与年龄的相关性变化。方法 :对6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和DKI扫描,志愿者按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20~老年组(P中年组,青年组〉老年组。各选取白质感兴趣区MK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外囊、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压部、半卵圆中心、额叶MK值表现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内囊前肢MK值表现为:青年组〉中年组,青年组〉老年组。各选取白质感兴趣区RK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内囊前肢、胼胝体膝部、压部、半卵圆中心、额叶RK值表现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外囊、内囊后肢RK值表现为:青年组〉中年组,青年组〉老年组。AK值与年龄无显著相关。脑白质FA平均值、MK平均值、RK平均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775、-0.933、-0.946),脑白质AK平均值与年龄无显著相关。结论 :较传统DTI,DKI能更全面、更敏感地探测健康成人脑白质组织微观结构与年龄的相关性变化。
谢铭飞高思佳胡文苏宇李丹
关键词:年龄因素
宝石CT能谱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检查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上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甲状腺结节患者39例(结节45个),采用能谱CT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病变组织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的碘基值及碘基值比率,计算能谱曲线斜率,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对比。结果 45个结节中,20个为乳头状腺癌,25个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两组碘基值比率平扫期及静脉期有统计学差异,动脉期乳头状腺癌组碘基值比率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两组能谱曲线斜率各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CT形态学及GSI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帮助。
苏宇高思佳佟晶王玉蕊
关键词:能谱成像甲状腺结节乳头状腺癌
CTA与MRA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中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评价640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3.0T动态MR血管成像(CE-MRA)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临床怀疑脊髓血管病变的患者,其中11例行多层螺旋CTA检查,10例行CE-MRA检查,16例接受DSA治疗,3例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11例行CTA检查中有4例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4例为髓周动静瘘(PMAVF),2例为脊髓动静脉畸形(SCAVF),8例与DSA诊断一致,1例DSA为阴性;10例行MRA检查中有7例为SDAVF,其中2例SDAVF CTA检查未显示供血动脉及瘘口,CE-MRA显示很好的供血动脉及瘘口,2例为PMAVF,1例为SCAVF,均与DSA诊断一致。结论:3.0T CE-MRA对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及瘘口,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中优于CTA;脊髓CTA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可作为DSA检查前的筛选检查,并对DSA有指导作用;而3.0T CE-MRA可快速、无创、清晰地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及瘘口;CTA、CE-MRA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协助制定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苏宇时博高思佳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脊髓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IVIM理论中各参数值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理论各参数值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甲状腺结节欲行手术患者25例(其中结节共31个)及正常对照组10例,术前行GE 3.0T常规MRI平扫及多个b值扩散加权扫描(b=0、10、20、50、100、200、400、800、1 200 mm^2/s),测量结节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在IVIM理论中的D值,D*值及F值。绘制ROC曲线并比较分析这些值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的价值。结果:术后病理证实31个结节中,良性结节18个(结节性甲状腺肿12个,腺瘤6个),甲状腺乳头状癌13个。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结节及乳头状癌3组的D值两两比较分别有统计学差异,F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与良性结节组、正常对照组与乳头状癌组D*值有统计学差异,良性结节组与乳头状癌组D*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取D=1.68×10^(-3)mm^2/s为鉴别良恶性结节的临界值,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90.9%。结论:IVIM理论下的参数D值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帮助及价值。
苏宇高思佳曹际斌谢铭飞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