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黄波

黄波

作品数:2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痛症
  • 2篇足底
  • 2篇足底压力
  • 2篇跟痛
  • 2篇跟痛症
  • 1篇异常区
  • 1篇异常区域
  • 1篇针刀
  • 1篇针刀治疗
  • 1篇足跟
  • 1篇跟病症
  • 1篇病症
  • 1篇步态
  • 1篇步态分析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陈超
  • 2篇徐洪璋
  • 2篇党桂宁
  • 2篇黄波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针刀治疗足跟痛症患者足底压力异常区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针刀特异性治疗对足跟痛症患者足底应力学变化的影响,为针刀的特异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30例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就诊的单侧跟痛症患者,检测每位患者其患侧足底压力的异常区域,并对患侧足底压力分布异常的区域进行针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Footscan USB2)测定患侧足底10个区域[第1趾骨底(T_1)、第2~5趾骨底(T_2~T_5)、第1跖骨底(M_1)、第2跖骨底(M_2)、第3跖骨底(M_3)、第4跖骨底(M_4)、第5跖骨底(M_5)、足中部底(MID)、足跟外侧底(HL)及足跟内侧底(HM)]的峰值压力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健侧与患侧的M_1、HL与HM区域峰值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患者患侧足底的M1、HL与HM三区的足底压力均有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区域足底压力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痛症患者患侧足底压力异常的区域进行针刀治疗,能够改善足底的压力异常区,使其足底压力恢复正常。临床上或许可以尝试对跟痛症患者足底的压力异常区域进行治疗,通过恢复足底压力异常区域达到治疗跟痛症的目的。
徐洪璋陈超黄波党桂宁
关键词:针刀跟痛症足底压力
跟痛症动态足底压力分布特征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比较单侧跟痛症患者患侧及健侧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单侧跟痛症30例患者,应用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Footscan USB2)测量患者患侧与健侧足底10个区域的峰值压力及冲量值。结果患者的患侧第1跖骨底(M1)、足跟外侧底(HL)和足跟内侧底(HM)的峰值压力均高于健侧(P<0.05);而两侧第1趾骨底(T1)、第2~5趾骨底(T2~T5)、第2~5跖骨底(M2~M5)和足中部底(MID)峰值压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侧M1、HL、HM的冲量均高于健侧(P<0.05);而M5和MID的冲量均则低于健侧(P<0.05)。结论跟痛症患者患侧足底压力分布异常,患侧的足跟处压力较健侧增加,且足跟处的压力中心轨迹发生弯曲并向内侧方偏移,而前足的足底压力也由中心向内下侧方偏移;患侧足跟内侧底冲量高于健侧,考虑与足底跖腱膜炎及跟垫病变有关。测量分析足底压力分布,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跟痛症并进行早期治疗。
徐洪璋陈超黄波党桂宁
关键词:跟病症足底压力步态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