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慧
-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 为探究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根据2013年8月、10月和2014年2月、5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动、优势种和种类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结...
- 刘晓慧徐宾铎张崇良薛莹任一平纪毓鹏
- 关键词:黄河口浮游动物优势种
- 棘头梅童鱼5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学初步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运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2010年-2013年采自丹东、长江口、宁德、福州和厦门附近海域的5个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群体共177个个体的16个量度特征和12个分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判别分析的综合判别率为89.8%,其中福州群体判别率最高(97.0%),宁德群体判别率最低(79.3%)。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单因子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显示福州群体与其他4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 刘晓慧宋娜刘鸿雁李祺竑陈壮雨殷丽娜王燕平高天翔
- 关键词:棘头梅童鱼
- 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被引量:10
- 2017年
- 根据2013年8月、10月和2014年2月、5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动、优势种、种类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本次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3种,其中原生动物、毛颚动物、尾索动物和栉水母各1种,刺胞动物8种,浮游甲壳类18种,浮游幼体及鱼卵、仔稚鱼共13种(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2115.64 ind/m^3,不计夜光虫的平均丰度为95.93 ind/m^3,其中浮游甲壳类占71.43%。浮游动物丰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月),其次为冬季(2月)、秋季(10月)和夏季(8月)。毛颚动物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和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pinnat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等桡足类为夏、秋、冬三个季节的主要优势种,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为春季的绝对优势种。浮游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夏秋季高,冬春季低。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桡足类和浮游幼体是主要类群,对该水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变动及种类多样性的变化具有较大影响。
- 刘晓慧徐宾铎张崇良薛莹任一平纪毓鹏
- 关键词:黄河口浮游动物优势种
- 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强壮箭虫密度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4
- 2017年
- 为探究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等因子的关系,本文依据2013—2014年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6个航次的调查数据,采用丛生指标(I)、聚块性指标(A)和负二项分布参数的倒数(CA)等聚集指标,分析了强壮箭虫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了强壮箭虫密度的时空分布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强壮箭虫平均密度为21.85ind/m3,春、秋季高,冬、夏季低;其密度的空间分布以黄河入海口附近水域为密集中心,向远岸水域逐渐降低;强壮箭虫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的聚集特征随密度的变化存在两次聚集和两次扩散;水深、表层水温和浮游桡足类密度是影响其密度时空分布的主要因子,总偏差解释率为55.11%,强壮箭虫密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小,随表层水温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随桡足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强壮箭虫密度受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环境因子变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 刘晓慧薛莹张崇良任一平徐宾铎
- 关键词:黄河口强壮箭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