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阳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固醇
  • 1篇毒性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动学研究
  • 1篇在体肠
  • 1篇在体肠吸收
  • 1篇在体单向肠灌...
  • 1篇在体单向肠灌...
  • 1篇脂质体
  • 1篇索拉非尼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抗肿瘤
  • 1篇体外抗肿瘤作...
  • 1篇肿瘤
  • 1篇肿瘤作用
  • 1篇重量法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摄取
  • 1篇聚乙二醇
  • 1篇抗肿瘤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3篇宋相容
  • 3篇张金坤
  • 3篇贺英菊
  • 3篇杨阳
  • 2篇徐蓓
  • 1篇何治尧
  • 1篇樊春梅
  • 1篇何璇
  • 1篇方代龙

传媒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肝靶向索拉非尼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以甘草次酸修饰的胆固醇(GA-PEG-Chol)为肝靶向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载索拉非尼(1)的肝靶向脂质体,并评价其制剂学相关性质、体外抗肿瘤活性及体外摄取效率。所得制品粒径和包封率为(89.79±6.20)nm和(86.13±2.75)%;在含有0.6%Tween-80的磷酸盐缓冲液(pH 7.4)中,48 h累积释放率为80%。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显示,当1浓度为10μg/ml时,肝靶向1脂质体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Bel-7402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优于游离1和非靶向1脂质体(P<0.05)。体外摄取研究结果显示,上述两株肝癌细胞对肝靶向脂质体的摄取效率显著高于游离香豆素(P<0.05),提示肝靶向1脂质体增强的抗肝癌活性可能源于其显著增加了肝癌细胞内的药物浓度。
张金坤杨阳徐蓓贺英菊宋相容
关键词:索拉非尼甘草次酸肝靶向脂质体细胞摄取
新型小分子靶向药物NCE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及药动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新型小分子靶向药物4-(4-(3-三氟甲基)苯甲酰胺基)苯氧基-2-(甲基胺甲酰基)吡啶4-甲基苯磺酸盐(NCE)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及药动学。方法.1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将高、中、低剂量(40,20,2 μg·mL^-1)的NCE按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灌肠,以重量法计算NCE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特性参数。单剂量90mg·kg^-1 NCE灌胃和静脉给药,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的浓度,以DAS2.1.1软件计算NCE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高浓度与低浓度相比,三肠段的Papp值和Ka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同一浓度时,各肠段的Ka值和Papp值均无显著差异。NCE口服混悬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4.18%。结论.NCE在大鼠整个小肠均有吸收,无吸收部位特异性,且在2~40 μg·mL^-1范围内,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吸收有上升趋势,但Papp值和Ka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其在小肠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NCE口服生物利用度适中,可采用制剂学手段进一步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杨阳樊春梅张金坤何璇余义义方代龙贺英菊宋相容
关键词: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重量法肠吸收特性药动学
基于甲氧基聚乙二醇-胆固醇的新型胶束载体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合成新型载体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胆固醇,并对其胶束成型工艺和毒性进行系统研究,为其作为药物载体提供参考。方法丁二酰化胆固醇与聚乙二醇单甲醚通过酯键偶联,合成甲氧基聚乙二醇-胆固醇;通过共溶剂蒸发法、乳化溶剂蒸发法和薄膜分散法将甲氧基聚乙二醇-胆固醇制备成胶束;并采用MCF-7、MDA-MB-231、4T1、SKOV-3和AD293细胞对胶束的毒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两步反应即可制得甲氧基聚乙二醇-胆固醇,产率高达70.3%。3种方法均可成功制得甲氧基聚乙二醇-胆固醇胶束,粒径为20~150 nm。甲氧基聚乙二醇-胆固醇材料本身与其胶束浓度低于20μmol·L-1没有显著毒性;制备成胶束后对SKOV-3及MCF-7的IC50值明显降低。结论甲氧基聚乙二醇-胆固醇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放大生产,胶束成型工艺简单,毒性较低,可用于包载溶解特性不同的药物,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胶束载体。
余义义贺英菊宋相容杨阳张金坤徐蓓何治尧
关键词:胶束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