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爱晶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传染
  • 6篇传染性
  • 5篇法氏囊
  • 5篇法氏囊病
  • 5篇病毒
  • 5篇传染性法氏囊
  • 5篇传染性法氏囊...
  • 4篇免疫
  • 4篇法氏囊病病毒
  • 4篇传染性法氏囊...
  • 3篇疫苗
  • 3篇偏肺病毒
  • 3篇B亚型
  • 2篇蛋鸡
  • 2篇衣壳
  • 2篇衣壳蛋白
  • 2篇免疫保护
  • 2篇免疫效果
  • 2篇灭活
  • 2篇灭活疫苗

机构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扬州大学
  • 1篇海南省农业科...
  • 1篇福建圣泽生物...

作者

  • 9篇刘长军
  • 9篇张艳萍
  • 9篇王笑梅
  • 9篇祁小乐
  • 9篇高玉龙
  • 9篇刘爱晶
  • 6篇李凯
  • 6篇崔红玉
  • 6篇高立
  • 6篇潘青
  • 4篇王永强
  • 3篇刘鹏
  • 3篇李辉
  • 3篇吴甜甜
  • 2篇张卓
  • 1篇高宏雷
  • 1篇陈玉明
  • 1篇林哲敏
  • 1篇高祥

传媒

  • 5篇中国家禽
  • 3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衣壳蛋白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研究针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新型变异株的特异性防控技术,试验通过RT-PCR方法扩增IBDV新型变异株代表毒株SHG19的衣壳蛋白VP2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上,获得重组质粒pCA-SHG19 VP2,将重组质粒以100μg/只的剂量在聚乙烯亚胺(PEI)的作用下免疫4周龄BALB/c小鼠,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ELISA对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免疫鼠血清可特异性识别IBDV,ELISA抗体效价高达1∶16000以上,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A-SHG19 VP2的基因免疫在BALB/c小鼠模型上产生了良好的特异免疫应答。研究结果对IBD的综合防控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张文英姜楠王雨龙马广斌牛鑫鑫黄萌萌王国栋宋桂才李凯琳刘爱晶王素艳高立高立刘长军崔红玉潘青刘长军李凯高玉龙潘青
关键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免疫
三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对文昌鸡免疫效果的研究
2017年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危害文昌鸡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为了筛选最适合文昌鸡的IBD防控措施,试验选用新型重组疫苗(rGt HLJVP2)和商品化的弱毒疫苗、中毒力疫苗,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重组疫苗(rGt HLJVP2)组表现更高的抗体滴度,且致死性攻毒后保护率为100%,为文昌鸡的疫病科学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李辉吴甜甜曹宗喜李凯高立刘爱晶Altaf Hussain范林进王永强高玉龙刘长军崔红玉张艳萍潘青王笑梅林哲敏林哲敏
关键词:重组疫苗文昌鸡免疫
B亚型禽偏肺病毒对蛋鸡的致病性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为研究B亚型禽偏肺病毒(aMPV/B)对蛋鸡的致病性,将aMPV/B LN16株经Vero细胞传代培养,通过点眼滴鼻的方式感染9周龄蛋鸡。感染后第2天,感染组蛋鸡开始出现流鼻涕,并伴有鼻痂等症状,发病率为92.3%。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组蛋鸡在感染后1~5 d排毒。感染后第4天,感染组蛋鸡的哈氏腺、气管、喉头及鼻甲骨内均有病毒分布。感染后7~21 d,感染组蛋鸡的aMPV抗体水平逐渐升高。组织病理观察结果表明,感染组蛋鸡的鼻甲骨、肺脏、气管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主要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研究表明,aMPV/B可以感染蛋鸡并引起发病。
包媛玲何锡栋于蒙蒙刘鹏陶蓉蓉肖美丽王素艳李欣翼张卓刘爱晶张艳萍刘长军祁小乐王笑梅高玉龙
关键词:蛋鸡
鸡HspHsp90α可溶性表达及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衣壳蛋白亲和力的鉴定
2017年
热激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α)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V)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蛋白互作及其亲和力均可能导致不同的信号转导和生物效应,鸡源Hsp90α与IBDV衣壳蛋白VP2的互作已经被证明,但两者之间的亲和力尚未被鉴定。研究通过表达和纯化鸡的Hsp90α和IBDV超强毒株的VP2蛋白,运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揭示Hsp90α和IBDV VP2蛋白两者互作的动态过程,并确定其亲和力((KD)为7.105×10^(-8)M),为强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揭示IBDV的致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高祥李辉陈玉明刘爱晶吴甜甜王永强高立高玉龙李凯刘长军崔红玉张艳萍潘青王笑梅祁小乐
关键词:HSP90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衣壳蛋白表面等离子共振
利用SPF鸡胚分离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vvIBDV)不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其分离鉴定通常采用直接接种无特定病原体(SPF)鸡的方法。然而该方法需要特殊设备,成本较高,较繁琐。研究旨在探讨SPF鸡胚作为IBDV分离工具的可行性,将IBDV阳性病料混悬液通过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9~11日胚龄SPF鸡胚,并盲传三代成功分离获得vvIBDV(IBD16GX01株)。分离毒各代次序列一致,且与SPF鸡分离氨基酸同源性100%。结果表明,SPF鸡胚可用于vvIBDV的分离鉴定,为vvIBD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基础。
吴甜甜李辉刘爱晶ALTAF Hussain范林进王永强高立高玉龙李凯刘长军崔红玉张艳萍潘青王笑梅祁小乐
关键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胚
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灭活疫苗对商品蛋鸡的免疫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为研究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灭活疫苗对商品蛋鸡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选取21日龄的商品蛋鸡,将本团队前期研制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灭活疫苗通过肌肉注射方式免疫蛋鸡(0.5 mL/只),并于首免后3周以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免疫后1周~6周每周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及中和试验分别检测相应抗体,结果显示,初次免疫后6周,免疫组血清平均ELISA抗体效价达到1:73 522,平均中和抗体效价达到7.6log2。加强免疫后3周通过滴鼻的方式攻毒(aMPV/B LN16强毒滴鼻200μL,5 000 TCID50/只),观察攻毒后1 d~8 d蛋鸡的临床症状。结果显示,攻毒对照组蛋鸡发病率为92.3%,免疫组蛋鸡不发病;攻毒后1 d~8 d采集各组蛋鸡的鼻腔拭子,通过RT-qPCR方法检测病毒拷贝数,结果显示,免疫组蛋鸡鼻腔拭子中的病毒拷贝数较攻毒对照组下降约73.7%~95.0%;攻毒后9 d,采集各组蛋鸡的鼻甲、气管、肺脏制备病理切片后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攻毒对照组蛋鸡鼻甲、气管、肺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免疫组蛋鸡各组织器官未见明显病理变化。本研究结果首次表明,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灭活疫苗对商品蛋鸡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为商品蛋鸡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病的防控和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包媛玲宋守生于蒙蒙刘鹏任殿新孟令宅王素艳李欣翼张卓刘爱晶张艳萍刘长军祁小乐王笑梅高玉龙
关键词:灭活疫苗商品蛋鸡免疫保护
雪山草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的鉴定被引量:2
2021年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新型变异株正在我国广泛蔓延,给商品肉鸡群和蛋鸡群带来了新的威胁。本研究对一个疑似发生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地方品种雪山草鸡群进行了RT-PCR检测,并对分离的3株毒株进行了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引起该鸡群发病的病原是IBDV新型变异株,属于A2dB1基因型;这3个毒株的VP2高变区编码蛋白上含有IBDV变异株的特征性氨基酸,也具有IBDV新型变异株的独特氨基酸。结果提示,我国地方品种鸡群中也有IBDV新型变异株的流行,现有的部分商品化IBDV疫苗已不能有效预防IBDV新型变异株的流行。
姜楠王雨龙张文英牛鑫鑫刘长军高玉龙高立崔红玉李凯潘青张艳萍刘爱晶王笑梅王笑梅
关键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雪山草鸡
中国部分地区鸡传染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分离鉴定被引量:17
2020年
为了调查近年来鸡传染性贫血病(CIA)在我国发病鸡群中的流行特点、分布及其危害,本研究于2016年1月~2019年9月,从黑龙江、北京、山东等13个省市的381个疑似CIA发病鸡群中采集肝脏样品1677份,PCR检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阳性样品共242份,分布于85个鸡群,阳性样品检出率为14.43%(242/1677),阳性鸡群率为22.31%(85/381)。CAV与鸡马立克氏病病毒、鸡白血病病毒等免疫抑制病病毒混合感染在检测鸡群中普遍存在,占CAV感染总量的52.94%(45/85)。将来自山东临沂某CAV阳性鸡场的病鸡肝脏样品处理后接种MDCC-MSB 1细胞,连续传代6次,经PCR及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确定分离到一株CAV细胞适应病毒株,命名为CAV-SD19/4604。对分离株VP1基因测序并与GenBank中19株CAV参考株VP1基因序列比对,显示同源性为95.00%~98.80%,遗传进化树表明CAV-SD19/4604与多数亚洲病毒株位于同一分支。本研究为CAV感染的研究和疾病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李岳闫娜娜刘爱晶兰兴鸽杨搏刘长军高玉龙高宏雷祁小乐崔红玉高立李凯潘青王永强张艳萍王笑梅
关键词:鸡传染性贫血病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B亚型禽偏肺病毒灭活疫苗对商品肉鸡免疫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研究B亚型禽偏肺病毒(a MPV/B)灭活疫苗对商品肉鸡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选取21日龄的商品肉鸡,将前期研制的a MPV/B灭活疫苗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商品肉鸡(0.5 mL/只),以注射相同剂量PBS的商品肉鸡作为阴性对照组。于首免后3周加强免疫1次,分别采用ELISA和中和试验检测首免1周~6周后各组鸡血清中的IgG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结果显示,首免后3周及加强免疫后3周(首免后6周),各组鸡血清平均IgG抗体效价分别为1:11864和1:36619,平均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4.7 log2和6.5 log2。而阴性对照组鸡血清均无IgG抗体和中和抗体产生。加强免疫后3周以a MPV/B LN16株(5000 TCID_(50)/只)攻毒,观察攻毒后1 d~7 d各组鸡的临床症状,统计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组有一只鸡挤压有鼻液,其他鸡均无明显症状,发病率为10.0%,而对照组鸡出现混浊或粘稠泡沫样、牵丝状鼻液,鼻痂等症状,且发病率达90.0%,经计算,疫苗免疫保护率达88.9%;通过RT-qPCR检测首免后1 d~6 d采集的各组鸡鼻腔拭子中的病毒基因拷贝数,分析其排毒情况。结果显示,攻毒后1 d~6 d,免疫组鸡鼻腔拭子中的病毒拷贝数较对照组鸡下降64.6%~80.7%;攻毒后9 d剖杀各组鸡,采集各组鸡鼻甲、气管及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后观察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鸡的鼻甲黏膜、气管黏膜及肺房壁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而免疫组鸡上述各组织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本研究首次表明,aMPV/B灭活疫苗能够诱导商品肉鸡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反应,并且对鸡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对控制a MPV/B的传播与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包媛玲何锡栋于蒙蒙刘鹏陶蓉蓉肖美丽王素艳李欣翼胡守平刘爱晶张艳萍刘长军祁小乐王笑梅高玉龙
关键词:灭活疫苗商品肉鸡免疫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