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豆皮
  • 2篇色谱
  • 2篇柱前衍生
  • 2篇绿豆皮
  • 2篇氨基酸
  • 1篇衍生化
  • 1篇衍生试剂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分析
  • 1篇中黄
  • 1篇膳食
  • 1篇膳食纤维
  • 1篇试剂
  • 1篇酮类
  • 1篇酮类化合物
  • 1篇谱分析
  • 1篇中膳食纤维
  • 1篇相色谱
  • 1篇响应曲面

机构

  • 4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屠春燕
  • 4篇赵珺
  • 3篇吴燕娇
  • 3篇葛佳璐
  • 2篇袁艳娟
  • 2篇唐美华
  • 2篇金苗
  • 2篇韦萍
  • 1篇陈婷婷
  • 1篇徐娟

传媒

  • 2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年份

  • 4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绿豆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被引量:16
2008年
研究了绿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对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与提取时间的单因素实验确定水平点,设计4因素3水平实验,选用L9(34)正交表,优选绿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50,φ(乙醇)为4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20 m in。在此基础上得到绿豆皮中总黄酮的提取量为27.57 mg/g,且5次平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5%,总黄酮的平均回收率达97.5%。
陈婷婷徐娟赵珺金苗屠春燕
关键词:黄酮绿豆皮
N-乙酰氨基苯磺酰氟用于柱前衍生氨基酸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
2008年
采用一种新型标记试剂N-乙酰氨基苯磺酰氟(PAABS-F)作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16种常见氨基酸的方法。以硼砂-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二元缓冲体系为背景电解液,考察了缓冲液的pH和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添加量、有机改性剂种类及分离电压等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40 mmol/L硼砂-Tris(摩尔比1∶1)缓冲液(pH 9.3)、添加140 mmol/L的SDS、体积分数5%甲醇及10 mmol/L三乙胺作为分离体系,可对16种PAABS-F氨基酸衍生物进行分离。
葛佳璐屠春燕赵珺唐美华吴燕娇韦萍李寿椿
关键词: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氨基酸
响应曲面法优化绿豆皮中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为绿豆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酶碱共处理法提取绿豆皮中的膳食纤维,以碱液浓度(NaO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再利用正交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膳食纤维提取率随碱液浓度、提取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各因素对绿豆皮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碱液浓度。提取温度越高,提取时间越短,获得的膳食纤维量越多。[结论]绿豆皮中膳食纤维的最适提取工艺为:3 mol/L氢氧化钠,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0.5 h,该条件下膳食纤维提取率达62.93%,所得膳食纤维的持水率为344%,溶胀性为3.2 ml/g。
袁艳娟金苗赵珺葛佳璐吴燕娇屠春燕
关键词:绿豆皮膳食纤维响应曲面法
新型衍生试剂柱前衍生氨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被引量:25
2008年
以邻硝基苯磺酰氯为标记试剂,RP-HPLC为分析模式,建立了一种新的氨基酸衍生化方法。通过液质联用对产物进行定性,研究并确定了最佳衍生化条件:衍生温度25℃,缓冲液pH 9.0,衍生时间10 min。实验建立了20种氨基酸的HPLC分离方法:选用Kromasil C18柱,流动相A为30 mmol/L的NH4Ac溶液(pH7.5),B相为乙腈;采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5 nm,室温。20种氨基酸在0.025-6.4 m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8 0-0.999 8之间,检出限为0.01-0.113 nmol。
屠春燕赵珺葛佳璐吴燕娇唐美华袁艳娟韦萍李寿椿
关键词:衍生化氨基酸高效液相色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