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涛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SA彩色编码技术在评估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利用DSA彩色编码成像技术(syngo iFlow)观察兔后肢急性缺血再灌注后肌肉组织的iFlow参数变化,探讨其在评价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平均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0 h、6 h、12 h、24 h组与假手术对照组。IR各组分别在右下肢缺血3 h后再灌注0 h、6 h、12 h、24 h行双下肢动脉造影,利用syngo iFlow软件分析造影图像并得到iFlow参数(rPeak)。同时检测各组血清中CK、LDH、MDA、SOD的含量,比较各组的血清生化指标及rPeak的差异,并分析rPeak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各组的血清CK、LDH及MDA值升高,SOD值降低(P均<0.05);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血清LDH及CK含量逐渐升高。而再灌注各组间的MDA、SOD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各组的rPeak值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IR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P<0.05)。rPeak与LDH、CK、MDA呈负相关(r分别为-0.885、-0.908、-0.541,P均<0.05),与SOD呈正相关(r=0.832,P<0.05)。结论:iFlow参数rPeak与实验室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时量化地评估骨骼肌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
- 李锦伟张艳张红李承志徐春雪章文涛李王海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骨骼肌
- 320排CT灌注成像评价兔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兔下肢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CT灌注成像(CTPI)参数的演变规律及与血清酶学检测指标(CK、LDH、MDA、SOD)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与假手术组。将I/R组分为再灌注即刻、6、12、24h亚组,每组6只,分别在右下肢缺血3h后再灌注即刻、6h、12h、24h时间点行双下肢CTPI并采血,得到CT灌注值血流量(AF)、血容量(BV)、对比剂清除率(C),计算右下肢与左下肢各参数的比值,即rAF、rBV、rC,并测定血清CK、LDH、MDA、SOD;最后分别对rAF、rBV、rC与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再灌注即刻、6、12、24h亚组的rAF均值分别为0.92±0.14、0.89±0.12、0.88±0.20、0.75±0.1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I/R各亚组血清CK、LDH及MDA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而SOD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rAF与LDH、CK、MDA、SO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47、-0.68、0.59(P均<0.05),仅rBV与LDH存在相关性(r=-0.45,P<0.05)。结论 320排CTPI可无创、半定量、较准确地监测兔下肢骨骼肌随再灌注时间推移的微循环改变;rAF较rBV、rC能更好地反映肌肉组织再灌注后损伤情况。
- 徐春雪王晓白张艳张红李承志关敏章文涛白乐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下肢
- Paget-Schroetter综合征1例
- 2014年
- 患者男,22岁,无明显诱因右上肢至右肩部肿胀7天,门诊彩色超声示右侧腋静脉及肱静脉血流速度缓慢。查体:右上肢明显肿胀,累及右肩,皮肤发绀,张力稍高,按压无凹陷,无压痛,皮温较左侧稍低。右上肢周径:肘上5cm处约33cm,肘下5cm约31cm;左上肢周径:肘上5cm约26cm,肘下5cm约25cm。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2812ng/ml,白细胞13.39×109/L。MRI:右腋静脉近端至右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图1A),静脉造影:右腋静脉近端至锁骨下静脉闭塞,周围大量侧支循环形成(图1B)。
- 章文涛王晓白
- 关键词:上肢深静脉血栓磁共振成像静脉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